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1月10日电 (记者 龚雯、高少华)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涉嫌宽带接入领域垄断问题已激起千层浪。专家表示,电信与联通在宽带问题上的垄断,不仅拉大了我国在宽带方面和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差距,也令消费者支付着与网速并不匹配的高昂资费。希望通过此次事件,能够加大电信市场改革力度,推动电信、联通两大宽带接入“寡头”逐步开放市场,鼓励充分竞争,从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高资费、低网速惹争议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互联网交换中心网间结算办法》,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已并入中国联通)、教育网之外的互联单位,在与中国电信、中国网通进行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时,应依据网间数据通信速率,以不高于“1000元/兆/月”标准向中国电信、中国网通支付结算费用。
电信专家、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侯自强告诉记者,这一网间结算资费标准依然是2007年参考国际价格制定的,迄今没有变过,而国际上的价格已经下降了10倍,如美国已降至5美元/兆。相比之下,国内互联网企业尤其是视频网站的成本压力是巨大的。
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10年,我国宽带上网平均速率位列全球71位,不及美国、英国、日本等30多个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1/10。但是,平均一兆每秒的接入费用却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4倍。
另外,中国电信在提供网络服务的业务中存在“价格歧视”,对跟自己有竞争关系的竞争对手给出高价,没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优惠一些,从而诱发和助长了“流量穿透”:即一些运营商不直接从骨干网对接而是从城域网上进行流量获取。也有观点认为,这使一些公司在中国电信获取带宽后,并不自己使用,而是转手卖给其他运营商赚取差价。
侯自强透露,骨干网和城域网售价相差甚远,前者约为每月100万元/G,后者可能只有50万元或者30万元,且越是偏远地区的出价越是低。为了盈利,不少兄弟运营商之间竞争激烈。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表示,为了打击竞争对手,保护自己的利益,中国电信通过所谓“清理”流量穿透断网,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加上国内的宽带接入价格长期居高不下,这些都说明电信在宽带接入细分市场上存在垄断行为。
信息化领域资深专家、《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认为,电信、联通目前在宽带接入方面的做法,阻止了其他经营者的进入,造成消费者在同等带宽条件下要付出更高的价格,却享受着相对更低的服务。对比目前中外IDC(互联网数据中心)领域来看,美国、欧洲都处于“百花齐放”状态,各国普遍都是鼓励公平竞争,而国内电信、联通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宽带的发展,成为关键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