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张尚武坦露辞职因遭侮辱 称不想给陈光标背压力

2011年11月02日13: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张尚武脱掉了外套,深吸一口气:“你问吧,开门见山地问。”
张尚武脱掉了外套,深吸一口气:“你问吧,开门见山地问。”

  【新闻背景】

  张尚武,河北省保定人,28岁。曾在2001年的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体操男子团体和男子吊环两枚金牌,2005年退役后,没有工作,2007年因盗窃先被判拘役,再犯后被判入狱3年。2011年刑满释放后,在石家庄、天津、北京等地街头卖艺乞讨,经网友曝光后引发媒体关注。

  2011年7月,陈光标聘用张尚武为公司爱心大使,月薪1.1万元,再次引发关注。近日,因为在东方卫视节目《东方直播室》中被社会学专家质问:“你真以为自己是盘菜吗?”张尚武称自己受到了羞辱,愤而从陈光标公司辞职,引发社会各界讨论。

  昨天,他坐到了本报记者面前。

  身高只有1米5的张尚武出现在咖啡厅门口时,很容易被人认出来。

  “对不起,来晚了。”张尚武比约好的采访时间晚了半个小时,脸色蜡黄,“胃一直不舒服。但一定要赶过来,答应接受采访的,说话要算话。”

  记者让他先点杯茶或咖啡,他看了看价目表,犹豫着说不用点了,在记者的坚持下,他小声说:“那点个和你一样的吧。”

  一杯柠檬茶端上之后,张尚武脱掉了外套,坐直,深吸一口气

  “你问吧,开门见山地问。”

  “我就是不想让陈总压力太大”

  话题,自然是从那期电视节目开始。

  直到现在,张尚武仍坚持认为,正是因为在那档“全国都有那么高收视率”的节目上,社会学家顾骏和陆震对他的“抨击”,迫使他离开了陈光标的公司。

  “本来陈(光标)总的公司里,就有些人对我有质疑,现在节目一放,对我质疑的人更多了。”张尚武一说到这个事情,情绪就很激动,嗓门明显提高,“他们作为高层次的知识分子,怎么可以说出这种话?我不是一盘菜?我只值1400元钱?”

  记者提醒他,顾骏当时的话其实是:“既然你们公司平均工资是4000多,那么3个月试用期,只用给1400元就差不多了吧?”后面很多人把前半句给“掐”了。但张尚武并没有接这个话头。

  1.1万元月薪,在张尚武看来是一个 “标杆”,因为他认为他不只代表自己,而是代表“一批基层的退役运动员”他强调“基层”,用以表明和“他们奥运冠军不一样”。“他们只看到我现在拿1万多的月薪,有没有想到过我之前做运动员流的那么多汗水?如果这些时间我用来读书呢?他们这样一说,等于是把退役运动员都逼到死角了。”

  那是不是退役运动员都应拿1万元的月薪?张尚武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好比一个花瓶,你愿意出100元,但陈总愿意出1万元,这是他的选择。”

  张尚武承认,那天他在电视节目上的行为举止确实有些激动,但那是有原因的“我在后台看了嘉宾对陈总的质问,我想说,凭什么?你们什么钱也没出,也没帮助我,就在那里说风凉话?所以,轮到我出场,我就想为陈总打抱不平。”

  在整个谈话中,只要涉及陈光标,张尚武只有一次口误直呼其名,随即立刻又改口为“陈总”。

  那天录制节目完毕后,按照张尚武的回忆,“陈总脸色很不好看,对我说:"我拿出那么多钱做好事,还招人骂。"”这让张尚武感觉心里很不是滋味。“既然你依旧敬重陈总,陈总也多次挽留你,你为什么还要辞职?”面对这个问题,张尚武犹豫了一会,坚定地摇了摇头,“我就是不想让陈总压力太大。因为公司毕竟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下面的人质疑声太大。”

  “我觉得陈总是爱才的。”正是因为张尚武当初在电视节目上的这句话,才引起了社会学者陆震的强烈反弹:“这话不应该你来说,你真以为你自己是盘菜了?”对此,张尚武一直耿耿于怀。“我是不是人才,我说了不算,难道你说了就算吗?我到岗那么短时间,一切都要摸索,你不给我时间,凭什么判断我不是人才?陈总看到了我的价值,愿意付1万元的薪水,别人没有看到!”

  “那如果你不是被媒体曝光引发关注,你觉得陈总会付你1万多元的薪水吗?”

  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张尚武没有回答。

  初入社会,张尚武觉得“什么求生技能都没有”

  谈到陈光标和电视节目事件,张尚武滔滔不绝,记者甚至很难插进话,但要求他谈谈自己的时候,张尚武明显话少了很多。看得出,他并不愿意回忆那些过去。

  5岁被爷爷送入体操队,12岁入选国家队,直到2001年在北京大运会上夺得两枚金牌,张尚武的体操生涯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但事实上,那时候隐患就已经埋下了:“我练得太拼了,两个脚跟腱都断了。我知道我不行了。”

  现实是残酷的,2002年,浑身是伤的张尚武从国家队回到了河北省队,尽管如此,他当时也是队里的头号明星。那时候,张尚武有了想去读书的念头,随即找到教练,教练的回答是:“要推荐学校可以,但你要练全能。”臂力出众的张尚武一直主攻的是吊环,“我跟腱都断了,根本练不了全能,而且自由操的那套高难度动作,即便我跟腱没断时都完成不了。”张尚武和教练的隔阂随即产生。

