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菲前“女总统”遭清算 因“窃听风云”埋雷(图)

2011年11月27日02:32
来源:新京报
15日,试图出国治病的阿罗约被海关人员拦了下来,她数天之后被正式逮捕。
15日,试图出国治病的阿罗约被海关人员拦了下来,她数天之后被正式逮捕。
2010年,阿罗约在上海访问。
2010年,阿罗约在上海访问。
2010年5月,阿罗约当选议员。
2010年5月,阿罗约当选议员。
2001年的阿罗约。
2001年的阿罗约。
2010年阿罗约视察军队。
2010年阿罗约视察军队。
2001年,阿罗约和支持者在一起。
2001年,阿罗约和支持者在一起。

  11月15日,马尼拉机场,一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吸引了整个菲律宾的目光。

  这位老人头发蓬乱,戴着口罩、绑着护具,面色憔悴。在周围许多人的簇拥、推搡下,她双眼垂泪,黯然神伤。她是阿罗约,菲律宾前女总统。

  2010年以前的阿罗约,冷酷、沉稳。她曾是菲律宾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女总统,曾整整执掌总统大权9年之久,无论反对派逼宫、腐败疑云还是军人政变,都没能撼动这位身高只有1.52米的女总统。而如今,刚卸任不到两年的她已完全没有往日的风采。

  阿罗约在机场,是想出国治病,但她被海关人员拦了下来。几天后,她在马尼拉一所医院的病床上被捕,罪名足以让她在监狱里度过余生。

  曾经驰骋政坛的女总统缘何沦为嫌疑犯?

  “窃听风云”埋雷

  从风云女总统到落魄嫌疑犯,源于阿罗约在执政期间自己“埋下的地雷”。

  德罗斯桑托斯大道是马尼拉一条交通干道,这里见证了菲律宾近半个世纪的重大历史变迁。

  1986年,一百多万名菲律宾人聚集在大道上祈祷,推翻了前总统马科斯的独裁统治,2000年底,他们用同样的方式赶走了深陷丑闻的时任总统埃斯特拉达。5年后,不少菲律宾民众再次走上德罗斯桑托斯大道,试图第三次创造历史推翻女总统阿罗约。

  当时的阿罗约,已执掌总统大权数年,并在此前一年的总统大选中获胜连任。引发民众不满的,是一盘被媒体曝光的录音带。

  2005年6月5日,菲律宾一家广播公司播放了一盘电话录音,在这段录音中有两个声音,其中一个据说是阿罗约,令一个据说是独立选举委员会官员加尔西。阿罗约正在向加尔西确认大选票数。录音中女声问,“我是否会以100万票领先结束竞选”,男声回答,“夫人您差不多可以保持这个优势”,女声接着说,“领先优势绝不能少于100万”。男声附和道,“我会竭尽全力让您得到这个优势的”。

  录音带以匿名的方式被邮寄到了反对派参议员手中,而录制它的人是前情报官员维达尔。但他到底是因为什么动机,如何得以偷录总统通话,至今仍不得而知。

  但无论如何,这一菲律宾版的“窃听风云”一经媒体曝光,立即在菲律宾国内掀起轩然大波。一时间,阿罗约遭到了各方政治势力的围堵,反对派还开始着手策划弹劾程序。阿罗约政权,风雨欲来。

  起初,阿罗约保持了几周的沉默。但形势发展得越来越糟,菲律宾股市汇市开始动荡,大量反对者涌上街头,一向在菲律宾势力强大的军方也出现干政的迹象。危机四伏之下,阿罗约不得不出面了。

  6月27日,阿罗约惯例出现在电视新闻中,对全国民众发表讲话。阿罗约上台后,每逢春夏之交,她都借媒体对民众阐述政见。阿罗约出身官宦之家,曾与克林顿同窗,并在菲从教多年,素以思维敏捷、雄辩滔滔而著称。

  但是,这一次的讲话,阿罗约却没有了往日的雄辩。她表情凝重,声音里充满了焦虑,更像是一次犯错学生对老师的道歉。在5分钟的讲话中,阿罗约承认自己与一位独立选举委员会的官员通了电话。

  “去年选举审票过程漫长,在此期间,我急于保护自己的选票,所以曾经致电给很多人,其中也包括独立选举委员会官员。”阿罗约说。

  “我道歉,我将对自己的行为负全部责任,这一切都是判断的失误”。

  接下来,阿罗约开始施展她的政治手腕,以化解危机。

  在公开道歉之后,阿罗约就借发言人之口,称其起初保持沉默,正是为了集中精力处理最紧要的经济问题,如金融市场因为政局不稳出现震荡,外国投资者开始退却等这些并未严格量化的经济问题都成了阿罗约用于对抗反对派政治攻击的武器。

  而美国JP摩根大通银行宣布要在菲律宾推出新投资计划,则刚好帮了阿罗约的忙。阿罗约说,这证明外国投资者信任现政府正直可靠。阿罗约适时地打出经济牌,让反对派弹劾阿罗约的动议渐渐失去了民意支持。

  不过,丑闻被成功掩盖下来,并不意味着彻底消失。

  军政勾结“抹黑”

