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柳传志“教父”谢幕 创业初曾被骗70%启动资金

2011年11月03日14:54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作者:秦川 王毅鹏 任萍

  11月2日,在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第二财季亮丽业绩的同时,联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柳传志宣布卸任董事长一职,并由47岁的首席执行长杨元庆兼任董事长。

  功成身退

  67岁的柳传志昨日深情地说,“我仍会像热爱生命那样热爱这个企业。 ”这是一个可以预期的结局,只因柳传志选择了一个最佳的退出时刻,这比他2005年第一次退出时显得从容。如果说柳传志2004年退出联想集团是“身退心未退”,那么此番辞任联想集团,以杨元庆此前6月对联想集团股权增持至个人最大股东为佐证,则可谓是相对“身心兼退”。

  柳传志1984年创办联想,至今历经两次“卸任”:2000年,柳传志卸任联想集团CEO,保留董事局主席职务;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柳传志卸任董事局主席职务,仅保留董事职务。 2008年金融危机,联想经营出现较大规模亏损,柳传志复出,于2009年2月重新担任公司董事局主席。在他复出半年后,联想集团成功扭亏为盈。

  从2009年年初复出到今日再度辞任联想集团,柳传志为期两年半的轮回,标志着联想集团已从风雨摇摆中安全靠岸。彼时,联想集团遭遇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的最大危机,业务运营11个季度以来首亏。而今,联想集团已实现连续8个季度增速大幅度超过竞争对手。

  细心观察柳传志的进退之道,就会发现柳传志对自身角色转换的定位已近10年。而其真正从将到帅的角色切换,则是在2004年联想集团融合IBM个人电脑业务,尝试全面进军国际化后。其时,柳传志即将杨元庆推向台前担任董事长,而自己几乎完全退居幕后全心布局联想控股。但是,这个时段之于柳传志而言,应是“身退心未退”,这从柳传志之于管理层持股方面的变化即可看出。

  只有在一个项目或一个产业相对成熟稳定后,柳传志给予管理层相对较大的持股机会后,才可确认其完全放手这可以从神州数码以联想集团的管理层股权结构变动可以看出。 2007年郭为通过管理层持股计划,拥有神州数码10.29%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的最大个人股东,可以显示柳传志已完全放手神州数码。同样,今年6月杨元庆通过连续增持,持有联想集团约8.7%的股份,成为联想集团最大个人股东,由此可以确定此时的柳传志真正选择放手联想集团。

  柳传志曾经说过,“联想就是我的命,联想一天不成为第一,我就不离开”。而今天,柳传志选择“功成身退”了,当然联想集团现在还不是第一。不过柳传志说,“我走,是因为我对杨元庆已经很放心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如果联想集团再度陷入危机,柳传志即会置之不理,因为无论是神州数码还是联想集团,联想控股依然是其最大股东,而柳传志则是掌舵联想控股的联合舰长。

  三化危机

  柳传志曾于2008年7月出席解放文化讲坛,记者曾在现场聆听柳传志几度谈到了此前从未向外界披露过的创业往事,“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是我们适应外部环境的时期;90年代中期以后,我们开始和外界同行竞争。不过对我来说,最艰苦的时候,是90年代中期以前,那段适应环境的日子。 ”

  柳传志曾披露了联想创业初期的种种艰辛。很少有人知道,他在创业初期被骗走了70%的启动资金。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秩序还有些混乱,联想很快又栽了个跟头,不过这次是被骗走了300万,而这也几乎让柳传志一蹶不振。 “当时想从深圳进口PC部件,找了家皮包公司,付了300万人民币后,对方就没影了”,柳传志亲自上门追讨了两个星期内,他每天半夜2点钟都会被莫名的恐惧惊醒。这样的夜惊直到3个月后才彻底康复。

  与国外的PC产业竞争,并且获得优势,是柳传志以及联想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之一。柳传志感叹:“如果没有1993年联想等本国PC企业与国外同行的全力一战,并最终扭转国外PC几乎垄断国内市场的情况,我国的信息化建设速度不会这么快。 ”

  柳传志回忆,“1993年,国内整个PC产业在对外竞争中惨败,联想也首次出现了完不成销售指标的情况,当时海外的PC产品占据了国内市场的70%。”此后,联想调整了销售、市场的战略,破釜沉舟在此年和海外企业展开全面竞争,“我带着联想的主要负责人去找相关部委领导下军令状,这次是要全面开仗了。 ”

  今天回过头去看历史,2008年的柳传志恰恰是其职业生涯最困难的时期。 2005年,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上演了轰轰烈烈的“蛇吞象”。但到了2009年初,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这块业务几乎成了深不见底泥潭,让联想的业绩遭遇了双重的打击。这应该是联想遇到的第三次危机。

  “要成就一个企业家,追求、毅力、能力还有机遇,缺一不可。 ”柳传志在吐露心声:企业家,就要有大树精神,“人有两种,要么成为大树,要么成为小草! ”“小草可以很安逸的生活,不必有太多的压力,但是成为企业家,就必须做大树。 ”

