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德班气候大会 > 11德班气候大会消息

德班会议两阵营分歧加剧 非洲承受气候变化之痛

2011年12月05日09:53
来源:北京日报
12月3日,南非德班,第17届联合国气候大会第一周会程已接近尾声。由数千人组成的示威游行队伍涌上德班街头。这是本届气候峰会规模最大的游行队伍,参与的群众通过标语口号,要求谈判各方充分听取普通民众呼声,尽快达成协议。CFP供图
  12月3日,南非德班,第17届联合国气候大会第一周会程已接近尾声。由数千人组成的示威游行队伍涌上德班街头。这是本届气候峰会规模最大的游行队伍,参与的群众通过标语口号,要求谈判各方充分听取普通民众呼声,尽快达成协议。CFP供图

“搅局”东方IC供图
“搅局”东方IC供图


  3日,正在南非举行的德班气候大会达成初步谈判草案,这也是大会召开以来形成的首份重要文件。这份草案面向所有的与会方,为重要议题列出各种谈判选项,草案将为大会后续进程提供指南。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和绿色气候基金两大焦点议题上,各方分歧依旧。从以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议程看,大会第一周议程往往是各方表达观点的讲坛,而要弥合立场分歧需要有更高级别官员的政治授权。本届大会主席、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部长马沙巴内说,12月6日开始的高级别谈判可望解决很多遗留问题。

  谈判合并文本出炉

  南非德班气候大会第一周的议程3日接近尾声。当天,数以万计的示威者聚集在德班国际会议中心周围,要求发达国家对应对气候变化表现诚意,呼吁会议取得进展。也许是在这种气氛感染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说,会议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她所说的进展就是,会议“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的谈判合并文本已经正式出炉。如果德班气候大会能达成什么协议,这份130页的合并文本将是协议的基础。此前菲格雷斯已表示,会议对适应气候变化相关问题的磋商已取得较大进展,成功在即。这可能是德班气候大会最可靠的一个成果。

  基础四国提出方案

  由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组成的基础四国3日在德班气候大会期间共同发布一篇题为《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报告。报告为如何分配剩余的大气空间以及如何分配发展时间及资源提供了可操作建议。

  这份报告的发布是基础四国专家组为推动气候变化谈判而作出的努力。报告的关键在于强调发展中国家需要获得公平的碳预算额度,公平地享有减缓成果,为提高其人民生活质量、摆脱贫困争取发展时间。

  报告说,针对2050年前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这个目标,假设实现该目标的概率为50%,全球碳预算仅约有1440Gt(1Gt为10亿吨)。这份报告匡算了此项预算的分配方案,提出了在现有趋势下如何进行减排行动才算公平。报告旨在提出这个严肃的问题并引发讨论,提供一个更有建设性的话题。

  基础四国的这份报告指出,《京都议定书》中的发达国家已经通过提前消费超额碳排放空间取得了相当的发展水平,这在公平分配碳排放空间的条件下是无法完成的,他们只给发展中国家留下不多的碳排放空间,而发展中国家还要发展。这种情况需要扭转:发展中国家固然要落实自愿减排行动,而发达国家更要在其碳预算边界内展开工作。

  基础四国专家在报告中指出,对于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的改变,发达国家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通过对各种方案的研究比较,报告指出发达国家需要进一步承诺减排并填补资金缝隙。报告对这些问题都作了量化分析。

  这份报告提出的一个创新性建议就是南南合作机制。基础四国专家就如何加强发展中大国间的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基础四国专家组强调,这份报告是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完成的,而并非完全建立在政治权力和政治意愿的基础上,报告提出的若干建议对发展和公平都有益。

  两大阵营分歧加剧

  对于本次会议的两大焦点议题《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和绿色气候基金设计,目前各方依旧存在较大分歧。

  在绿色气候基金问题上,除美国、沙特等“少数派”依旧对基金设计持较大意见外,77国集团加中国、小岛屿国家、欧盟等各谈判集团的主流意见是,要让基金管理机构立刻成立并运作起来。欧盟认为,可以先对基金过渡委员会草案做一个“总结论”,在表示接受的同时列出各方的意见,要求基金管理机构成立后再予以解决。欧盟的这一方案获得了较大支持。

