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长三角成地面沉降重灾区 30年1/3面积下陷200mm

2011年11月24日11:28
作者:史燕君  李柯达
长三角:地面沉降重灾区

  来源:国际金融报

  长三角:地面沉降重灾区

  专家称,整治地下水开采还需从公共资源层面落实

  当城市的天际线不断向上延伸,城郊的经济收入也在逐步攀升的同时,我们脚下的土地却在悄无声息地沉下去。据报道,中国目前有50余个城市出现地面沉降,而长三角地区、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已成重灾区。

  “地面沉降正不断侵蚀我们的经济成果,也影响到我们的经济发展环境。”南京大学商学院的宋颂兴教授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应尽快制定相应法规,并加以有效监管。

  下沉的地平线

  地面沉降,并不是新鲜事。事实上,早在上世纪中叶,就有人根据1921年至1938年上海市重复水准点测量结果,提出上海存在地面沉降现象。

  “当年我们读书的时候,看到和平饭店在下沉的新闻,大吃一惊。”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沈玉芳教授回忆道。据介绍,当时的报道称,上海144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地面沉降了1.75米,市区的西藏路、北京路口等处最大沉降2.63米。

  此后,地面沉降也未停止。据了解,从1966年到2000年,上海市区累计沉降量为218.12毫米,每年沉降率为6.02毫米。

  然而,最近的研究显示,地面沉陷这一问题已经遍布全国。

  “目前,中国在19个省份中超过50个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累计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总面积超过7.9万平方公里。”日前,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陶庆法曾向媒体表示,“地面沉降的重灾区主要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这三个区域。”

  此外,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综合研究》及《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显示:华北平原不同区域的沉降中心有连成一片的趋势;长江三角洲地区最近30多年累计沉降超过200毫米的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占区域总面积的1/3。其中,上海市、江苏省的苏锡常三市开始出现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巨额经济损失

  “平时,人们难以察觉到这种以毫米计量的下沉,所以大家都不放在心上。事实上,这些灾害已经对我们的经济生活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宋颂兴解释道。

  早在2005年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主持的《长三角地区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中就显示,当时地面沉降对长三角地区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已经达到3150亿元,包括对建筑楼房、道路桥梁、地下管线等造成的损失。其中上海地区最严重,直接经济损失为145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达2754亿元。

  此外,有数据显示,华北平原地面沉降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04.42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达2923.86亿元,累计损失达3328.28亿元。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姚士谋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曾指出,因地面下沉导致建筑物寿命缩短、地下仓库潮湿等,从而导致地下建设投资不断加大,造成了间接损失。他举例说,上海过江隧道里的灯需要一两年换一次,就是由于地面下沉而造成的。

  “如果这一情况不能有效控制,长三角可能将面临高精尖技术企业转移、外资撤走的危险。”姚士谋直言。

  各地出台措施

  沈玉芳认为,长三角及华北平原出现地面沉降,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地下水开采。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流动人口进城。城市规模随之扩大,对工农业用水的需求也大大增加。”沈玉芳介绍说,“比如华北平原,其重工业基地及灌溉农业基地需要大量用水,而华北地区目前的地表水人均供给仅每年335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6。这就令其将手伸向了地下。”多位从事地质研究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证实,地下水水位的下降,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

  “不合理的地方还有华北地区建设了很多大型高尔夫球场。高尔夫球场一直被人称作‘抽水机’,一个标准18洞的球场,平均每天耗水至少2000立方米。”宋颂兴补充道。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上海等长三角城市身上。”沈玉芳说,“其实当年上海市也制定了相关市政计划,如限制地下水开采及人工回灌地下水来应对这一事态发展。”据了解,上海还修建了最先进的防洪堤坝,建立地面下沉及地下水位监测系统,并正在建设地面沉降自动化预警预报系统工程。

  上海地质学会地质灾害评审部主任刘守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1966年至1972年,因为回灌及地下水开采量下降,上海不仅没有沉,反而略有上升,上升的幅度是每年3.2毫米。

  据了解,各地在近十年内,也都出台治理措施,限制地下水开采量。长三角地区包括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宁波等地,还纷纷建立了沉降观测网。

  需统一立法监管

  不过,以上这些只是针对地下水开采过量的治标之策。

  “有监测和控制当然是件好事,但是具体做得怎么样却是另一回事。”据沈玉芳分析,由于上海城区的不断扩大,人口已大量迁移至郊区。郊区自发打井开采地下水,使得之前卓有成效的地下水限采措施大打折扣。“而且地下水具有流动性,光一个地方采取行动,也只是暂时解决问题而已。随着人口流动,其他地方地下水开采量加大,就导致这个地方灌下去的水全跑到其他地方去了。”他认为,跨区域的地下水保护,还需要跨区域的地方政府统一协调,共同谋划。

  “今年11月,国土资源部、水利部联合开展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通过国家发改委立项。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大家注意到需要建立统一的监测工程。”不过,宋颂兴也向记者指出,长三角缺水,其本质是结构性缺水,“地表水污染严重,人们才取用地下水。如果不解决地表水的污染问题,大家还是会偷偷地盗采地下水,加大政府部门的监控难度。而且地表水有污染,回灌导致地下水也受污染怎么办?”至于华北地区,他认为不解决好用水效率问题,解决地面沉降无异于纸上谈兵。

  宋颂兴认为,地面沉陷反映的实质问题是政府部门对公共资源的管理问题。“要立法,也要监管。”他认为,除了统一监测地下水以外,国家还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水资源作为公共资源,国家相关机构应理顺其职责,通过审批等手段设立准入机制,并令其支付开采、使用及污染的成本费用”。

(责任编辑:UN60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