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与小人物
文/长平
又一年春晚已经开始倒计时,是否还有人记得旭日阳刚?日前该组合成员王旭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旭日阳刚现在是一个松散的组合,再也找不到以前的感觉。这不仅仅是一场娱乐事件,很多社会问题在其背后凸显。
两个赤裸着上身的农民工,把一首流行歌曲唱得更像自己的原创。这个叫旭日阳刚的组合,连带着这首叫《春天里》的歌曲,因此一炮走红。歌曲的原作者汪峰,邀请他们同台演出。后来他们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再后来就和汪峰发生了版权争议。双方和解,协商出分利方案。
旭日阳刚为什么走红?流行的答案是,网络成就草根英雄,春晚关心弱势群体。这只是一种简单的解读,只看到了二者的合作,而没有看到它们的较量。
作为艺术的音乐,最应该强调的是歌者的个性,最应该听到的是歌曲的灵魂。但是,流行音乐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个消灭个性、排斥灵魂的流水线作业。歌曲的风格、歌手的造型,都有一整套消费主义的操作程序,否则你就很难在主流舞台上生存,只能到街边或者小酒馆去卖唱。拒绝商业包装,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但是消费主义给了太多的评判标准和压力,非真正的艺术家难以承受。
这就导致了一个荒唐的现象:舞台上的歌声,并非发自人的内心;而内心想要歌唱的人,却没有表演的舞台。一切大众音乐都被娱乐的商业机制牢牢掌控,太多有个性有才华的艺术家没有出路。另外一方面,人们又渴望听到一些质朴的歌声。一旦有这样的机会,它就会脱颖而出。
当人们讴歌互联网带来的变化时,往往忘记了这也是商业的产物。在网络时代得利最多的人,仍然是那些经过消费主义包装的娱乐明星。但是,网络带来的自媒体发展,毕竟让人们看到传播的革命性嬗变。当他们听到民工在底层空间里发出的歌吟,仿佛听到了自己命运的呼喊。歌手在灯光璀璨的舞台上故作深沉的歌词,被赋予了新的感觉:“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于是大家用鼠标疯狂点击,为自己的感同身受投票。
旭日阳刚的赤膊形象,尽管不能和崔健1986年在北京工人体育馆那一高一低的裤脚相比,但是也有相同性质的颠覆作用。他们都用身体语言为自己的歌声作注脚,对虚假、伪装和甜腻的流行音乐舞台进行了反击。所不同的是,崔健是一种刻意的背叛,并且有能力坚持下来。旭日阳刚则是以小人物被偶然间发现的姿态,对主流舞台心向往之。
此时春晚起了关键的作用。从商业上说,春晚是一个具有垄断性质的庞然大物。当它以主流的姿态关注非主流时,后者只有被它消费的命运。经过权力意识和消费主义共同培养起来的网民,都巴望着自己喜欢的旭日阳刚被春晚选中,就像出身寒门的小家碧玉被送入宫中一样令人兴奋。这是小人物被认可的传统方式,也是他们改变命运最便捷的路径。
接下来的一切都不出所料。旭日阳刚成为主流舞台的明星,商演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挣钱原来可以如此容易,昔日的窝棚生活恍如隔世。与此同时,赤膊消失了,服装讲究了,灯光华丽了,舞台上多了两个流行歌手,网络间却不见了令人惊喜的旭日阳刚。
从内到外,他们都将被消费主义重新包装。他们的反叛将会被驯服,仅仅成为一种商业标签。他们的灵魂将会被掏出,风干后挂在舞台上成为饰品。网民们惟一能做的事,是从关怀民工命运改变的立场,祝福他们一路走好。流行音乐的舞台,又在等待下一个反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