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新掌门如何炼成
央行经历、国有大行掌门人身份,这些对于以“裁判员”身份定位的“三会”(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掌舵人而言,几乎成为必须历练的过程。
文 | 孙新
三大金融机构掌门人同时换帅,在新中国金融史上颇为罕见。发生在2011年10月底的中国金融高层更迭,也因此备受瞩目。
10月29日中组部消息称,原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接替65岁的刘明康出任中国银监会主席、党委书记;原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出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党委书记;原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项俊波接替吴定富出任中国保监会主席、党委书记。
除了现任央行行长周小川之外,中国金融体系“一行三会”的高层调整已然明朗,这不仅让人们对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了新的阐释,也让市场对中国金融体系的进一步改革充满新期待。
60岁的尚福林,55岁的郭树清,以及54岁的项俊波,在“十二五”启航之年扬帆新的旅程,他们会走怎样的航线呢?
练就掌门之路
仔细查阅这三位新掌门的工作简历,大致能发现他们荣登中国金融塔顶的历程。
相同之处不少。
比如,他们都曾在中国人民银行,即“央行”就职。尚福林1982年从北京财贸学院金融专业毕业后,直接分配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先后担任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司长、行长助理等职,直至1996年4月出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到2000年调任中国银行行长之时,他在央行的工作历时18年之久。
同一时期的郭树清,1982年从南开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后,继续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1988年开始进入国家体改委工作。在尚福林出任央行副行长的那一年,郭树清已成为国家体改委党组成员、秘书长。两年后,郭树清调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并于2001年4月调回北京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和尚福林的央行经历有了交集。
项俊波进入央行则是在2004年。那一年7月,已是审计署人事司司长、党组成员的项俊波,调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
从央行总行工作的经历看,尚福林时间最长,长达18年,郭树清四年,项俊波三年。
但从他们在四大国有银行的任职年限而言,郭树清时间最长,超过6年(2005年3月至2011年10月期间任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项俊波次之,超过4年(从2007年6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出任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尚福林时间最短,不足3年(在2000年2月至2002年12月期间出任中国农业银行行长)。
尚福林和项俊波,不仅有同在央行的履历,还有相同的农行工作背景。
央行经历、国有大行掌门人身份,这些对于以“裁判员”身份定位的“三会”(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掌舵人而言,几乎成为必须的历练。
观察者认为,“掌控一家国有大行,上承宏观政策,下接实体经济,身处这一职位的人对中国经济的理解自然更客观贴切……因此,国有大行董事长一职往往被看成是培养行业监管者的最佳历练岗位。”
有基层工作的“运动员”经历,在担当“裁判员”的时候才能更深刻更实际地理解“金融”这项特殊运动的规律和需求。也正是“因为有了机构工作的经历,监管才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有分析人士说。
而从金融机构转身,任职于监管机构的情况,并非中国独有。比如,保尔森出任美国财政部部长之前,曾担任高盛公司的总经理。
尚福林:让银行风险稳健过关
在有“火山”之称的中国股市,证监会主席的位子犹如坐在火山口上,但尚福林一坐就坐了九年,创下了历任证监会主席任职时间之最。
但相比其在银行业的工作经历,尚福林此番回归银行界,更为合理。1951年出生的尚福林,在31岁那年进入人民银行总行后,在银行业辛勤耕耘,从央行一名普通职员到农业银行行长这条路,他走了20年。
一步一步“慢热”,正如他稳健的性格。
尚福林大学时候的辅导员王福珍老师对媒体回忆,“他在学校里就是这样,特别稳当。”
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前沿,尚福林尽管不温不火、谨慎稳健,也让证监会的这九年经历了过山车一般惊险的行情---股权分置改革,但他以“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决心坚持下去。
在他的领导下,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如推出纳斯达克式的创业板市场、股指期货,以及融资融券业务等。分析人士称,虽然这两年受累于恶劣的全球环境,股市再度低迷,但市场的容量、深度、交易工具,已与九年前大不一样。
极少接受媒体采访的尚福林一直被认为低调谨慎,多年银行的从业经历养成了他沉默寡言、中规中矩的风格。媒体称,“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尚主席讲话极少脱稿,就是证券业协会召集的29次基金公司大会,尚福林也是照稿念稿,一句废话也没有,念完稿就抬脚走人,召集专家座谈会,更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说听意见就只带耳朵不带嘴。”
“口风紧”是尚福林给外界的印象之一。最近几个月,投资者一直想知道预期中的上海启动“国际板”会何时推出,即何时让外国公司和中资“红筹公司”在上海上市,这也是2011年5月在上海某次论坛上尚福林被追问的一个话题。“我们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了。”这是尚福林在现场的回答,和过去一样,在改革方案实施之前不透露任何细节。
细致稳健、守口如瓶,这些特质对于银监会的领导人而言,无疑是优良品质。
业内人士分析,“尚福林在证监会的施政记录表明,执掌银监会后,他不会推出急速而且大幅度的举措来处理银行业面临的问题”,比如坏账增加,以及部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过度扩张等。
