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细英 |
罗细英 |
江西电视台5套供稿
江西省铅山县陈坊邮政所的投递员罗细英,从96年至今,独自坚守岗位16年,跋山涉水,风雨无阻。她投递的信件最远的地方需要翻过30多道岭,越过20多道湾;每次出行,她背负的信件少则七八十斤,多则一百多斤;她每个月要走掉好几双鞋子。但困难面前,她却说,“我最担心的事情是退休了,怕没人接班。”
江西省铅山县陈坊乡,地处武夷山北麓。罗细英所在的邮政代办所,就坐落在穿镇而过的古街上。
16年间,多少次日晒雨淋,多少次险象环生,瘦弱的罗细英只身一人,日复一日地行走在蜿蜒山间的邮路上,穿梭在全乡8个行政村。那鼓鼓的邮包,连通着山里山外的世界。
“邮件来了就要马上送到人家手里,哪怕只有一件也要去,不能耽误别人的事。”在罗细英的心里,当邮递员就得这个样。
苦:投递路上多艰辛
从陈坊乡到最偏远的沽溪村,是整个铅山县唯一的步班邮路,沿途要爬30多个山岭,过20多道河湾。这里曾是古代的驿道,但如今过往的行人越来越少,经常是一路上看不到一个人影。
“一个人在山里走,就听到心怦怦地跳,怕极了就一路大声地叫,边叫边跑。”罗细英说,几年前的一个夏天,在快到沽溪村的一段陡峭的山坡上,罗细英中暑晕倒。由于时值中午,罕有人至,罗细英在凹凸不平的山路上躺了两个多小时才醒过来。她硬撑着走村入户,投递完所有的邮件,最后才到卫生所拿了一点药吃。
提起这些经历,罗细英至今依然感到后怕。从1996年进入陈坊乡邮政所,一直到2007年,她只是个月工资仅有240元钱的临时工,繁忙的工作让罗细英的体重多年来只有80斤左右。周围的人都想不通,是什么力量让罗细英付出如此的努力。
“刚开始人家说我做不了,我说自己能吃苦。”罗细英说,原来很多地方都不熟,都是挨门挨户地问。“这么多年,我一直记得母亲对我说过的话:好好干,人家总会看得到。”
愧:少顾家庭未尽责
上个世纪90年代,陈坊乡的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依靠信件与家人联络。当时,庞大的业务量让罗细英经常忙得顾不上家。“一般早上5点多就起床,收信件、接邮包、投递,邮包最重的时候上百斤,有时候半夜收到电报,也要赶夜路去给人家送。”
2005年1月29日早上,罗细英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出了门。母亲却突发急病离开了人世,连一句嘱托的话也没有机会和她说。
“女儿也不理解我,总是说见不到妈妈。”罗细英说,因为丈夫长年在外务工,女儿和家务活都是靠年迈的父母照顾。“有一次女儿突然发高烧,差一点就没命了。”
随着女儿慢慢长大,罗细英也终于得到了她的理解。这个暑假,上大学的女儿用自己挣来的稿费为罗细英买了一双运动鞋。“她说我的鞋子总是几天就坏掉了,给我买双好点的,能多用一阵。”穿上带着女儿心意的鞋子,罗细英满脸都是自豪。
情:乡亲厚谊难割舍
2008年,罗细英转为铅山县邮政局的正式职工,而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几年来,她先后被评为“全国邮政先进个人”、“江西省劳动模范”,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多了,罗细英越发地感到责任重大。“做了这么多年,跟乡亲们也有感情了,不舍得不做,而且肯定要比以前更努力。”
沽溪村村民大部分在外务工,罗细英就成了30余名留守儿童最期盼的人。每当有村里小孩的信件、包裹,罗细英都会在第一时间送到他们手中。在长寿村,60多岁的李小兰老人每月的生活费都是在外打工的儿子于月初邮寄回来。如果没有及时收到汇款,老人的生活就会陷入困境。罗细英了解这一情况后,便把自己每月的工资先垫给李小兰。
罗细英每到一个投送点,村民们都会把她当亲人。那种朴素的情感,是罗细英用善良细致的心编织而成,是用脚上厚厚的老茧磨出来的。
16年来,罗细英除了因病手术请过一个星期的假,从未耽误过工作。“老乡们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罗细英说,山区曾经不通路,不通电,但邮路永远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