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国空气质量标准首加入PM2.5 合格城市仅20%

2011年11月17日08:37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我国修订空气质量标准 提高“蓝天门槛”

  “PM2.5”首次入标

  今年10月底,北京连续大雾弥漫。多位网民指出美驻华大使馆监测数据显示污染已达“危险”,但官方数据显示为“轻微污染”,网民质疑官方监测的科学性。而美国使馆和北京市环保局关于监测数据谁更准确的争论更是让“PM2.5”这个名词迅速“走红”。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16日表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今起向全社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二次征求意见稿的最大调整是将PM2.5、臭氧(8小时浓度)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并收紧了PM10、氮氧化物等标准限值,提高了监测数据统计有效性要求。

  我国首次制定PM2.5标准

  PM2.5指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这是我国首次制定PM2.5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近年来,随着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京津冀等区域灰霾现象频发,PM2.5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空气质量管理要求。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与现行标准相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主要有三个方面突破:调整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方案,将现行标准中的三类区并入二类区;完善污染物项目和监测规范,包括在基本监控项目中增设PM2.5年均、日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收紧PM10和NO2浓度限值等;提高数据统计有效性要求。这是我国首次制定PM2.5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缩小数据结果与民众感受差距

  环保部还公开了与二次征求意见稿配合使用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技术规定》,增加了臭氧、一氧化碳和PM2.5三项环境质量指数评价因子,调整了空气质量指数类别的表述方式和日报周期,并在日报的基础上增加了空气质量的实时发布要求,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空气质量信息和健康提示,满足公众和社会的需要。

  有网友质疑,公众对于优良天气的感官感受与空气污染指数(API)常有背离之感源于PM2.5等未纳入评价因子。对此,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负责人解答说,公众对于优良天气的感官感受与空气污染指数(API)常有背离之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目前纳入空气污染指数的评价因子偏少,已经不适应我国当前空气污染评价要求;二是API发布的周期与传统意义上的自然日有区别;三是24小时的周期评价结果与某一时刻的感官存在一定差异。对于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PM2.5是造成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配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而制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技术规定》颁布实施后,预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两者之间的差异。

  按新标准,我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仅两成

  在近日举行的“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国际研讨会”上,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坦言,目前,我国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较差,与世界卫生组织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有一定差距,现行空气质量评价因子偏少,城市空气质量达标仍处在低水平。

  今年秋天,北京以往的秋高气爽被接二连三的灰霾天气替代。而在一场场关于美国使馆和北京市环保局监测数据谁更准确的辩论中,PM2.5这个专有名词逐渐被公众所熟知。人们开始了解: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能负载大量有害物质穿过鼻腔中的鼻纤毛,直接进入肺部,甚至渗进血液。目前已经有科学数据证明,PM2.5与肺癌、哮喘等疾病密切相关。而PM2.5正是形成灰霾天气的元凶,多来自汽车尾气。

  在张力军看来,当前我国的空气污染防治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的空气环境质量仍不尽如人意,以臭氧、灰霾污染为特征的复合型污染日益显现。

  此外,著名大气环境专家、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远航表示,若PM2.5纳入评价后,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价标准,全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会从现在的80%下降到20%。

(责任编辑:杨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