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六岁拾荒童捡垃圾养患病父亲 颠沛流离终获新生

2011年11月23日13:56
来源:华商网 作者:孙涛

杨杨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杨杨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杨杨上课提问
杨杨上课提问
杨杨正在变得开朗起来
杨杨正在变得开朗起来

  在学校被同学称作“最差跳级生”

  西安市长安区塔坡小学校长崔林涛还清楚记得杨杨刚被送到学校的样子。11月10日下午,杨杨跟随媒体记者一同来到学校。此前他非常渴望能像同龄孩子那样,走进课堂读书。崔校长说,由于杨杨随父亲刚搬到村里,白天外出拾荒几乎不在村里,校方根本无法知道杨杨到了学龄期,却仍在失学。

  杨杨当天就被学校安排在一年级一班成了插班生。得知杨杨没有课本,校方尽快为他备齐所用的书本和学习用品。本周杨杨还会穿上学校给他定制的新校服。为了让杨杨把落下来的课程能赶上去,校方还安排任课老师给他“开小灶”补课。

  杨杨的班主任滑燕妮老师在记者面前直夸杨杨很聪明,但由于杨杨没有系统的学前教育,和全班同学相比,明显暴露出底子薄的弱点。滑老师说,杨杨自称上过一年学前班,但4和9两个阿拉伯数字却反着写,手把手教了一周,算是学会了正确写法。入学测试中,杨杨十位数以内的加法口算能力很强,超过十位数,他表示很吃力。杨杨不会写自己名字,作业本上的姓名一栏,还是同桌小女生帮忙填的。

  “这孩子的文化程度和同龄孩子相比,最少落伍半年。”滑老师不无忧虑地说,毕竟已经开学三个月了,杨杨是班里最年长的学生,又是成绩最差的,同学们暗地里戏称他是“最差跳级生”。

  老师说:杨杨一直在努力

  滑老师告诉记者,长期生活不规律,让杨杨养成了随便吃零食的习惯。每次下课都要设法跑出学校买零食,课桌下经常满是空食品袋。杨杨曾在同学面前出示过银行卡,最后被老师制止后才贴身保管起来。

  “这孩子在外散漫惯了,到学校还有些不适应规矩。我们已经做好了长期教导他的思想准备。”崔校长告诉记者,目前主要做的是让杨杨找到归宿感,改掉在社会上沾染的坏习气。

  入学不到一周,杨杨已经和三个月前就走入校园的同学混得很熟了。下课时他被安排和同学一起做游戏。习惯站在队伍最后面的杨杨被老师喊到最前面做保护“小鸡”的“鸡妈妈”。活动开始前,老师一遍又一遍的交待动作要领,杨杨认真地听着。看着杨杨和同学在操场上欢快的玩耍身影,老师感慨道,其实杨杨一直在努力,从未迟到过,即使再困难,都会按时完成作业。

  在新家 日子过得有些不适应

  11月8日,杨杨靠着捡破烂养活自己及五旬患病父亲的新闻节目播出后,引起了陕西省民政厅领导和省福彩中心的关注,11月11日上午,省福彩中心向杨杨的家庭捐助了1万元现金。由于杨星华病情的关系,省福彩中心捐助的1万元现金和营养品,由长安区民政局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代为保管,用于杨星华的治疗和杨杨日常的生活费用。

  在谈及此事件时,一位民政干部否认政府“后知后觉”,他解释说,像杨氏父子这样的生活困难家庭,户口属地政府部门应该及时掌握情况,按照政策及时予以帮助,但这些人往往居无定所,甚至四处漂泊,政府很难掌握其真实情况。

  对于公众踊跃捐钱捐物救助的爱心行为,教育专家周永乐先生不无忧虑地表示,仅仅这样做,对于杨杨的健康成长,未必是好事。目前我国慈善救助普遍存在“突击式”和“一窝蜂”的现象。现在不少公众心存关爱之心,但往往给钱给物了事,力所能及的善行善举还做得不够,比如在杨杨父子的生活资助,以及许多孤寡老人的生活照顾上,其实需要更多的爱心人士和社会工作者,针对每个困难户的实际,有针对性的解决他们的现实问题。

  陕西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王国琪提醒公众和政府相关部门注意,鉴于杨杨父亲目前生活尚不能完全自理,对于救助杨杨父子的善款要委托专门的慈善机构保管,做到善款善用,专款专用,细水长流,以应对杨氏父子日后更长久的开销。管好钱、用好钱既是对社会爱心的一种保护,同时在发挥救助作用的同时,对杨杨本人也是一种爱心和理财的教育。

  文/图本报记者孙涛

  11月20日是杨杨和父亲来到工人疗养院的第二天。此前杨杨和父亲一直租住在附近上塔坡村不足十平米的小屋子内。父子挤在一张大床上,生活需要靠6岁杨杨拾荒卖钱维持两人的一日三餐。在疗养院内,父子住进了双人间,屋内不需要生煤炉子取暖了,因为有暖气杨杨更不会为村里不来卖煤的而发愁。屋子还有卫生间,随时可以洗热水澡。

  护工赵姨无奈地说,杨氏父子住到这里明显有些不适应,不提醒父子俩从不刷牙;每次洗澡都要提醒好几遍,并且要把热水放好。好在杨杨懂事,每次洗澡都主动给父亲搓背,再用干毛巾搽干身子。

  然而,杨氏父子还是需要赵姨时刻注意照管。“父子俩生活不讲究,没有卫生习惯,屋子里老是搞得乱糟糟的。好心人送来的零食当正餐吃,杨杨就因为积食,昨天还吐了一次。”杨星华依旧没有改变懒散的毛病,民政局1000元买的两床被子已被他尿湿多次。“他现在能自己上卫生间的就是懒得去。好心人送来的一包尿不湿,他一天就用完了。”

  让赵姨没想到的是,杨星华面对社会救助,没有表现出一点振作起来的勇气和信心。昨日,一位精神病院的干部看过杨星华之后表示,杨的懒散和没有求生欲的表现,已经具备精神病的症状嫌疑,为此他曾提议精神科医生对杨做相关检查,但遭到反对。因为相关法律规定,必须有相关直系亲属和相关部门的申请,否则就是违法。

  据记者了解,长安区民政局暂时安排杨氏父子在此疗养,目前正和杨星华所在的碑林区民政局进行沟通。待杨的病情和生活稳定后,会将其移交到户籍所在地。碑林区民政局一位副局长和马厂子街办工作人员到疗养院已经看过杨氏父子,并开始着手为杨星华办理低保。碑林区民政部门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接收在外漂泊多年的杨氏父子“回家”。

  疗养院工作人员表示,杨星华算是半自理院民,碑林区政府给杨星华交了一个月的一千元疗养费,疗养院每月资助四百元,算是献爱心。因为缺少相关康复器材,疗养院工作人员认为,杨氏父子在此呆不了多长时间。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陈科)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