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广东农村频现垃圾河垃圾路 管理资金双缺失(图)

2011年11月28日07:58
来源:南方日报
佛冈村庄的小水沟堆满垃圾。
佛冈村庄的小水沟堆满垃圾。

  近年来,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存在的河流跨境污染问题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而在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虽然工业废水横流的景象相对较少,但生活垃圾污染带来的垃圾山、垃圾路、垃圾河也同样让人震惊。

  连日来,南方日报联手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一行人历时3天,驱车500多公里,走访了佛冈、陆丰、普宁和惠东县等4个县市乡镇及其垃圾填埋场,探究农村垃圾管理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之道。

  农村垃圾管理和资金双缺失

  原因分析

  从各地级以上市提交省人大的报告材料中,记者发现,各市下辖的县镇都存在环卫队伍和垃圾费征收双重缺失的窘境。

  我省市县镇三级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在县镇两级已然脱节,导致农村垃圾无法实现常态化处理。绝大部分偏远县镇没有自己的环卫队伍,农村垃圾呈现“无人收集、无车运输、无场处理”的尴尬现状。几乎每个地级市都有部分县市至今仍未征收垃圾处理费。事实上,对于绝大部分的农村来说,仅靠垃圾处理费一项收入,无法支撑垃圾处理所有环节的开支。

  其中,无害化处理场高昂的一次性投资将很多欠发达县市挡在门外。目前,我省有无害化处理设施42座,累计投资达96.28亿元;其中,24座填埋场累计投资37.26亿元,18座焚烧厂累计投资59.02亿元。据了解,对于动辄上亿元的建设资金,省级补助一般能达到一两百万,中央资金最高可达千万,而地方政府财政“出大头”。

  记者了解到,包括茂名、汕尾、揭阳等许多地方的生活垃圾处理项目都因建设资金不到位而停工。开平市常务副市长梁和平坦言,在推进农村垃圾处理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除了前期填埋场、焚烧厂、中转站和压缩站的建设投入以及垃圾斗、运输车辆的购置,还有后期项目运营和维护、人员工资、车辆运费等开支,这是一个庞大的数据。

  暗访点:佛冈、惠东县垃圾填埋场

  填埋场不填埋拾荒者靠其谋生

  在暗访首站清远佛冈垃圾填埋场,记者看到,垃圾堆已用泥土覆盖,从近处难以认出这是个垃圾场,但四周散发的酸臭味十分浓重。在附近村庄,塑料袋、玻璃瓶、砖瓦等垃圾被弃于公路旁。当地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市级部门只能管市中心区域的市容市貌,村镇的垃圾清理“管不了,因为没钱”。

  第二天一早,记者前往惠东县一个简易填埋场。在一座山脚下,刚刚走近,浓烈的腥臭扑鼻而至,旁边是乌黑的水沟和翠绿的菜地。透过树丛,记者看到填满硕大山坑中泛着白光的垃圾,三四辆垃圾车、十多个拾荒者穿梭其间,场面异常繁忙。

  顺着一条堆满碎砖和黑胶胎的小径,记者进入填埋场中央。只见十多个穿戴长筒橡胶鞋、草帽、手套的拾荒者正忙着翻捡垃圾。

  “来这里两年多了,也不觉得脏。”一个蒋姓拾荒者对记者说,一个人一天最多能捡300斤塑料袋,晚上会有人过来收走,一斤卖2毛钱,“他们用清洁剂洗后再加工,用来做什么就不知道了”。

  当地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填埋场这块地已被征收,准备明年6月份搬迁到新的地点。

  暗访点:陆丰甲子渔港

  20年前还可游泳如今退潮全是垃圾

  沿着深汕高速南下到达陆丰后,一行人就直奔当地的甲子渔港。据人大代表反映,此渔港在20年前水质清澈,可以下去游泳,近年来已受到严重污染,特别是一退潮,海滩上全是垃圾。

