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颗粒物 扬尘占一半
编者按
随着PM2.5列入空气质量监察范围,关于北京空气的争论似乎也尘埃落定。然而,这种似乎让大家满意的结果是不是反而转移了我们的视线?我们的根本诉求是什么?是不断改善的空气质量。如同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杜少中在微博中强调的:“空气质量改善不是监测出来的,是减排减出来的。不减少污染物排放,监测啥,空气质量也好不了。”我们的减排形势有多严峻?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了吗?
放在楼下的车一夜之间就多了一层灰蒙蒙的“外套”,路过工地又遭遇大风时,嗓子里都是尘土……这是很多北京人都有过的遭遇。 尘土,在大气的几个污染源中,是带给我们最直观感受的一个,根据北京市环保局的统计数字,可吸入颗粒物一直是北京空气的首要污染物,而扬尘等地壳因素占到了颗粒物的50%左右。
为了提高空气质量,北京花巨资进行工业转移,还在努力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这两天,市环保局、住建委等相关部门正联合对部分扬尘严重的施工工地进行检查。扬尘,这个其实并不需要政府大量投入、只需要严格管理的污染源,却为什么始终没有达到好的管理效果呢?
尘源1
“扬尘费”省点
建设方利润就多点
立水桥西,清河畔,两片建筑工地被黑色围挡围得严严实实,高高的围挡上面,写着房地产商精心策划的宣传语——“中轴之巅”。围挡之下,一辆汽车疾驰而来,卷起的尘土足有一人多高,路边行人无不掩鼻遮面。
“这片工地开工一年多了,那土大的,只要一开窗户,屋里就是一层。”这边在建的工地,是个叫做“陇原”的住宅小区项目,工地北侧仅隔一条马路的溪城家园居民付女士说,住入新居的近一年时间,几乎都在“吃土”中度过:“人家是得陇望蜀,我们是‘得陇望土’。”
登上附近的高楼俯视工地,可以看到“陇原”被一条马路分为两块,西边的土地稍大,十几座板楼已拔地而起,建筑工人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东面的土地则几乎看不到施工人员的身影,丛生的杂草已变得枯黄,与其说是工地,不如说是一片荒地。而无论是哪一边,都看不到一丝绿色。远远望去,工地似乎笼罩在一片尘土之中。
走进施工现场,记者并没有受到什么阻拦,雨后的工地一片泥泞,让人难以找到下脚之处。按照北京市治理扬尘的相关规定,施工方应对建筑工地进行相关处理,如设置围挡、路面硬化、绿化、覆盖等。不过在这里,仅仅在靠近工人住宿及办公地点的一片区域,才有几条已看不出模样的“硬化路面”。
“治理扬尘的措施我们都做了,可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特点,土地上不可能一点土都没有,我今天挖开明天又要回填的,总不可能所有路面都硬化、都盖上,这是工程所限。”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建筑方工作人员表示,虽然了解防治扬尘的相关规定,但完整实施“有一定难度”。
“这样的说法都是敷衍,那片地压根儿就没有盖上过!”对施工方的辩解,周围居民表示并不能接受。按照居民的说法,他们曾向有关部门反映过工地扬尘的问题,但始终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人家交点罚款就了事了,这么大一片小区,而且还是大户型高档小区,怕这么点罚款?”
“治理扬尘是有规定的,而且开发商都会出一笔钱给施工方,说白了就是甲方出钱乙方执行,但乙方能不能好好执行,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长期从事房地产工作的王先生表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施工方减少投入便可将治理费收入囊中,而扬尘几乎不涉及开发商利益,因此“较真”的企业少之又少:“那些标杆建筑当然治理得好一些,不过位置偏一些、面积小一些,谁没事就管你呢?就算有人来查,你提前几天应付一下就成了,之后该怎么干还怎么干,谁管?所以人家说得也对,这就是行业特点。”
尘源2
工地门口土飞扬
城管看不见?
