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两女子少年宫内为孩子占座打架 老人劝架被抓伤

2011年11月13日15:05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刘琳

  俩妈妈少年宫占座打架

  俩孩子一个吓得大哭 一个镇定劝架

  本报讯(记者刘琳)只因为给孩子提前占好的座位被抢,昨天中午12时左右,两位年轻妈妈在北京市少年宫食堂内大打出手。撕扯中,座位被抢的家长手部受伤,前来劝架的一位孩子的奶奶也被意外抓伤。

  “没想到她们会因为占座儿这样的小事打成这样。”昨天下午,在市少年宫内等待孩子下课的家长们聚在一起议论此事。目睹了整个经过的家长王女士说,每到周末,很多孩子都由家长带着来这里上课外辅导班,而且一上基本就是一整天。中午,家长们就带着孩子在少年宫的食堂吃午饭。

  “食堂很小,只能摆下8张桌子。夏天我们打完饭就到外面找张椅子。现在天冷了,很多家长就提前到食堂给孩子占座位。”王女士说,昨天中午的这起冲突,她距离两位妈妈隔着两张小饭桌,两个妈妈都带着七八岁的女儿。当时她和孩子正在用餐,桌子这边突然吵了起来。

  “食堂里乱哄哄的,一个妈妈用食指指着另一个妈妈的鼻子,气愤地嚷着什么。”王女士说,后来她看到两人越吵越厉害,开始动起手撕扯起来。30平方米的小食堂里本来人就多,这么一打更乱成一团。离得近的家长们,有的赶紧护着孩子撤出来,有的来不及,刚打好的粥洒了一地。在周围众多家长的劝阻下,两位妈妈这才住手。“被用手指的家长明显占了上风。被打的家长伤得不轻,直说自己头疼,我看到她的手被抓伤,血从手背上流下来,有的地方都露肉了。”

  与两位妈妈激烈冲突形成对比的是孩子们的表现。王女士说,两人住手后,手部受伤家长所带的小女孩被吓得哇哇大哭,孩子的妈妈生气地站在一旁。而被指妈妈所带的小女儿非但没有被吓哭,反而特别懂事,看到妈妈为了自己和别人打架,她用小手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阿姨手都流血了,咱们给她擦擦吧!”

  事后王女士才得知,原来,受伤家长赶着孩子下课前用报纸和饭盒提前占了座位。等她接到孩子返回食堂后,发现自己所占座位被另一对母女抢走,她们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踏踏实实地吃饭,自己的报纸和饭盒则被挪到了一边。双方因此理论,之后动起手来,这才有了之前的一幕。

  王女士说,一个孩子的奶奶劝架过程中手部也被抓伤。后来,家长们纷纷劝受伤的妈妈到其他的桌子上吃,但是看着对方家长打架后不仅不道歉,反而继续坐下吃饭,气不过的这位妈妈生气地站在一旁,较起劲来。

  经过几番调解劝说,被指家长终于同意赔偿100元医药费。但是受伤家长要求对方必须陪同去医院。因为这一点没有谈拢,双方又僵持起来。受伤家长最后选择报警。

  “其实都是为了孩子,都不容易!因为这样的小事在孩子们面前动粗,真是不合适。”另一位目睹事情经过的家长说,哪怕当时被指家长站起来,让两个孩子坐下吃饭,也不至于打成现在这样。J015

  记者追访

  每个孩子最少都报了两个班

  今天上午9时,记者再次来到位于景山后街的北京市少年宫。寒风瑟瑟中,家长休息室里挤满了四五十位等孩子的家长。因为人太多,温暖的小屋里空气混浊。有的家长没有地方坐,干脆站在过道里忍受寒冷。

  舞蹈、声乐、手风琴……记者看到,大到学生团队活动,小到兴趣培训小组,二十几个辅导班上午同时开课,孩子们上课的地方人满为患。因为快到12月25日最后一轮招生时间,来咨询的家长络绎不绝。负责答疑的老师说,每个孩子最少都报了两个班。

  在少年宫外的停车场,停车管理员告诉记者,8点半上课,8点钟就已经没地方停车了。“这儿有三四十个车位,现在停车涨价了,10元一小时,每个车位也都能停上一辆车。过去2元一小时那会儿,两排车过道中间还得加上一排车。可见来这里上课多火爆!”

  家长李女士说,她今早听别的家长说了昨天的事,虽然伤得并不重,但是这件事在家长中间还是造成了影响。“现在哪个孩子不上几个课外辅导班?都是被逼的。孩子压力大,家长压力更大。”李女士说,她给儿子报了3个辅导班,来这里的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没有人甘于落后,“我们也不想孩子这么累,但是大环境是这样,我们没有办法啊。”

  本报记者 刘琳 J015

  专家分析

  抢座是家长争抢意识的集中爆发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介绍说,对于给孩子报班问题,专家们曾经做过很多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家长让孩子“报班”都是因为焦虑。“我也想让孩子多点自由,但是大家都学,我的孩子不学就会落后,而老师的进度是按最快的方式走,我的孩子会跟不上。”这是家长们最典型的心态。所以家长一直是矛盾的,既希望孩子能得到休息,又怕被落下,家长一直在焦虑和恐惧中度日。

  而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家长的这种心态不仅仅是因为孩子问题,更是很多社会问题的叠加投射。其实很多家长自身在社会生活中也在面临与孩子同样的问题:不去竞争、不努力就会被落下,被别人取代。所以家长在孩子报班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实际也包含自己潜意识中的“争抢心理”。在这种心态下,“抢座位”事件的发生就不难理解。因为它就是家长“争抢意识”的一次集中爆发。

  宗春山认为,家长们首先要解决的是“恐惧问题”。自己要分清,这种恐惧不仅是孩子的,还有一部分是自己的。而且很多恐惧的内容都不会发生,只是“自己吓唬自己”。要学会控制,而不应把所有的社会压力、职业压力、家庭压力都叠加起来,一并体现在孩子身上。

  本报记者 李莉 J063

(责任编辑:UN603)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