  东道主南非代表团团长莫莱瓦认为,在德班气候大会上就应该宣布基金成立,出资等问题上的分歧可以留待明年在卡塔尔举行的《公约》第18次缔约方会议解决。

  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和发达国家的减排问题上,各主要谈判集团都已表明了态度。美国声称,除非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也接受有约束力的减排指标,否则美国不可能考虑强制减排;欧盟则强调,德班气候大会应该绘出“路线图”,即到2015年前缔结一个所有主要排放国(包括美国和新兴经济体)都承担减排指标的协议,并于2020年生效。在这个前提下,欧盟才接受《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发展中国家则坚持基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当率先大幅度减排。中国代表团副团长、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谈判首席代表苏伟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现在就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绝对量化减排指标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符合公约精神的。

  苏伟说,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排放量应有合理的增加,现在要求这些新兴经济体承担绝对量化减排指标是不公平的,美国和欧盟作为发达国家应该带头减排。

  苏伟对记者表示,尽管欧盟的要求不符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但中国仍愿以灵活和开放的态度就此进行磋商,也不排除在未来某个时候接受有约束力的减排指标。不过,首先应该完成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减排安排,“2020年以后还很遥远,当务之急是《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德班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4日说,按照“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德班气候大会主要讨论2020年前温室气体减排方案,但是中国也同意在此次会议上讨论2020年后中国的减排义务问题。在真正谈判之前,中国希望有关各方对《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的执行和完成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在此基础上讨论2020年后中国强制减排的问题才更科学、更合理。

  观点

  美国“搅局”被指受能源公司左右

  在一次没有理由的临时取消后,美国在德班的新闻发布会2日终于举行。面对涉及当下谈判热点的众多问题,美国展现出了几乎完全一致的态度:有兴趣关注,但不关我的事。

  本次大会前,美国曾拒绝在绿色气候基金的报告上签字,并宣称《京都议定书》不在其谈判桌上。美国谈判代表乔纳森·潘兴更是将“说不”进行到底。

  现场有记者就欧盟“路线图”发问。潘兴表示,美国关注欧盟下一步的行动。但美国既然不在《京都议定书》之中,也就不需要为其延续做些什么。面对“加入有法律约束力协议”的询问,他只回答了一句话:“我的答案是不”。

  在绿色气候基金方面,潘兴透露各国尚未达成一致,但其最感兴趣的是长期资金来源。言下之意,是美国不会如发展中国家要求那般,在这一问题上承担相应责任。

  “什么都没做,居然还傲慢地把‘不’写在脸上。”美国“搅局者”的角色让一些记者感到不满。环保组织则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抗议。

  绿色和平组织在德班竖起了一个巨幅广告牌,用壳牌、巴斯夫等公司品牌的标识组成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头像。该机构表示,各大化石能源与高耗能公司正游走于气候变化谈判大会中间,试图阻挠谈判进展,而美国的气候立场已深受这些公司的影响。

  绿色和平组织希望,此举能够提醒各国首脑聆听公众保护气候的呼声,积极推动谈判取得进展,而不是被各大公司的利益所左右。

  日前,美国乐施会、美国环保协会等16家美国公益组织已联合致信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呼吁美国不要阻碍谈判进程,应力促德班取得平衡成果。

  一些分析人士说,近年来由于金融危机,经济不振,美国对使用公共资金(即政府出资)支持发展中国家毫无兴趣。美国大力鼓吹发展中国家出资和私人资本进入绿色气候基金,既是推卸责任,也不排除想将其变成一种谋利金融工具的可能。实质上,发展中国家并不排斥私人资本和投资,但正如77国集团加中国和基础四国所指出的,绿色气候基金是国家义务,不是私人义务,单靠私人资本市场化运作不现实。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议程中已屡次做了“搅局者”,很难让人看到它的真诚意愿。(本报综合报道)