  2005年,张尚武领了3万多元的补偿金,从河北省队退役。当时他的所有积蓄,也就是这3万多元,“大运会2枚金牌拿了4万元奖金,早就全花光了。”张尚武说,当时他自己联系了北京体育大学,表示想读书,但得到的回答是“不行”。

  “两眼一抹黑”,是张尚武形容当时自己踏入社会时的感觉,“我什么都不会,什么求生技能都没有,想去应聘保安都不行,因为人家要求身高1米65以上。”饱尝艰辛之后,张尚武选择了一条歪路。由于对体校学生的作息时间都很熟悉,张尚武选择了溜进体校进行偷窃。在被抓获一次后,他没有吸取教训,最终因为盗窃价值3万多元的笔记本电脑而被判入狱。但张尚武一直想强调一点:“有些媒体说我偷了30多辆自行车,还抢劫,绝对没有,真的没有!”

  出狱后的张尚武,觉得自己是“有污点”的人,生活更加困难,最终选择了街头卖艺,“大概一天能赚四五十元钱。”因为卖艺,张尚武最终被媒体曝光。“后来就来慰问了我爷爷,还给我安排了一份电焊工的工作,先要培训,然后说包吃包住150元。”张尚武说。至于是一天150元还是一个月150元,张尚武说自己也没搞明白,因为他不想去,他的理由是:“让我做电焊工可以,做电焊工不丢人,但为什么不早几年就和我说?”

  “颈椎病,肩周炎,腰伤,腿伤……”张尚武向记者列举自己身上的伤,“有人说我不努力,我想问,不努力我会练断腿吗……”

  张尚武的话停顿了好一会说不下去,因为已泪流满面。

  “运动员快退役前,应该请专家给我们做鉴定”

  张尚武目前住在北京,暂时还没有回老家的打算。“我父母都是残疾人,母亲智力有障碍,父亲腿部有残疾,曾被判无期徒刑,现已减刑出狱。爷爷脑血栓,一直病重。”张尚武当时的队友、奥运冠军邢傲伟曾说过:“在队里,他家条件是最差的。”

  不过,张尚武对家里的事也做出过一些安排。陈光标最初找到张尚武时,拿出过8万元钱,“其中3万是对我为国争光的奖励,5万是给我爷爷治病。我把5万元都汇给了叔叔,让他负责爷爷的治疗。”张尚武从小由爷爷带大,对爷爷最有感情。他还拿出一笔钱,帮爸爸在老家开了一家麻辣烫。

  为了证明自己并不是只要钱,张尚武拿出从陈光标公司领取工资中的6000元钱,资助过一位孤儿院长大的大学生。他当时在微博上发了一张照片,搭着那位大学生的肩膀,手里拿着一叠钱。很多网友对这张照片很反感,认为张尚武也学会了“作秀”,但也有网友指出:“他只是想证明自己并没有骗人。”

  按照陈光标当初对张尚武的人生规划,是想让他 “以后成为一个项目经理,一年赚个百八十万,风风光光回老家”。但他给张尚武开出的培训计划却走的是另一条路:驾驶培训,厨艺培训,甚至是挖掘机操作培训。到目前为止,张尚武只完成了驾驶培训,问他其他培训还会继续吗,他点头。

  张尚武曾有过自己的一个设想:“在我们运动员快退役的一两年前,队里应该请一批老师或专家来给我们做鉴定,看看我们有什么特长,比如判断下来我适合当记者,就可以培训之后去媒体。”

  “做记者的话,一两年时间太少了吧?至少你得读过不少书,有一定积累吧?”记者的插话,让张尚武感到有些黯然,“那如果唱歌有天赋的话……”“安排你去做歌星?”记者的再次插话,让张尚武选择了沉默。“平时在队里训练的时候会读些书吗?”张尚武摇头,“每天训练太累。”

  目前的张尚武,全靠积蓄。他也不肯透露究竟是租房还是借住在朋友家,对于自己的未来,他暗示还是想去读个书,并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但具体“现在还不想说”。

  眼下,张尚武要再回一次江苏,去一次陈光标的公司,“陈总叫我再去一次”。

  “如果陈光标再一次提出想请你回去,你会同意吗?”

  张尚武沉默了很久,吐出一句话:“不是没有可能。”

  采访手记

  寻找答案

  采访张尚武之前,我很想从他身上看到一个解决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的答案。

  如果把张尚武的遭遇全都归咎于我们的运动员培养模式,显然不公平。做狱警,做调酒师,自己开店,很多平凡的退役运动员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张尚武自己的心态、性格和认知,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自己选择的道路,绝非模式把他逼入死角。但如果把责任全摊给张尚武,也不公平。他也有机会获得更正确的人生观,也应该获得更多学习社会求生技能的机会,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培养模式确实还有更多的改进空间。

  陈光标的出手,尽管不可避免有炒作的嫌疑,但毕竟他有付出,也帮到了张尚武,只是这绝不是答案。如果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都需要社会上民营企业家来解囊相助,这恐怕也不是一个“模式”。

  如何让退役运动员能够在社会上安身立命,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既涉及到整个国家培养运动员的模式,也涉及到体育和教育两个部门的合作机制,更涉及运动员个人的修养和认识,给出一个明晰的答案,还需要过程。但正是因此,才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各方面共同努力探索和改进,这个问题,终有一天,我们会找到答案。(记者 张玮)
(责任编辑:UN055)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