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交会对接,开启了中国的空间站时代,航天员在太空的饮食起居与地球上有什么不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九院研制的“太空厨房”、“太空医院”和“太空空调”等设备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太空生活图景。
“太空厨房” 为航天员烹饪美味佳肴 只要将分装好的大米放入一个银白色的立体容器内,轻轻按下电源开关,再耐心地等上30分钟,一份香喷喷的米饭便冒着热气新鲜出炉。
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口味需求,只需同样的步骤,再花上5到30分钟的时间,一份份诸如“鱼香肉丝、宫保鸡丁、水煮鱼片”等热气腾腾的美味菜肴便做好了。将来如果航天员需要,还可以增加液体加热装置,为航天员热上一杯苹果汁、果粒橙或纯净水……
烹饪这些美味佳肴,既不需要锅碗瓢盆,更不必航天员亲自“下厨”,只需在这个长、宽、高均不足30厘米,重量仅仅4.4千克的容器内全自动地完成,这就是科工九院为宇航飞船量身定制的迷你 “太空厨房”食品加热装置。
看似简单的食品加热装置,却凝结了该院红峰厂第四研究室全体成员的心血。现年66岁的该产品研制负责人亓鑫柱早就到了颐养天年、尽享天伦之乐的年龄,但一片赤诚的航天情结,却让他的心一直留在工作岗位上。“没有把自己的事情完成,我就算退休回到家里,也心有不甘,过不踏实,每天跟丢了魂似的。”说起工作,老人精神矍铄、神采飞扬。
自神舟一号开始,九院红峰厂就开始配套研制食品加热装置。“我们的太空厨房不仅能定时加热和手动加热,使用寿命也从100多个小时提高至现在的350多个小时,将来在空间站上可用10年以上”。 亓鑫柱无不得意地说道。
(来源:人民日报)
“太空空调” 为航天员提供宜居环境 飞船内空气流量的大小、冷热气体的交换、温度和湿度的高低,不仅影响着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舒适度,而且还对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转产生影响。气体流量调节装置、宇航服温控调节装置等作为环境控制及生命保护分系统产品,犹如一部“太空空调”,在航天员的飞行试验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气体流量调节装置用于飞船轨道舱及返回舱的空气调节,可以通过电动舱外控制器远距离控制飞船内的气体流量大小,保证舱中具有适当的生活、工作环境。它是红峰厂生产的“元老”级产品,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都有它的功劳。现在,它在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和天宫一号都有应用,产品于2009年全部按时交付。为了方便航天员操作,项目组经过艰苦攻关,设置了自动电控和手动触屏输入两种模式,同时,还设置了微风、大风、强风等5个挡,航天员可以根据个人习惯以及环境变化,选择操作模式和适合的风速。
航天服温控调节装置则能够调节航天服内的温度,确保航天服能够适应太空骤冷、骤热的环境,保证航天员的安全、舒适,该产品已成功应用于“神六”、“神七”号飞船上,为我国载人航天做出了重要贡献。
体积小、重量轻、高可靠性、省电……航天服温控调节装置各种性能指标要求苛刻。结合飞船使用环境进行研制,项目组全体成员都投入到这场奋战中,反复核算、试验验证,一个人埋头计算,三两个人为一个数据争论,十几个人围着一台电脑讨论……
(来源:人民日报)
“太空医院” 为航天员适时检查身体 在产品陈列室,10余种小至烟盒大小、最大不过成人巴掌大的银灰色长方体装置依次排列,这种外形看似简单的产品,能适时监测航天员的各项生理指标,并将数据自动分析后传送至地面设备,以便地面人员对航天员的身体状况进行实时监控。这些装置就是该厂研制生产的环控生保、医监医保系统配套产品。
该装置的研制在国内属于技术空白,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技术资料,结构设计师容彬、徐秀忠为此绞尽脑汁,走了很多弯路,却始终啃不下微渗漏这个“硬骨头”。
2010年9月的一天,徐秀忠乘坐火车前往北京出差。望着窗外疾驰而过的风景,他的思绪被绵延不绝的山峰带到远方。忽然,他眼前一亮,一个奇思妙想在脑海中迅速闪现,能否打破常规思路,运用铺管道的方式进行液路设计?想到这里,徐秀忠立即改变行程,返回厂里,与同事进行沟通研讨,对设计方案进行更改,终于设计出稳定、可靠的液路,该产品也成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为解决产品硬件部分的工程设计及生产难题,项目组成员汪洪艳、袁伟等人每周的工作时间达到80个小时。主任检验师马忠平在进行过两次肾移植手术的情况下,带领试验小组数次到北京、武汉开展试验,曾两次晕倒在试验现场。
自1993年为神舟一号配套研制环控生保产品伊始,科工九院经过近20年的历程,研制产品从最初的3种增至现今的15种,在天地间架设起一座能对航天员的各项身体性能指标进行适时“体检”的全自动化的微型“太空医院”,为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陈新勇 陈习招 邓顺英 梁燕)
(来源:人民日报) (来源:陈新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