郭树清:从2473点出发
假如有准确的投递地址,郭树清的邮箱近日会塞满了信件。
从目前媒体公开的资料看,已有不少信件公之于众。写信者有大名鼎鼎的“股民老张”,媒体总编,股评家等各界人士,他们在信中建言献策,俨然把股市的未来寄托在新主席身上。
北京金融街,建行总部大楼与证监会大楼不过数百米距离,但对郭树清而言,几百米的路途可谓是大步跨栏。在他的职业生涯里,从建行行长到证监会主席的身份转变,这一轮跨越带来的挑战实在不小:成为总市值超过23万亿人民币的中国证券市场监管者,新股发行制度的完善,退市制度的建立,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大,对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增强等等,无一不是烫手山芋。
重建低迷的股市,恢复投资者信心更是一个艰巨而迫切的任务。
对于郭主席上任会点燃哪三把火,媒体保持沉默,但分析人士称,郭树清的履新会助力中国股市国际板的推进。国际板的难产原因众多,除了需要平衡协调众多的利益因素之外,技术层面上,更有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等原因。曾经担任过外汇管理局局长的郭树清,在扫清这些障碍方面无疑有充足的实践经验和人脉资源。
2011年4月郭树清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对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表达过看法。“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步伐,包括境外企业的发债、上市,完全可以加快,因为过去我们担心的资金不足问题已不存在,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资金剩余。”他说。
有趣的是,关于郭树清任职证监会主席的新闻,早在2009年2月媒体曾有所报道。2009年2月10日,《华夏时报》称,该报记者从一条官方渠道和一条非官方渠道获悉,郭树清或出任中国证监会主席。但随后向建行新闻发言人求证时,对方表示“不知情”。
两年之后,这条曾被辟谣的消息成了现实,郭树清成为中国证监会第六任主席。迄今为止,证监会历任主席均有银行工作背景,这让外界找到了规律:证监会主席一职全部由央行或具有商业银行工作经验的人士出任。
评论者分析,这主要是因为证监会原本就是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去的,从“金融业黄埔军校”之称的央行选择主席也是理所当然。
郭树清出任证监会主席,延续了主席来自银行系的惯例,从建行一把手转任证监会主席,他是第三个,担任过央行副行长的证监会主席,他是第五个。
博士毕业,牛津大学客座研究员,一口流利的英语,两度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郭树清的理论素养无可挑剔,到目前为止,他还担任央行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陆续发表300多篇文章,以及出版《比较价格体制》、《经济体制转轨与宏观调控》等作品。
外界更期盼的是,这位证监会新掌门人,会如何调研中国股市之未来。郭树清被任命中国证监会主席的前一天,上证指数收于2473.41点。观察人士称,“在不经意间记录了中国证监会第五任和第六任主席的交替,2473.41或许将成为中国股市的又一座里程碑。”
2473点,郭树清的新旅程,从这里出发。
项俊波:审计风暴会降临保监会吗
项俊波的履历相对简单。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担任中国农业银行行长之前,主要从事“查账”的审计工作,历任南京审计学院副院长、国家审计署审计管理司副司长、国家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特派员等职务,2002年2月任国家审计署党组成员、副审计长。
两年后,项俊波出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并于2005年8月兼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主任,直至2007年6月调任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行长。
2011年10月29日,项俊波的职务更新为“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席”。
对于保监会的这位新领导,舆论给予的评价集中于两点。
一是“铁腕”。
作为“查账”出身的官员,媒体称“审计渗入了项俊波每一个毛孔”。
广为传播的一个案例发生在1999年。当时有群众举报天津蓟县国税局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严重问题,项俊波作为时任京津冀特派办事处的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领工作小组进驻蓟县,“一场惊心动魄的审计与反审计的战斗打响”。
为了安全,在连换三个地方之后,审计小组不得不入住一个有金库的银行,在持枪警卫把守的环境下,审计小组查出了蓟县国税局虚开增值税发票、侵吞中央税款的犯罪事实。
项俊波在天津的家里接到了恐吓电话。参过军打过仗的项俊波回答,“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什么我没见过?”
此案最后在审计小组38天的奋战中有了结果,有关涉案人员均得到了查处。
2007年项俊波刚到农行,立即在农行内部掀起审计风暴,率先改革风险管理体制,在农行的每一级总分行都派驻审计人员,而这些审计人员又归上级单独一条线管理。通过加大审计力度控制风险,是项俊波在农行工作一条清晰的思路。
项俊波的另一面是文人情怀。他的理想一度是当作家,曾想报考中文系,但父亲认为学经济更有前途,让他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财经系。
长期与金钱打交道的职业并未消减项俊波对文学的兴趣,先后写出《远山》、《紫剑传奇》等剧本。值得一提的是一部与审计有关的反腐影视剧,也是国内第一部反映审计工作的多集电视剧《人民不会忘记》,由田壮壮执导,李雪健出演,项俊波本人亲自担任制片和编剧。
如何创作中国保险业的这个剧本,项俊波估计早有准备。
分析人士称,由于保险业起步晚、基础差,保险业粗放经营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市场秩序不规范、销售误导和理赔难等问题表现比较突出。“尽管保监会网站上不断挂出各层次监管机构严厉处罚各种违规事件和当事人的公告,但理赔难和消费误导的批评声没停过……”
对于铁腕著称的风险控制专家项主席来说,治理整顿市场秩序,强势监管力度乃自家所长。审计风暴,会伴随新主席项俊波的履任,降临保监会吗?结果不日会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