  成为阿罗约的仕途“地雷”的,还不止询问选票的录音。

  在阿罗约被指控的干涉选举腐败中,军人都扮演了核心角色。在军方势力强大的菲律宾,阿罗约深知,取得选票的关键是要取得地方军阀的支持。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是阿罗约大选棋盘的重要棋子。

  阿罗约被指控称,在2004年和2007年的两次选举中,阿罗约都用选票和军方人士进行了利益交换。而录音门事件则暴露了她和军方交易的冰山一角。2005年的那段录音一共3个小时,记录了从2004年5月26日到6月10日阿罗约和加尔西进行的15次通话,全部有关于阿罗约与军人指挥官交换选票一事。

  其中一通电话是,阿罗约对加尔西说,她发现有两个省份的选票对不上,分别是隶属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的巴西兰省和南拉瑙省。随后,加尔西向总统暗示了有关操纵巴西兰省和苏禄岛选票的事情,其中提到了掌管苏禄岛和巴西兰省的加百利将军。

  “我已经交代过了苏禄岛的计票管理人员,而且我还要求潘古塔兰岛的选举官员埃布罗恩在选举结束后立刻隐藏起来,以免被问话核实。”加尔西在电话中说。

  这名选举官员还打包票说,埃布罗恩早就被军队吓破胆了,根本什么话也不敢说,就是让他吃枪子儿,他也不会露面。针对这段录音,反对党认为,正是因为这种操纵选举使阿罗约在潘古塔兰岛的选票蹿升至8000,而反对党人费尔南多·坡才只有2000票。

  阿罗约最终在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以128301票压倒性优势获胜,反对党人坡只得到了43302票,这也帮助阿罗约在全国范围内实现领先100万票的目标。

  此外,在2007年的中期选举时,阿罗约还涉嫌和马京达瑙省前省长安达尔·安帕图安进行选票交易。

  2009年11月,马京达瑙省57名地方政界人士和记者遭到劫持和屠杀,196人涉嫌谋杀受到菲律宾检方指控,包括安帕图安和他的儿子小安达尔·安帕图安。这使得阿罗约也不可避免地卷入这件震惊世界的案子。

  博弈

  戛然而止的重返之路

  2010年的6月,又一届大选将至。在寻求连任和阻挠阿基诺三世当选未果的情况下,阿罗约出人意料地选择了退一步的策略,她是菲律宾历史上唯一一个卸任后退而求其次担任议员的总统。

  阿罗约这样的选择有很周密的谋划,因为阿罗约深知自己在担任总统9年期间,树敌颇多,更有像“录音门”这样的遗留问题并未解决,失去总统豁免权的她,必须要使自己保持在权力的中心,以逃避腐败指控。

  在家乡班巴加省,阿罗约家族势力庞大。她轻而易举便以高票当选众议员。以这样的方式进入众议院后,阿罗约开始寻求争取众议长的职位,因为这样就可以制约自己的政治对手阿基诺三世的权力,甚至可能达到修宪的目的。而一旦成功,菲律宾将从总统制改为总理制,而身为众议长的阿罗约。则是总理不二人选,那么总统就会成为一个并无实权的摆设。

  阿罗约的重回权力之路非常完美,但是她没有想到的是,由于受害者家属的不断请愿,政府开始受理2009年发生在棉兰老地区的一起屠杀案,涉案人包括阿罗约的盟友,其中一段供词将阿罗约也牵扯进来。于是,在就任之初即将反腐败作为执政大旗的阿基诺三世,立即将矛头对准了阿罗约。

  对阿罗约的调查在秘密进行着,而阿罗约也察觉到了风声。但是阿罗约这一次低估了事态的发展,尽管在她下台后,阿基诺三世政府的调查使她丑闻频传,如收取回扣案和化肥充公案等,但在她看来,这根本不是什么风雨,自己最差就是流亡国外。

  因为菲律宾政坛近25年来,虽然有不少总统下台,但是没有一个真正获罪,他们几乎都被允许出国流亡,前独裁者马科斯的妻子伊梅尔达,虽然身背数百项贪腐罪名,却从未在监狱中待过一天。伊梅尔达如今正在国会中担任众议员,而且时常炫耀自己超级昂贵的珠宝。

  出国治病还是装病逃亡?

  但是,随着阿基诺三世将对阿罗约的调查逐渐公开化,阿罗约开始意识到事情并未向自己设想的方向发展。而巧合的是,就在这个时候,阿罗约的身体情况也开始“恶化”。她的私人医生说,她患有罕见的脊椎病,而且在菲律宾国内的手术不成功,必须出国就医。但是阿基诺三世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司法部已经将阿罗约放在了海关的黑名单上。在这张名单上的人不适合出境,必须总统批准。因为此前被调查的前总统们都是在调查期间身体突然变差,埃斯特拉达还曾经病危到坐在了轮椅上,但是在被赦免后就奇迹般地康复了,现在还生龙活虎地成为议员。

