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学者称南京文化起源清凉山 遗憾遗址建保龄球馆

2011年11月16日02:22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作者:晓徐 黄南
早年清凉山全景。
早年清凉山全景。

扫叶楼旧貌。
扫叶楼旧貌。

  开栏语 南京悠久的历史为现代人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文明财富,但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对它的过去是否都了解,对它的文明是否都能保护和传承?让我们带你从历史的细节和琐碎里,去发掘南京的气质和标签;从宏观的视野和节点中,去重读南京惊心动魄和波澜壮阔的史诗,从中发现和记录它承载着的文明肇始、复兴繁盛的轨迹和使命。编 者

  近日,不少关心南京历史遗迹保护的西祠网友,在清凉山成立了“清凉雅集社”,并邀请了各路学者到现场,就“清凉山文化”发表看法,让网友们一饱耳福。首次活动不论是预告帖,还是现场报道帖,都引来了大量网友的关注。现场学者和网友观点各异,但大家有一点是共同的:希望通过这个讨论引起各界对“清凉山文化”的关注,对相关的一些历史遗迹进行保护,避免它们日渐式微以至消亡。

  学者观点

  清凉山是南京文化起源

  受访人物:南京市作协副主席 薛冰

  以薛冰为代表的学者,提出“清凉山文化是南京文化的起源”,曾在几年前叫板主流的“秦淮河文化代表论”,并对历史资料和现存遗迹进行了详细考证。薛冰是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南京市作协副主席,著有散文随笔、学术专著三十余种,对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尤为关注,出版《南京城市史》、《消逝的南京风景》等。

  观点1

  南京建城就在清凉山

  薛冰告诉大家,“清凉山文化是南京文化的起源,首先是因为南京建城于清凉山”。据史料记载,南京的建城史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楚国“金陵邑”,当时取名“石头城”。之后产生的南京的第一个行政建制东吴,也是在“金陵邑”遗址上修建的。

  据记载,南京建城所在的“石头城”,就在清凉山一带。清凉山西麓的鬼脸城上,至今仍能找到当年建城的遗迹。薛冰解释说,当时取名“石头城”,主要是因为城墙建在当时的石头山上。

  观点2

  新街口广州路都是其支脉

  “现在,人们说起清凉山,往往会认为指的是清凉山公园一带。而实际上,清凉山的范围很大”。薛冰说,据《博山志》记载,清凉山有两个支脉,其范围北到鬼御堂,南到新街口,东到广州路,西至长江。

  另外,明朝修城墙时,把原来的石头城拆掉了,留下了一个“汉西门”(现汉中门广场附近)。汉西门在明代叫石城门,就是因为它正对着石头城。而在汉西门向北一公里左右,明代政府新建了一个城门,也就是现在的“清凉门”。

  薛冰经过考证发现,“清凉山文化”贯穿南京历史,涉及的遗迹主要包括三大块。首先是自然景观,除了外秦淮河、清凉山、五台山,还有建于三国时的乌龙潭,可谓山水交融。其二是历史景观,有建于东吴的石头城、建于明代的清凉门。其三是精英文化遗址,有诸葛亮驻马坡遗址,有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颜鲁公祠,有桐城派大家方苞家族的“教忠祠”,有思想家魏源故居,其“精英文化”影响深远。尤其在龙蟠里,有江南图书馆(陶风楼),是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是今天南京图书馆的前身。而距离现在最近的金陵女子大学、金陵中学建筑群,也都在清凉山一带的轴线上。

  不同意见

  南京文化并非单一源头

  受访人物:南京地方志办公室研究员 吴小铁

  南京地方志办公室研究员吴小铁也参加了这次活动,他首先肯定了学者和业界对清凉山文化所作的研究,盛赞这是对南京文化传承的重要贡献。不过,他并不赞同简单地将南京文化的源头,归根于某个单一方面。