  在通往渔港的数公里公路上,记者发现,各色装满垃圾的塑料袋如彩旗般、此起彼伏地铺满了道路两侧,只在几个通向村庄的小路岔口才现出几戳灰色。一路烟尘滚滚,堆积的袋子在车辆的穿行下哗哗作响。

  路边经营蔬菜加工的张老板告诉记者,“大约6年前这里就这样了,谁也不知道路面的垃圾从哪里来的”,当地没有专人上门收运垃圾,也没有安排集中倒垃圾的地方,加工场的烂叶、残渣只能自己用车拉到附近的田头作肥料。记者在路上见到,有人在自己家门口焚烧垃圾,而砖石土块等建筑垃圾则堆放在房屋旁或空地上。

  在渔港,记者亲眼见到了靠近防波堤的海面零散漂浮着塑料袋、玻璃瓶、废簸箕、废车胎等垃圾。一位渔民说,附近村民找不到倒垃圾的地方,就经常倒到海里,几年下来也不见有人清理。

  暗访点:普宁占陇镇

  任意倾倒垃圾河流沦为垃圾河

  翌日,一行人来到与陆丰交界的揭阳普宁。在练江支流汤坑河占陇镇河段,记者看到,塑料袋、饮料瓶、一次性饭盒等各种漂浮物随着黝黑的河水流下来,有大量的垃圾滞留于礁石上和水草丛中,而河岸斜坡上也满是垃圾。

  对于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村民已近乎麻木。交丙耘村村民称,很多垃圾是从上游的下架山镇、军埠镇冲下来,汇入练江。记者在练江大桥旁看到,关闭的桥闸截住了大片垃圾,而部分垃圾正随着江水从开启的闸口漂过。

  记者沿途发现,河流已成为很多临水农村倾倒垃圾的首选地,人们普遍认为“发大水能把垃圾冲走”。然而,除一些漂浮物冲入干流、冲向入海口之外,更多的垃圾则滞留于河道和岸边,众多河流已沦为名副其实的“垃圾河”。

  每天3010吨垃圾未集中处理

  全省数据:

  根据人均垃圾产生量1公斤/日的理论值计算,我省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约3.5万吨/日。“县级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滞后,村镇垃圾收运设施不足,农村没有专门的保洁队伍,积存的垃圾越来越多,引发的污染问题越显突出。”省政府关于《广东省城市垃圾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的汇报文件中这样指出。

  据省人大环资委提供的数据,全省每日的垃圾产生量为59945吨,其中有3010吨垃圾未集中处理,占垃圾产生量的5%,其中有相当部分来自农村。这些垃圾最后飘向何处,可能谁也说不清楚。

  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潘大林指出,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当前农村的垃圾产生量不亚于城市,有的甚至超过城市,但很多农村连一支环卫队都没有。垃圾不知如何处理,村民自然而然会往公路边、河边等无人管理的地方倾倒并形成规模。

  记者此次探访的部分填埋场,是我省61座简易填埋场中的几座,主要填埋周边镇村的生活垃圾。类似的简易填埋场绝大部分将大量垃圾堆积并裸露在外,既没有推平压实,更不用覆盖和喷药。采取这样简易的方式,全省每天要处理掉13314吨垃圾,还有823吨和703吨分别采用简易焚烧和堆肥处理。

  即便是经过集中填埋的垃圾,也大多产生了“二次污染”。截至目前,我省仅有11个县(市)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或纳入所在地级市无害化处理,有57个县(市)仍采用简易处理场进行垃圾填埋、焚烧或堆肥,与无害化处理“一县一场”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省人大代表王良平指出,采取无害化处理尤为关键。垃圾场产生的沼气若不收集处理任其自然挥发,再加上飞扬的粉尘,会严重影响周边城镇的空气质量;而简易处理场的渗滤液渗透到地下,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危害后果也可能在二三十年后显现。

  南方日报记者 辛均庆 徐林

(责任编辑:王健)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