  但试图出国治病的阿罗约在机场被拦了下来,司法部长德利玛对外界说,“我们不认为她目前有立刻出境的必要,而且这将影响到针对她的正在进行中的调查。”德利玛还指出,阿罗约想要前往的国家中,许多都没有与菲律宾签署引渡协议,这非常可疑,其有试图逃避指控一去不归的嫌疑,当局正在追查她一系列腐败和操纵选举案件。

  阿罗约并不甘心就这样接受被审判的命运,她向最高法院提出诉讼,称政府针对自己的出国禁令违反宪法。因为阿罗约知道,在证据不充足的情况下,自己在最高法院是稳操胜券的,因为最高法院中15名法官是由她指派的,首席法官科罗娜更是自己阵营中的盟友。

  随后,阿基诺三世与阿罗约之间的争斗演变成司法部与高法之间的角力。15日,菲最高法院法官们以八比五的表决结果,裁定政府对阿罗约及其丈夫的出境禁令违宪,理由是他们还没有收到任何有关阿罗约的正式犯罪指控。但由于阿罗约正在接受关于选举舞弊的调查,法院要求她交纳200万比索作为担保费用,并要求她在抵达就医国家后,向当地的菲律宾使馆报到。司法部长德利玛却认为,在政府正式收到最高法院的裁定结果前,出境禁令依然有效。

  轮椅上带着颈托的阿罗约在得知意料中的判决后,与丈夫迅速赶到机场,准备出国接受治疗,但是在机场等待她的却是司法部长的拦截命令,理由是没有收到最高法院裁决的复印件。阿罗约的随行人员与当局人员爆发了肢体冲突,带着口罩的阿罗约在推搡中被逼的流下了眼泪。

  “前总统被司法部多面夹击带到了圣卢克医院。”当天的菲律宾媒体如此报道这次拦截。

  政府与最高法“争抢”阿罗约

  但这个理由毕竟只能用一次,于是阿基诺三世政府加紧提出了另一项追诉,要求最高法院紧急复审。而高法则公开表态,称最高法院的裁决是即时生效的,对政府的做法表示质疑。17日,阿罗约的发言人表示,阿罗约因司法部阻止其出国血压升高,并放风说将再次闯关赴新加坡治疗。

  但阿基诺三世政府再一次抢到了阿罗约阵营前面,18日,政府先下手为强,在高法召开会议之前,司法部和选举委员会抢先向首都大马尼拉地区的帕赛市地区法院提出阿罗约2007年破坏选举的指控。帕赛地区法院于当天下午匆匆对阿罗约发出逮捕令。4个小时后,警方赶赴阿罗约的病房,执行了逮捕令。政府从此就以案件进入司法程序为由阻止阿罗约离境。最高法院虽然当天作出维持执行暂时制止令的原判,但为时已晚。在这场争分夺秒的政治博弈中,阿基诺三世政府占了上风。更加让阿罗约想不到的是,自己也被警察拍了一组囚徒照片,历史上拍这种照片的总统只有那些被美国赶下台的独裁统治者们,例如萨达姆。

  当晚阿罗约在病床上表示,她对当局的行为感到“失望、困惑甚至是厌恶”。

  拘捕阿罗约事件发生后,阿基诺三世的发言人卡兰丹则对外表示,发出对阿罗约的逮捕令是菲当局“恪守承诺”的表现。他说:“我们曾向菲律宾人民承诺,要把她(阿罗约)送上审判席,如今她马上就要被审判。”

  阿基诺三世甚至不惜推迟一天参加东盟峰会,对阻止阿罗约出国做最后部署。他说,当局必须追究破坏选举的罪行,否则将怂恿其他人犯罪。并强调阿罗约有抗辩的机会。

  而阿罗约的律师托帕西奥则使用了这样的词汇,政府的行为是一场“最高级别的非正义”。他表示,阿罗约在医院病房里被捕后,目前没胃口,且肠道受感染,“她的状况没有改善”。

  阿罗约被捕在菲律宾国内形成了两种声音,支持者说,“这样做让世人看到,有权势之人和庶民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在野党阿罗约的盟友们则高呼,这是菲律宾人权历史上最荒唐的一页,毫无保留地践踏宪法。

  反对党领袖莱格曼气愤地说,“总统的医疗证明是有效真实的,政府无权干涉其离境治疗,而至于潜逃那是政府的过度担忧与猜测,不能构成事实基础”。阿罗约也在动员自己的阵营向政府施加压力,众议院少数派30名议员,马上发起一个联名抵制政府干预司法 “自负的权力与专制的压迫”的行动,动员阿罗约支持者向政府示威抗议。

  政府一派也将战斗转移到了众议院,截至18日为止,有50名自由党议员联名上书高法支持总统扣留阿罗约,并声称自由党“坚决与总统与人民站在一起支持反腐”。

  但无论如何,针对阿罗约的司法程序已经开始,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阿罗约在任时,她也像现总统阿基诺三世一样,将自己的前任埃斯特拉达推上法庭,并被判处终身监禁。不过,后来阿罗约赦免了他。如今,当相同的一幕再次降临到阿罗约身上,这位64岁的前女总统,是否还能有同样的幸运?(王晓枫)
(责任编辑:UN603)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