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古稀老人坚守传统箍桶工艺 急盼年轻人继承衣钵

2011年11月21日13:42
来源:龙虎网-金陵晚报
正在箍木桶的陈万凤。
正在箍木桶的陈万凤。
陈万凤制作的木桶。
陈万凤制作的木桶。
正在箍木桶的陈万凤。 本报记者 李静摄
正在箍木桶的陈万凤。 本报记者 李静摄

  尴尬的箍桶匠

  尴尬的箍桶匠 城市中即将消失的风景线

  笔者按:时代发展了,城市变迁了,一群坚守在传统的记忆路线上的手工艺人,成为了城市中别具一格的风景。镇江市的小巷口就有这样一位执著的坚守者,在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家族手艺事业上,他一干就是半个世纪,尽管换了时代,换了风景,但是箍木桶的声音一直伴随在他的耳边,并成为了这个城市中罕见的风景。

  祖传事业要继承

  家住镇江市润州区京畿路185号的陈万凤老人是扬中市宝应人,今年已经70岁了。记者在陈老的家中看到,这个不大的房子既是老人的作坊,也是门面房,老人的生活起居也以这里为中心。正在箍木桶的陈万凤告诉记者,家中祖祖辈辈六代人都靠箍些木质家具或木质生活用品为生。

  “我十七岁开始学习打些木质家具,就像现在孩子们上大学一样,我当时也是系统地学习了三年,学成之后,我走南闯北,去过江西、湖北以及江苏各地,最终落户到镇江,并逐渐在这里发展起自己的事业。我在家中排行老二,我还有一个哥哥,他也继承了家族的手艺,以前在镇江市的双井路也有一家小作坊,如今哥哥离世,就剩我一个人悉心坚守着我们祖传的手艺了。”

  每天都要箍木桶

  陈万凤告诉记者,他每天都要坚持箍一些木桶。“我早晨很早就起来工作,每天都要做上一些,一天不干活,心里都会觉得少了些什么。”

  说着,陈万凤老人拿出自己的另一套工具,开始了下一道工序。“别看这个木桶不大,要做成它,前前后后共需要13道工序,我每天不停地打制,像这种小的,我即使拼命地工作,50多年娴熟的手艺,每天最多也只能做成2个。大一点的浴盆,我要两天才能做一个,再加上晾晒等过程,一个木质浴盆需要悉心箍上二十多天才能完工。”

  当记者问老人几点收工,休息吃饭时,他笑着告诉记者,天黑就收工。

  过往行人无不驻足

  一下午的时间,记者看到,前来询问、观看、购买老人的木桶的人络绎不绝。老人笑着说,这里的生意还算不错,自己的木桶也曾远销至全国很多地方。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告诉记者,他家离老人家不远,他几乎每天都到陈万凤老人这里坐坐,看看他箍木桶,也顺便过来帮帮忙。

  这时,老人削掉的樟木片散落了一地,很多的人顺着樟木清凉的香气赶了过来。“大爷,把这些樟木碎片给我一些吧,我把它们放到家里地板下面可以防潮防虫。”“都拿去吧,!”老人笑着说。

  一位年龄不大的小姑娘站在老人的作坊里整整观看了一个下午,直到老人收工时,她才不舍地离去。她告诉记者,她觉得陈爷爷人很好,很想帮些什么忙,但自己又什么都不会,只能在一旁站着观看。

  也曾收过学徒

  陈万凤告诉记者,自己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他们现今分别居住在上海和海口,“他们小时候见我箍木桶,也都会做一些,但都不愿意以这个为生,我理解,时代变了嘛!他们也时常劝我不要再箍这些木桶了,到他们那里养老享福去,但我怎么能扔下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去独自享清福呢?”

  陈万凤老人告诉记者,以前,他也曾经收过几个徒弟,很想把手艺一一传授给他们。但是,现在的孩子吃不了这个苦,他的几个徒弟都因为制作木桶的工序繁杂,耗时耗力,还没学成就不再来学了。

  望着一堆堆自己做成的木桶,想到祖传六代的手艺停留在自己这代便将后继无人,陈万凤老人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滋味。“我真的很不希望祖传的手艺就这样浪费掉。我也时常想象着,说不定有一天,会有一群孩子,真的很想传承我这门手艺,前来认真地和我学习。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多年的心结也就解开了。”(本报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丁进华)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