  延伸

  放任气候变化会怎样

  忽视减排、放任气候变化的后果也许是:南亚、东南亚暴雨加剧,非洲大陆更加干旱,马尔代夫和孟加拉国出现大规模人口迁移,加勒比海地区常见的超强飓风光临地中海……这是一份由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撰写的报告描绘出“被恣意放纵”的全球气候状况。

  这份报告以放任温室气体排放、不采取任何减排措施为假设,以科学预测模型为推算工具,预判全球气候变化的走向和可能出现的极端气候。

  报告最重要的推算结论是,假设不减排,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较工业革命前上升4摄氏度至5摄氏度。由于陆地相比海水更聚热,某些大陆的气温升幅将达到6摄氏度以上。

  德国基尔大学气候科学家莫吉布·拉蒂夫是报告撰写者之一。在他看来,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是不发达国家,“穷国会特别受打击”。危害性包括,极端气候会更加频繁出现;政府、保险业和商业会蒙受更大损失;不发达地区民众需要承受更多苦难。

  例如,南亚和东南亚会出现更具破坏力的暴雨天气,南部欧洲会遭受持续热浪侵袭。“德国东部和南部可能出现高至50摄氏度的极端炎热气候,德国北部可能出现超过30摄氏度的情形,”拉蒂夫说。这样的极端气候更易形成暴雨甚至龙卷风。 “而在地中海地区,可能会出现前所未有的飓风,像如今加勒比海地区经常遭受的那样。”拉蒂夫说。

  如今,稍大规模的气候灾害动辄耗费资金数十亿美元,一场洪水甚至可拉低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中的数个百分点。以巴基斯坦去年的洪灾为例,经济学家判断巴基斯坦需以数年时间为代价寻求经济恢复。

  更严重的推测是,气候变化可能使一些贫瘠地区更加贫瘠,触发人口大规模迁移,例如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报告判断,如果不减排,孟加拉国会更加炎热,而马尔代夫会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马尔代夫人现在已经开始找出路,”拉蒂夫说,“如果我们放任气候变暖而不加控制,大面积人口迁移极有可能发生。”

  拉蒂夫说,2010年全球碳排放创下新纪录,成为有计算以来排放最多的一年。“这相当疯狂:本该发生的没有发生,不该发生的恰恰发生了。”

  链接

  非洲大陆承受

  气候变化之痛

  非洲大陆对气候变化责任最小,却深受其负面影响。气候变化引发的粮食、水源、卫生等一系列问题对非洲人口构成全面威胁,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开始自发统筹制定相关政策,采取各种措施,提升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

  气候变化增强了降雨量的不平衡和不可预测性,每年都可能发生显著变化,引发长期洪水和干旱灾害。此外,气温每上升1摄氏度,都可能导致非洲的玉米、咖啡等农作物产量大幅下降。这对缺乏灌溉设施和农业技术、仍处在“靠天吃饭”阶段的非洲农业是巨大打击,不仅将造成粮食减产、贫困加剧,还将导致饥荒、疾病蔓延,以及流离失所的“气候难民”的出现。

  目前非洲超过7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气候变化对农户产生破坏性的影响。肯尼亚山茶农艾尔弗雷德拥有一片约30亩的茶园,今年2月,由于长期干旱,茶园里的茶叶很快由绿变棕。他的茶园每月平均收成是2000公斤,但今年2月他只收获了250公斤茶叶,这是他从未经历过的。

  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还将造成沿海低洼地区土壤盐碱化,危及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人口密集的沿海城市。联合国人居署表示,撒哈拉以南低海拔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已达68%。拉各斯、阿比让、阿克拉和利伯维尔等位于几内亚湾的沿海城市,最有可能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气候变化还增加了非洲城市规划难度。根据联合国人居署2009年发布的报告,尽管撒哈拉以南是全世界城市化最不充分的地区,但城市化速度最快。预计到2030年,该地区48%的人口将居住在城镇。缺乏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无法从农业生产上获得经济保障,是农村人口涌向城镇的重要原因。未来数十年内,非洲大小城镇在提供食品、水源和医疗等居民服务方面遭受的压力将与日俱增。(郭倩)

(责任编辑:王健)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