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驻华大使馆发布的北京环保监测数据掀起层层波澜,有人甚至质疑北京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真实性。昨天,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专家表示,该所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监测结果与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的监测数据基本一致。
针对美国大使馆每天发布的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小时浓度均值,曾经在美国环保部门工作的专家指出,美国国内是以PM2.5的24小时浓度值考核各监测点污染情况,发布日均值对人体健康更有意义。
焦点一:
两组数据该信哪个?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与市环保监测中心数据一致
不少公众有这样的困惑,当美国大使馆标注的PM2.5是“不健康”甚至是“有害”时,北京的空气质量却是“良”或者“轻微污染”,究竟应该相信哪个数据?
作为第三方监测机构,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2003年以来一直独立对颗粒物进行系统监测,该所研究员王跃思表示,我们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与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的数据基本一致。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监测范围覆盖京津冀等华北五省市,监测的污染物主要包括PM10、PM2.5等,它的31个监测子站中有11个在北京,而且北京的站点高度从50米、100米到200米不等。
根据该所的监测数据,从2003年以来,京津冀地区PM10的污染指数在下降,年均下降2%至3%,年均值在120微克/立方米至130微克/立方米之间。其中PM2.5在PM10中占到60%至70%,据此推算,京津冀地区的PM2.5大约是70微克/立方米至80微克/立方米。北京的颗粒物污染情况比周边省市略好。
王跃思强调,我们的数据跟美国大使馆不一致。PM2.5目前没有国际标准,世卫组织公布的也是指导值,并给出一些过渡值,最高的日均值过渡值为75微克/立方米,美国定的日均值标准是35微克/立方米,我们国家定75微克/立方米显然很多地方不达标。
王跃思介绍,PM10包含PM2.5,按照规律,PM2.5的小时浓度值应该低于PM10,“但是我们发现,美国大使馆的PM2.5数值很多时候比我们在北京监测的PM10的数值还高,这是不合理的。”
焦点二:
这是美国国家标准吗?
美国前官员:我们用24小时浓度均值评价
位于朝阳区北三环的美国驻华大使馆馆区设置了一个空气质量监测站,每隔一小时发布一次PM2.5数据。
这样的数据意味着什么,符合美国国家标准吗?美国康州环保局前任空气质量主管克瑞斯·杰姆指出:“按照美国的标准,应该用24小时浓度均值进行评价,日均值对人体健康更有意义。”
克瑞斯介绍,在美国,所有的空气质量监测站都是由州或者地区环保部门负责运行,《美国空气质量标准》考核各种污染物的时间段不一,其中PM2.5是以24小时均值来考核的。目前,美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里面,PM2.5和PM10同时监测,PM2.5 站点有1028个、PM10站点有702个。
除此之外,站点数量、设定位置等都有具体要求,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监测子站的人口暴露情况、地区最高浓度、大的污染源影响、地区交通、背景浓度、环境质量对动植物影响等。
克瑞斯认为:“美国环保部门对监测站的设置有具体要求,但目前我们对美国大使馆监测站设置条件不清楚,对他们公布的数据不做评价。”
焦点三:
美国是否一步跨入PM2.5?
美国专家:历经十年逐步更替
其实,美国从PM10的标准过渡到PM2.5的标准经历了十年时间。美国1971年实施总悬浮颗粒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987年推出新的PM10空气质量监测标准,此前的总悬浮颗粒物标准废止。在基本解决PM10污染问题之后,于1997年制定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因为当时美国环保署认识到解决PM10之后,应该更加关注PM2.5。此后在监测PM2.5的同时,PM10和PM2.5的监测和控制措施同步进行,但是PM10的站点逐步减少,PM2.5的站点日渐增多。
美国1997年颁布的PM2.5空气质量达标标准是年均值为15微克/立方米,日均值65微克/立方米;2006年,达标日均值标准调整为35微克/立方米。
美国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前任主席凯瑟琳·维斯普恩介绍,在美国一般是先定达标标准,再让各地建立监测站点,因为PM2.5的监测设备是很贵的,站点的更新也是逐步的,不是所有州都能立即建立起来。
我国目前实施的仍是1996年修改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中未将PM2.5纳入强制监测范围。王跃思认为,中国目前推出PM2.5达标标准时机不太成熟,监测PM10更为科学。
王跃思进一步解释,我们目前的主要矛盾还是PM10,北京的治理措施比较严格,但PM10仍然超标20%。周边省市的污染情况比北京严重很多,因燃煤、扬尘和柴油汽车尾气排放产生的粗粒子很多,如果用PM2.5代替PM10,未免走偏。此外,PM2.5的标准在国际上不统一,美国、欧洲、世卫组织的标准都不一样。我们要依据PM2.5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与气候及地理位置和工业发展程度的关系等推出国标;此外,PM2.5是区域性污染问题,它具有很强的流动性,需要与周边省市合作开展联防联控。
专家观点
雾霾天最好戴口罩
媒体通常这样介绍PM2.5,它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PM2.5到底与灰霾天气有多大关系?
王跃思解释,确切地说,霾与0.4至1.0微米之间的粒子数浓度有关,即霾与单位体积空气中0.4至1.0微米粒子个数相关性最高,因为这个粒径段的细粒子对可见光的散射最强。
雾和霾都是气象学名词,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天气现象为雾;霾是指漂浮在大气中的粒子增多,使得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情况。
PM10或者PM2.5是从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来衡量颗粒物的,而霾的本质是细粒子的消光现象,是以大气能见度来衡量的,当空气中0.4至1.0微米的粒子数目增多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形成霾。
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雾和霾经常同时出现,尤其是秋天一般出现雾霾混合体,所以人们秋冬季节出行,如遇雾霾要做好防护措施,戴上口罩就能滤掉大部分颗粒物。(本报记者 任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