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网友热衷“自造节” 商家推波助澜捧红光棍节

2011年11月11日07:43
来源: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作者:郎从柳
11月10日,南京情侣园内拍摄婚纱照的新人扎堆
11月10日,南京情侣园内拍摄婚纱照的新人扎堆

  今天,2011年11月11日,被戏称为“超级光棍节”。

  这一天,南京一家婚介机构要举行大型交友活动,口号是“超级光棍节,我们来脱光”;有不少新人预约当天登记结婚;年轻人热爱的淘宝网,趁势推出全场5折促销;还有单位准备将极其正规、重要的签约,放在当天11点11分进行……“超级光棍节”,这个网友带有自嘲性质的“悲催日”,竟被演变成了热闹的“节日”!

  时光流转,岁月无痕,可却有越来越多的普通日子,被赋予了特殊的内涵,并且逐渐突破“小众圈子”,得到越来越多人认可。这其中有着怎样的“社会密码”,又折射了怎样的社会心态,且看本报记者为您梳理与探究

  [谐音型] 典型:2008年8月8日。

  2008年8月8日,“888,发发发”,一个得到无数中国人认可的“吉祥日”。这一天,第一次“移师”中国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在举国欢腾的同时,很多新人也选择这一天完婚。据报道,当天我省有21365对新人登记,其中南京共办理结婚登记4210对,远多于其他日子。

  同理,2009年9月9日,当天我省有21519对新人登记结婚,被称为“天长地久”婚;2010年10月10日,我省共有16579对新人登记结婚,被称为“十全十美”婚。这两天的登记人数均创下了当年的高峰。同样是根据谐音,还有不少网友将2013年1月4日(“一生一世”)、2013年5月20日(“一生我爱你”)定为难得的吉日,准备在这一天和另一半去登记。

  [象形派] 典型:2011年11月2日。

  这是近期网上的一则热帖:“今天的日子可不一般。为什么叻?因为(20111102)这个日子是难得一见的‘世界完全对称日’。据说,凡在这天许下心愿的人都能心想事成。这样的节日可不是每年都有的。下一次可要2020年02月02日。今天,你许愿了吗?”

  “世界完全对称日”,是网友们突发奇想的代表。所谓世界完全对称日,指的是公历纪年日期中数字左右完全对称的日期,如20100102,20111102,往后还有30111103,40111104,以此类推。目前,该词条已被收录到互动百科、百度百科等词条搜索工具中。

  [会意派] 典型:2011年11月11日。

  6个1,“独”到底,因而被网友册封为“超级光棍节”。本是网友“自嘲式”的“节日”,却在生活中散发出别样的绚烂色彩。

  这一天,本以为会是结婚大冷门,忽然间被网友赋上了“一心一意一生一世一个轮回一辈子”的美妙光环,变成了婚姻登记、举行婚礼的热门日子。开心网上,一项关于“2011年11月11日领证,你们觉得是好是坏呢?”的调查显示:参加投票的171个人中,表示“挺好的”过半。南京市玄武区婚姻登记处负责人汪红艳说,预约11月11日领证的人,几乎与去年10月10日、前年9月9日差不多。

  除了新人择日登记领证,一群铁路粉丝(“铁丝”)们则争先购买当天带着众多“1”字的车票。其中被称为“最神火车票”2011年11月11日11时11分从乐清出发的D3111次11车11座车票,被一位上海“铁丝”幸运购得,车票上共有17个“1”,用他的话来说:“一次难得的记忆,一个不错的收藏品。”

  [理性分析] “这是城市文化衍生出的独特现象。”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刘士林认为,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传统的节日都与信仰、风俗有关,显得相对典雅和正式,寄托着趋吉避凶的愿望。而“吉祥日”、“光棍节”、“对称日”等从一开始就透露出幽默、戏谑的特性,为带点数字巧合的日子赋予了特别的含义。

  曾在电视讲坛上评说千古爱情的南师大副教授郦波则认为,近年来,像“超级女声”这样迅速流行又很快被大浪淘沙的文化现象越来越多,突然蹿红的很多“自造节(日)”是否也会很快沉寂,还有待观察。而很多“自造节(日)”本身就有一种自嘲和玩笑意味,是年轻人宣泄情感的一种方式。

  “自造节(日)”的产生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南京心理学专家张纯给记者分析了“光棍节”走红的社会背景: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使城市迅速从熟人社会、宗亲社会变成了一个陌生人社会,年轻人择偶缺少了支持系统,剩男剩女多了起来。“光棍节”,其实也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体减压。“我们看到,光棍节的主题词不是光棍,而是脱光(脱离光棍),对婚恋的向往,才是光棍节的最强音。”

  南京大学哲学系郭良婧老师认为,这些“自造节(日)”,与商家的推波助澜有很大关系。“光棍节”中,光棍们看到的是孤独和集体狂欢,商家看到的是“商机”。正是有了商家的参与,“光棍节”从物质到精神都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节”。

  也有一些专家认为,把普通的“日子”过成“段子”,反映出现代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点滴趣味、制造乐趣的心理。在过去的中国,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只有少数节日才能改善一下生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在想着如何将日子过得有新意、有特色。哪怕是普通的日子,也人为赋予特殊意义,成为热爱生活的人享受生活的一种“借口”。

  本报记者 夏 丹 王宏伟 杭春燕

(责任编辑:陈科)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