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此规定引发深圳公益人热议,他们表示,公益组织要成为“玻璃口袋”
11月14日,由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负责的“中国公益慈善信息报送平台”建设正式启动,预计明年上半年可投入使用。该平台面向所有慈善机构,慈善组织需通过该平台按月、季、年常态报送捐赠接收、使用、去向等情况,也可动态报送每日的捐赠接收情况。民政部明年还将出台公益慈善捐助信息管理办法,将强制规定公益组织均须公开慈善捐助信息。
此消息一发布,在深圳公益界引起了极大反响。昨日,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深圳数位公益界人士。
深圳市慈善会秘书长 房涛:
有助公益环境的修复
之前的负面事件,对民众和公益人伤害都很大。慈善环境和生态的修复和优化是目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我们要有积极的心态、缜密的方法来建设性地改变事物,这对公益环境和链条修复才有意义。公益机构自身也有一定的使命感,但管理办法的出台会让公益机构更刚性地强化内部管理。
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民政部推出过救助信息发布平台,当时,我们就特别希望能有这样一个平台来长期性、持续性动态地反映公益机构的情况。这样的平台不单是项目性的,而更是一个可使用、可学习、可参照的模式。资助性的、救助性的、甚至负责某个项目某个具体阶段的机构,如此复杂的链条,怎么在这个平台上体现是一个问题。我们也期待社会企业、商业与慈善兼容的项目等都能在这个平台体现。
某网站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 窦瑞刚:
平台是强制性还是自律性应明确
公信力是公益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公信力建立在公益组织的公开透明基础上,这也是卡耐基基金会前主席卢塞尔曾说的,公益慈善组织要成为“玻璃做的口袋”。
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搭建一个信息平台,推进公开和透明,是一件好事。但我建议该平台要有清晰的定位,即这个平台到底是民政部的强制监管平台,还是公益组织自律平台,或是公众监督平台。
让公益和慈善回归民间、回归社会,而不是政府既做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深圳市郑卫宁慈善基金会秘书长 曾伟:
现代化平台推进公益透明化
其实以前也有相关的监管,但是不够顺畅,也没实现全覆盖。这个平台是第一次用现代化的平台与监管相对接,这个平台的推出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个行业的公信力。
我认为这个平台的推出对于公益行业有两个帮助。一是推进公益行业的透明化,二是可以对整个公益行业进行规范。
重建明天爱心基金主任 范志明
让公益机构做的事更透明
希望信息报送平台能开放足够的数量、品类,让资源得到有效的量化和评估。“晒账本”只是一个手段,目的是让公益机构做的事情可以更透明更清晰,让民众能从中了解公益行业,也让公益机构之间能形成很好的资源配置和优化。
管理办法出台会提高公益行业的门槛,为公益机构的运作制定规范和方法,推动中国公益行业的发展。管理办法的出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专业资源的介入,减低公益机构的“试错”成本。
中华三农慈善基金会秘书长 闫迎春:
公益机构花费也要公开
信息报送平台在积极的意义上可以肯定,但是对于能否改变现在慈善组织的现状还不宜过早下结论。我认为除了公开慈善捐助信息如接收捐赠、款物使用、受益地区等,整个机构的运营花费都需要公开化,这也许是当下“信任”危机下的公益界更应该被民众所了解的部分。
管理办法的具体细则还不清楚,对于公益界的影响有多深远还是未知。更重要的是无论什么性质的慈善机构,所有慈善机构的费用来自于社会,我们都必须回馈于社会。管理办法只是外在办法,公益人的自律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