6号线朝阳北路金台路站东侧工地上,塔吊仍在运转。施工围挡的拐角处是大段的铁丝网,这让过往行人能够轻易地看到工地内部的情况。大堆的黄土堆积在工地内,没有看到什么苫盖措施。
工地内一小段地面上有洒过水的痕迹,但大部分地面上仍是覆着一层黄土,其中一些地方明显是车辆人员使用的通道,人车通行造成二次扬尘。
附近居民说,从开工到现在,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情况。记者专门咨询了城管工作人员后得知,工地门口道路有泥渍和浮土的状况若达到投诉条件,也确实归城管管理。
但是,真正到了具体工作中,城管队员的执法内容似乎只有驱赶小贩,而不包含纠正工地扬尘。因为就在工地大门斜对面,平常聚集着很多小贩,因此城管执法车在附近巡逻甚至蹲点是最常见的一幕。可是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没有出现城管队员过来管理的场面,附近居民也告诉记者,没有看到过城管过来执法过。
尘源3
潘总:张欣喊你
回去参观三星工地
望京SOHO项目T2工地大门上,“中国建筑”四个大字醒目地显示着承建商身份——一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大门一侧的通道内,地面干净,还有一排锃亮的进出工地用的闸机。与工地入口干净利落的形象相比,门外的人行道多少有些狼狈。工地围挡外的人行道整段被一层黄土覆盖,某些部位有清扫过的痕迹,但这些部位的行道砖仍然是土黄色。人行道旁的辅路上,路沿石下的积水和黄土混在一起成了泥。路侧停泊的车辆驶出后带出长长的泥印。
从工地东北侧往前走不远就是望京SOHO的T1工地大门。大门内,几个工人正在工地内扫除建筑垃圾,但地面上厚厚的浮土却显然不在工人清扫的范围。
T1出入口旁,几个工程管理人员聚在一起商量着事儿。就在他们身边,工地车辆出入大门口的坡道上,有大量的浮土,这一点却并没有引起这些管理人员的注意。
建筑工地的东南侧与戴姆勒大厦一街之隔,这条街基本没有绿化,地上浮土不少。工地围挡外的人行道还有一部分被挖开。一堆新土撂在外面,也看不到工人。
此前,望京SOHO的老板潘石屹曾经在微博中高调关注北京空气质量,但是,对自家工地施工是否干净、是否产生扬尘,潘石屹显然关注得不够高调。
但是,潘石屹等开发商应该了解,中国的开发企业在工地现场管理上远远比不上国际同行。因为,不久前,望京SOHO的老板娘张欣在韩国首尔参观三星建设的项目时发了一条微博:“三星管理的施工工地干净得让人不敢相信。”在这条微博下面,有网友留言 “高额的利润没有大力推动中国的开发企业在产品规划、质量管理、现场管理、工业设计等方面获得巨大的进步,相比亚洲同行,差距极大,让人汗颜和惭愧。”
[倡议]
“随手拍”举报不规范工地
11月15日上午,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意拿出了手机,让记者看他刚刚发的一条微博—— “建设宜居城市,对污染源必须加强监管”,网上说这是官话,得这么说“就TM这德性还宜居城市哪?那些吃人饭不干人事的快出来管管。”还得说:扬尘是四个主要污染源之一,企业自律,行业管理,行政执法,社会监督缺一不可。弄成这样谁也难脱干系。我为正在开展的扬尘检查提供线索——天通苑附近。
微博里,附着一张正在施工、沙尘毫无遮盖的建筑工地照片。杜少中说,这是他路过天通苑时拍的,对于自己的这次微博举报,杜少中仍然觉得不够解气:“微博是干什么用的啊,就应该举报这些污染北京的坏现象!大家都把路上遇到的这些污染源给拍下来,发到网上,发给政府部门,用群众的力量督促污染源控制。”
记者手记
空气没有“特供”
环保,是一个“谈起都支持,行动不落实”的空头概念。这是记者在采访时最大的感受。这种感受来自于很多事实——
比如,硬性的施工扬尘污染费比例始终停留在建议阶段。北京近几年一直要求在京建设施工单位必须绿色施工,还有“五个100%”和《绿色施工管理规程》等规范,也要求施工企业必须拿出专门的环保费用,甚至要开收扬尘污染费,但是在明确这笔环保费用应占施工费用的比例这个关键问题上,却始终没有给出具体数字。记者了解到,对于这个比例,环保部门曾经提出了千分之六,但却始终只停留在“建议”这一步,无法获得通过。不给出一个具体投入比例,就很难保证开发商、施工企业专款专用,也让监督、执法部门失去了可操作的硬指标。想根治工地扬尘,却没有明确的、严格的行业制度规范,管理如何能够到位?
比如,三个部门都管不了一辆遗撒严重的大货车。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一个信息,曾经有人在发现了路上的大货车严重扬尘后,分别给交管、城管、建委等相关部门打电话,举报人盯着这辆大货车跑了半圈四环路,最后大货车还是未受任何处罚平安到了目的地。每个部门都解释说不在自己的职权范围,交管局说大货车没有违反交通规定,城管说大货车在路上他们无权拦截,建委说他们只有权对工地内的扬尘进行处罚……
再比如,管不住改头换面又上路的“解体黄标车”。有的黄标车被淘汰后,甚至在“被解体”之后,却被翻新“转行”当上了“黑车”,对这些车的查处却始终力度不够,媒体多次发现这个问题并公开报道,但似乎成效不大……
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李昆生处长的一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如果你有钱,你可以用上特供油、喝上特供水,但你绝不可能呼吸到特供空气。”
是的,空气面前,不分高低贵贱;空气面前,谁都无法逃避。空气一旦变坏,北京城里的人无人能够幸免。每个人、每个部门,与其坐而指责,不如起而行动。
(周明杰)
主笔:周明杰 秦亚堙 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