  观点1

  清凉山文化仅为重要一脉

  “在南京历史发展长河中,清凉山文化只是其中的重要一脉,如果将之列为源头,有失全面”。吴小铁表示,南京文化是综合因素作用下的自然积累,其中既有精英文化,也有市井文化和民俗文化。

  就拿秦淮文化来说,很多人认为那是较低层次的市井文化。但这样的认识,显然只看到了所谓青楼文化中简单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其中的深层渊源。

  秦淮河边的江南贡院,一直是科举的重要场所,明代后期实行“两都制”,南京有一套完备的中央行政机构,但有名无实,远离北京的政治中心。至明朝末年,国之大厦将倾,这些都导致政客、文人们的一种末日情怀,加之科举考试的压力,青楼鼎盛也就不难理解,甚至连礼部侍郎钱谦益都是青楼的常客。

  一大批文人骚客在秦淮河畔遣怀消愁之余,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产生的影响也很深远,这些难道没有精英的成分?而在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第一个恢复的就是贡院和青楼,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当时的社会确实需要它们。

  观点2

  “谁是正宗”不能以偏概全

  吴小铁说,要论历史之悠久、源流之绵长,钟山文化更是重要一极。所以说,无论以哪个源头作为南京文化的正宗,似乎都有以偏概全之嫌。南京博物院前院长梁白泉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南京自古就被冠以‘虎踞龙蟠’的文化特征,到了新时期,我们能否用简单的话来重新诠释?”这给我们当代人出了一道课题。这个课题至今也没有完美答案。

  “我个人认为,文化的形成,是漫长的历史过程,是人的活动在城市留下的足印。其影响绝不是某个人,或某个流派就能改变的。“

  吴小铁说,即使是某个人、某个流派,也有很多方面的影响,有十分复杂的多面性。正如豪放派词人苏东坡,既有代表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也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感伤。所以,如果论及南京文化的传承,绝不能从某一方面去简单诠释。我们现代人更要全面地传承南京文明。

  网友声音

  传承好南京文化才是首要任务

  遗憾

  袁枚墓遗址上建了保龄球馆

  从专家提供的情况来看,与清凉山文化有关的遗迹,不少遭到了破坏,有的甚至消亡了。宋朝有位清官叫方义夫,罢官回家后一点财物也没有,只有个夫差随从,后人为他在清凉山建了个祠堂。该祠堂于八十年代被拆,现址为一个餐馆。

  乾隆年间的大诗人袁枚在清凉山生活多年,墓也在清凉山的百步坡。百步坡得名于清凉山的一个小山坡,从下至上要走一百步。袁枚墓在七十年代因修建体育馆时被拆,现址为保龄球馆。

  “我们希望能做一些实际的事情,推动南京历史文化的保护”。金陵辟邪表示,随着南京河西新城的建设与发展,清凉山一带渐渐成为新的城市中心,仅存的历史文化资源更是急需保护起来。

  近年来,由于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清凉山文化有关的遗迹越来越受到重视。记者刚刚从南京建设部门得知,魏源故居已修缮完毕,并移交给了文化部门。

  呼吁

  从争论中了解南京文化

  “我们搞这个社团,集中了所有热爱南京文化、希望了解南京文化的人,让大家更加懂南京”。发起这个活动的是西祠“爱心之旅”版主金陵辟邪,他告诉记者,南京不仅遗存着6000年来的历史文化,还有保持着“六朝余韵”的人们。他们或是“老南京”,或是被南京文化浸润“坏”了的外乡人。“我们是南京文化精神的血脉继承者,共同建立这个社团,是为了探究历史疑惑,然后做一些社会推广活动”。

  “大家都很业余,所以邀请各路专家来讨论。我们不参与争论,而是从这些专家的争论中,获得各个层面、各个角度不同的研究成果”。金陵辟邪说,“清凉雅集”是一个业余南京历史文化爱好小组,希望能在结合个人兴趣和社会效用的基础上,把“清凉雅集社”办成传承文明的精神平台。

  本报记者 晓徐 黄南

(责任编辑:UN02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