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北京各学段学生仅大学生体质下降 90.29%视力差

2011年12月01日06:34
来源:北京日报

  在市体育局联合市教委日前共同发布的《2010年北京市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中,各学段唯大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为什么大学生体质反而不如小学生呢?

  调研结果显示,本市中小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水平有所提高,其身高、体重、胸围均值位于全国前列。据市教委副主任郑萼介绍,自2007年提出“阳光体育”概念以来,校园体育逐步落实,今年初政府工作报告还列出“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内容,可以说“措施得力、初见成效”。“这个过程强调学校的责任,把课外体育划入教学范围。我们每年举办60多个系列比赛,评选出前6名的区县。”郑萼说,该活动秉持“政府要求、学校落实”的原则,已成为各中小学业绩考评和评先评优的重要尺度,不达标的学校将被“一票否决”。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本市学生重度营养不良已消失。“与南方一些省市不同,北京城区校园面积小,交通四通八达,孩子们步行率低,客观上锻炼机会少了。”不过,郑萼补充道,欠缺锻炼意识仍是中小学生体质问题的主因。

  本次结果显示,各学段唯大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郑萼认为,两种现象不容忽视:“首先,大学日常生活多元化、自由度大,不少学生对自身健康‘不闻不问’,没有形成锻炼习惯。此外,学生进行体质测试时自我要求也不尽相同,如肺活量测试存在‘不尽力’现象,使数据未达到应有的最大值。”

  调查还发现,本市大学生视力不良率为90.29%,高于84.72%的全国水平。“抽样的都是北京户籍大学生,视力不良主要从小学、中学‘带’过来,有些是因为大学期间过多时间用于上网、打游戏、看电影。”郑萼说。

  据了解,近年来大学扩招,很多高校动辄有4、5万在校学生,广播体操等集体锻炼无从实施。虽然各高校有“大一、大二上体育课”的学年制或学分制、选修课、校运会、体育社团等多种运动参与方式,但其要求不如中小学体育课程设置严格,还没有类似“阳光体育”的评价机制。

  从教二十余年的人民大学体育部副主任白永正介绍:“北京绝大多数高校让学生自主选择体育课的项目和老师,但教学大纲往往有所偏废,不能兼顾力量、速度、耐力等多方面考核。”他说,即便学校运动者甚众,他们大多只注重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不知力量练习(如压腿),没能做到“整体锻炼”。

  郑萼表示,调动大学生锻炼的主动性是下一阶段的重要工作。此外,郑萼希望完善监测机制,把与大学生同龄的其他人纳入测试对象,使其清楚自己的健康状况;同时,大学生在毕业后的体质健康亦需系统的监测。

  对于高校体育今后方向,白永正建议道:“进行体育课教改,加强舆论引导,让‘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校园运动文化,而不是流于形式。另外,希望‘国家体质测试’成为自主招生、高考的环节,引起师生重视。”实习记者 黄志阳

(责任编辑:UN606)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