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90后大学生自办招聘会 拉上百企业含世界500强

2011年11月21日14:25
来源:龙虎网-金陵晚报
学生自办招聘会现场
学生自办招聘会现场

  “90后”大学生自办招聘会

  九成企业是学生自己拉来的,里面还有世界500强

  前天上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体育馆,举行了一场文科类和信息类专场招聘会。来参加招聘会的单位有220多家,规模不算小。走进熙熙攘攘的招聘现场,感觉与普通的招聘会并没两样。可事实上,这场招聘会的组织者和策划者都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90后大学生,而到场的220多家单位,九成是这些大学生们自己请来的。三年来,这个大学生自己打造的“就业服务部”,解决了520名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已解决520名大学生就业

  在招聘会现场,记者见到了经管学院大三女生张静,而她也正是这场招聘会的组织者之一。张静介绍,这场招聘会是由学生会下属的就业服务部策划组织,“我们就业服务部是成立于2008年的学生社团,到目前为止,办过不下10场招聘会。招聘会上的用人单位,全是同学们自己去联系,请回来的。”张静说,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我们也通过与企业打交道,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为自己将来就业做准备。”

  张静说,根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他们这个学生组织解决了520名应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来的企业也有世界500强

  大学生自己找来的企业,不少人都会对这些企业的含金量有所怀疑,张静不无骄傲地告诉记者,“往年我们同学请回的企业,不仅有大型国企、知名企业还有世界500强的企业。”

  汤希尔是南信大经管学院就业服务部的副部长,他说作为大学生,自己出去找单位其实很难,“很多用人单位首先会不相信你大学生能办招聘会,其次我们学校的地理位置和专业,都让我们文科生在找工作时遇到不少难题。”不过,他们会告诉用人单位,正是因为不受关注,用人单位更容易在这里淘到真金。

  “华泰证券、苏宁这样的知名企业基本上年年都会来。他们反映,我们学校的人才质量还不错。”而汤希尔自己,也通过出去“拉企业”,让用人单位看到了他的能力,虽然还在大二,但不少用人单位已经对他表示“有兴趣”。

  汤希尔印象最深的是,去年他曾拉回一家大型国有独资金融企业。“当时这家企业拿走了11份简历,最后有3名同学成功签约,底薪在3000元到5000元左右。”汤希尔说。

  学校一路开绿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书记朱庆峰告诉记者,整场招聘会从资源争取到展位设计全由学生自己运作。

  朱庆峰说,对于学生办招聘会,学校一路开绿灯,“学校对企业会严格把关,所有要来的企业都必须将营业执照等证件交由学校备案,并上报学工处、党校办、学校保卫处以及省教育厅,层层把关,避免中介和皮包公司进来。”朱庆峰说,这也是保障大四学生的利益。而对于企业来招聘,学校则给予了各种方便,“所有的场地、展位和服务都是免费的,而中午我们还提供一顿午餐,这些经费全部由学校出。”

  如此大型的招聘会,现场企业的评价很不错:“学校方面能办如此规模的招聘会,而且很熟练、服务到位,很不错了。”华泰证券的一位招聘经理告诉记者,当他得知整场招聘会的企业基本上是大学生请来的时候,连声称:“90后大学生太不可思议了!”

  >> 背后的故事

  请企业也玩“小心思”

  尚轩宇是南信大经管院的大一学生,进大学后,他觉得就业服务部这个社团跟别的社团不一样,所以决定加入。“新进的27名干事,只有3个男生,挂横幅、搬桌子都要我们男生做。在我们社团,就是女生当男生用,男生当……后面不说了,省略。”爽朗的尚轩宇说话很是幽默。

  这次招聘会,他拉来了17家企业。“刚开始都是通过电话联系,我们都是用手机打的。”尚轩宇说,联系这些企业他花了50多元手机话费,“听说社团里会给报销,不过现在还没动静。”

  打电话请企业,尚轩宇最怕的是接电话的人态度不好,“我刚说完我是大学生,要办招聘会,就被他们拒绝了,或者直接挂掉电话。”尚轩宇还记得,有一次他跟一家企业负责人联系上了,刚开始双方聊得很投机,后来尚轩宇告诉对方学校会免费提供午餐,“这让对方很生气,他说他们难道就是为几块钱午餐来的吗?”一顿痛骂让尚轩宇连说好几声“对不起”,“我只是想告诉他我们会提供什么服务,没别的意思。”尚轩宇说,因为这个插曲,这家企业也没谈成。

  “我们学校在江北,地理位置偏僻,也是很多企业不愿来的原因。”尚轩宇偶尔会耍耍“小心眼”,“有企业问我们接不接,我说接。他们下了大桥,给我电话,问我在哪里接?我说其实是到校门口接。”尚轩宇的“小心眼”,企业并不在意。

  打电话前要准备十分钟

  对于出去拉企业的同学,被企业挂电话或拒绝是常事。大一的干事刚来,因为与企业在交流方面不太流利,常常被人误会。“经常会有同学跑到我这里,抱怨压力太大,不少同学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经管院就业服务部部长张静说,打10个电话,可能就有9个电话被拒绝,说学生组织不规范。

  “所以,每打一个电话前,我们都要做十分钟准备;等电话接通时,心跳加剧;讲电话时声音都在颤抖;讲完电话整个人都瘫软了。”张静说,这样的电话拒绝还能接受,有的上门的同学还被企业拒之门外,更加难受。

  与文科类专场招聘会同时举行的还有信息类专场招聘会,九成企业同样是同学们找回来的,计算机学院的同学们拿着学校证明出去找单位时,常常被企业关在门外,“不过也有好的企业,对我们很热心很客气。”对于所有参与拉企业的90后来说,这实在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本报记者 曾亚莉 通讯员 战子秋 何晓进)

(责任编辑:丁进华)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