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环球人物》专区

文章谈演艺和人生:女人渴望所有的男人都像我

2011年11月22日12:11
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作者:袁旻

  文章谈演艺人生和时代:“女人渴望所有的男人都像我”

  本刊记者 袁旻

  今年,文章红得发紫,甚至有不少影迷把2011年称为“文章年”。

 

  从电视剧《奋斗》中的愣头青向男,到《蜗居》中纯情的小贝,到《裸婚时代》中奉行爱情至上的刘易阳,再到最近热映电影《失恋33天》中的王小贱,文章演活了一个又一个性格鲜明的“80后”。

  文章红了,但是很多人难以说清,他为什么会如此迅猛地蹿红。个子不高,也不健壮的文章否定自己是“偶像派”,正在往“实力派”过渡,但他却已成了“80后”的大众“男闺蜜”。

  当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试图从他口中得到答案时,文章却笑了,握住记者的手说:“我们这代‘80后’,你懂的。”

  所有人的开心果

  11月17日,初冬的北京细雨绵绵。记者如约来到北京市朝阳区华贸公寓的一栋楼下,此时文章正在赶拍新戏《亲家过年》。楼外街上行人稀少,楼内却是另一番景象。在一间100多平方米的房间内,几十个人正忙碌地拍摄。

  文章并不难找。在房间正中央的一个大餐桌旁,平头、消瘦的他非常显眼。他穿了一件鲜艳的蓝色T恤,上面还绣着一条红领巾,再加上丰富的肢体语言,让一旁的“老前辈”张丰毅、丛珊笑得合不拢嘴。看到有如此多的欣赏者,文章的表情更加搞怪,动作越来越多,就连导演叶伟民都从监视器后面跑过来拍拍他。

  文章是所有人的开心果。有了他,片场总少不了笑声。但每条拍完,他的脸上都会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疲倦。这些日子,他每天都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以上,几乎没有吃午饭的时间。晚上收工后,他还要抽空去宣传正在热映的电影《失恋33天》,应付各种活动和采访。应酬完回到家里,这个27岁的男人还得学着如何在3岁的小女儿面前做一个好父亲。

  看见记者,他首先握手,然后招呼我们和他一起下楼:“片场太乱,咱们到房车里聊吧。”披着单薄的风衣、穿着拖鞋,文章就领着记者大摇大摆地穿过马路走到路旁的一辆房车里。有的行人认出了文章,但又不敢上前打招呼,只是在一旁指指点点。

  在房车里落座后,文章深吸一口气,对记者说:“你别拿着本记了,我心里挺紧张的,咱们就随便聊呗。”然后他自顾自地盘起腿,让整个身体都散在沙发里。

  谈演艺——“拍戏只是维持生计的手段”

  对话从电影《失恋33天》开始,记者一直试图找到文章的思路。没找准的时候,他就会说:“你不懂?那咱们反着说。”找准的时候,他会特别满足地微笑:“你明白了,咱俩到一个频道了。”聊到深入时,他会感慨:“今天我和你说的,这些年都没和任何人说过,包括我太太马伊琍……”然后若有所思。

  环球人物杂志:你在拍完《失恋33天》后表示“结果一定不会很好”。而现在,这部戏票房却超越了两亿元,你觉得是怎么回事?

  文章:我没谈过票房,只谈过电影本身。我身上有一个怪定律,自己觉得好的,周边人肯定觉得不好。我拍戏所有的工作就止于杀青,结果好或不好,与我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做电影宣传方面的工作,是因为和制片方签了合同,必须履行合同而已。《失恋33天》票房好,我当然高兴,但我无法说出更多的东西了。

  环球人物杂志:但是这部戏可能是你从影以来票房最好的一部,也许是一个里程碑,不能给你产生一点影响?

  文章:对于我来说,《失恋33天》不足以炫耀什么,就像很多人拿“明星”、“小男人”来定义我一样,无所谓。今年有人说过,“文章有一部《裸婚时代》,一部《失恋33天》,反响都挺好的。”那10年之后呢?谁还知道文章是谁,一代新人替旧人,几代新人都换过了,我那时还算什么呢?

  环球人物杂志:拍戏对你意味着什么?你没有任何事业上的远景规划?

  文章:拍戏只是一个工作,是能让我维持生计的手段,是我有兴致做的一件事情而已。我没有事业远景规划。我只在乎作品本身,不在意外界渲染的那些东西。

  环球人物杂志:可很多年轻人都想当演员,认为这是个很光鲜亮丽的职业。

  文章: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我有一个清晰的观念:我就是一个戏子。除了演戏这个职业外,我就是个普通人。如果我把自己的理想定位为要成为一个大明星或者超级偶像,那我就不可能选择在二十四五岁就结婚生子了。

  环球人物杂志:拍戏至今,你觉得哪部戏可以作为你的代表作?

  文章:电影是《海洋天堂》和《走着瞧》,电视剧基本都是代表作,比如《雪豹》、《奋斗》、《裸婚时代》,因为我选电视剧比较靠谱。

  环球人物杂志:拍《雪豹》你演的是男子汉,拍《奋斗》和《裸婚时代》你演的是“经济适用男”,定位很不一样。

  文章:定位是老百姓给的。一部分观众就喜欢看我演那种都市爱情、生活题材的角色,男男女女、情情爱爱什么的;一部分观众喜欢看我演男子汉……其实大家可以细数一下,我这个年龄段能拍的角色,基本都被我拍完了。

  环球人物杂志:你的意思是在角色类型上,很难再有突破?

  文章:先要确定 “突破”的概念。我要突破什么,这要看观众的欣赏水平和鉴别能力。现在,我已不用挑战什么来证明我文章的演技,大家喜欢看我演哪种类型的戏,我就演。我为什么要挑战观众?未来,我会演观众要求的东西,直到他们审美疲劳。

  大家喜欢我,是因为我亲民。我真没想过未来是不是会硬生生地转型。我觉得,自己可能会硬转行当,但不会硬转角色,可以退到幕后。

  环球人物杂志:你只有27岁,这么年轻就想到退居幕后,是不是太早了?

  文章:有很多人劝我,“文章,你该趁着当红,赶紧把所有能抓到手的东西都抓到,名利什么的。”对我而言,我能抓到的就是自己能做的、有兴趣做的事。我只想着此刻能干什么、能干好什么,这才是最理想的状态。如果只想着现实,那就是现在捞一笔;理想则不同,是我想着自己能做什么。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