  师徒之恩

  1988是风云变幻的一年,火箭升空、卫星发射、奥运开幕,而如今年逾不惑的杨元庆也在这一年迈出职业第一步。

  当年5月,联想在全国第一次公开招聘员工,刚从中科大计算机系硕士毕业的杨元庆也出现在前来应聘的500名愣头青之中。加入联想的前三年,杨元庆一直默默无闻,甚至第一份差事就尝到了“搞砸”的滋味,将一份投标书的报价拟得比竞争对手高出一倍,换来生意泡汤的结局。但初尝败果并没有妨碍杨元庆继续发光发热,1991年,杨元庆任联想集团CAD部总经理,亲自率领一支小分队在中关村进行地毯式推广,从此该部的经营额每年均以超过100%的速度增长,让慧眼识珠的柳传志颇为满意。1993年,后者顶住公司内诸多老人的压力,大胆启用年方29岁且毫无PC经验的杨元庆出任微机事业部总经理,好在这次风险“押宝”依旧未让伯乐失望,当年联想电脑销量便迅速跻身中国市场三甲之列。

  自此,杨元庆成为柳传志最得意门生的消息开始天下皆知,并奠定了联想的接班人的基础。而柳传志曾毫不客气地会议室将年轻棱角分明的杨元庆骂到失声痛哭,也在对方身处职业生涯迷茫时与其把酒长谈。

  在当时的90年代,中国市场放开进入门槛,众多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联想这个当时的江湖小虾米应对了第一次大范围冲击立足于市场,初出茅庐的杨元庆成功“hold住”众多虎视眈眈的外敌,并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1996年,联想电脑成为中国台式机市场第一名,杨元庆由此晋升为联想集团副总裁,并逐渐从柳传志手中获得了研发、生产、销售、物流和财务运作等大权。

  少帅上任

  “杨元庆已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在金盆洗手前,柳传志坦然地向公众表示。作为企业的两代掌舵者,这两个男人之间既有师徒的知遇之恩,又包含英雄相惜的共鸣,更肩负着一份传递火种的责任。

  1999年,在杨元庆的运筹帷幄下,联想电脑市场份额第一次成为亚太PC销量冠军。在随后的联想2000财年誓师大会上,柳传志将深蓝色的联想旗帜正式授给了杨元庆,伴随着这位缔造联想传奇的第一代导演正式谢幕的是:年轻的杨元庆开始登上联想的历史舞台。此次的重心转移,被香港《信报》当时视为联想开始真正地进入“后柳传志”时代。

  柳传志放心选定继承人的原因是,杨元庆成功通过了第二次生死危机的考验。 90年代末期,当时的PC新贵戴尔在各个市场所向披靡,在中国市场和联想展开了持续三年的激烈竞争,而杨元庆带领团队最后战胜戴尔,将联想在中国市场的优势完全建立起来。而上任的新一代“少帅”杨元庆所面临的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局。从2000年开始,鼎盛一时PC市场逐渐走起下坡路,杨元庆不得不大刀阔斧多项改革试图力挽狂澜。 2004年,关于联想业绩的批评不绝于耳,原因是其当年营业额在200亿港元处止步,没有实现杨元庆亲自定下的三年600亿港元的目标。

  但杨元庆再一次咬牙顶住了压力,2004年12月8日,联想经过漫长谈判终于收购了IBM的个人计算机业务,合并成为新联想,当时外界对这笔收购并不看好。而在半年后的首份财报中,联想营收大涨234%,交出满意答卷。

  “经历亏损、高层重组等7年的历程后,杨元庆及团队已经成长成为行业最好的管理团队。 ”柳传志昨天评价称。

  前路多舛

  “我给我自己打分是98.95分,给杨元庆打分是99.99分。”在柳传志眼中,联想的下一任掌门人比他实力更甚。

  杨元庆获得的高分,来自于一路以来的多舛。当联想在2009年初爆出巨亏2.26亿美元消息时,柳传志复出出任董事长、杨元庆则由董事长转任CEO。当时杨元庆所面对的除了外界对联想能否扭转成立25年以来最大亏损的惨淡局面的担心,还有跨境并购整合对执行力的损耗、挑剔的媒体、敌意的西方意识形态环境、国际化的董事会以及亟待注入士气和明确方向的员工,好在最终依然带领联想实现了突围。

  翻过一个又一个大坑后,杨元庆的前路依旧并非一马平川。

  按昨天收盘价计算,联想集团市值约577.43亿港币,而腾讯市值3381.23约亿港币、百度市值约486.79亿美元,均为联想集团的6倍左右。在移动互联网异军突起的时代,具有传统PC基因的联想集团能否自我定位并突围,将是一个摆在杨元庆面前的严峻问题。(记者 秦川 王毅鹏)
(责任编辑:王健)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