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广东灰霾数据隐瞒14年 改革勇气同话语权共沦丧

2011年11月17日15:21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作者:余以为

  广东环境监测不能落后于人

  上周到北京,朋友带我去国家森林公园散步。正是秋季最好时节,气候凉爽,绿色未褪尽,枝头色彩斑斓,地上落叶缤纷。在公园里健步的市民,三三两两,络绎不绝,其中不乏国际友人。我们只走了小半个公园,花了一个多小时,不能不惊叹首都北京的大手笔、大气派。可惜灰霾笼罩的天空大煞风景,开始替经常在灰霾中锻炼的市民担心起来。

  灰霾的元凶是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即PM2.5,也称气凝胶颗粒,它能够长期在空气中悬浮而不降落,形成灰霾。自然界很少产生如此微小的颗粒,我们日常所见到的灰尘都远大于2.5微米。灰尘一般可由呼吸道壁上的纤毛过滤掉,并不会侵入到肺部,只要灰尘不含重金属、石棉等有害物质,对人的伤害比较轻微,这是人类历经千百万年进化出来的适应能力。可灰霾是由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汽车普及才几十年,人体对PM2.5颗粒没有抵抗力,它能够直抵肺部。

  世卫组织指出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时,人的死亡风险比每立方米10微克的情形约增加15%。PM2.5浓度越高,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同步增高。运动越激烈,呼吸越急促,吸收的PM2.5颗粒就越多。运动是为了健康,可是在灰霾下运动等于吸毒。

  灰霾害人不浅,但是公平公正。灰霾不像尘肺、矿难那样只害穷人,灰霾不仅害中国人,连外国人也见霾色变,可谓率先实行人人平等原则。正是有灰霾具有这种优良品质,所以我认为灰霾治理比矿难治理要容易一些,虽然技术上难度更大。

  只要领导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灰霾总会找到治理方案,中国不是汽车最早普及的国家,也不是汽车密度最大的国家,有外国经验可供借鉴。治理灰霾的第一步当然是监测,各级财政已经在监测PM2.5方面投入巨资,可是在公布数据方面扭扭捏捏,找各种借口给予拖延。所谓“体系完备”永远实现不了,现有多少监测点就公布多少个点的数据。监测点越多,数据越有说服力。各级政府的监测点再少,也多过外国使领馆的数量吧?话语权就这样丧失在有数据不发布之中。

  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说:“如果环保部要求各地及时公开,广东省将绝不落后。”我不记得八十年代广东有什么改革措施是在中央部委催促下实施的,曾经以“遇到红灯绕着走”自诩的广东地方官员缺乏勇气到如此境地,令人不胜唏嘘。

(责任编辑:UN60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