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伤三人,毁地连连,从脚印看估计重400斤
6个猎人,3杆老枪,5条猎狗追了3天3夜,从淳安追到浙皖边境,本报记者全程跟踪记录——
百里追击淳安野猪王
一只重量在400斤左右的大野猪,一度让淳安西部山区的杨家村人心惶惶。
它连伤三人,毁地连连。这是淳安山民印象中从未遇到过的野猪王。靠单人的力量很难与它抗衡。
从11月28日夜第一次发现野猪踪迹开始,到次日与野猪的正面交锋,再到后来决定围追抓捕,淳安千岛湖杨家村的6个老猎户,制定了详细的追捕计划。
3天3夜。他们带着3杆老枪5条猎狗,循着野猪断断续续的脚印和被啃咬的农作物,一路向西,从千岛湖追了上百里,一直追到浙皖边境,最终将野猪围困在浙皖交界处的连岭山……
被打死的野猪体长166厘米,毛重408斤,大獠牙全长15厘米。本报记者一路追随,全程跟踪记录。
遭遇拱地的村民百般无奈布下套索,不曾想,套索被轻易拉断,人也被撞翻
正面交锋,野猪王连伤三人后出逃
野猪王的第一次发现,是在10天前。
11月28日夜。杨家村。
“地里的油菜、番薯,甚至包括没有剪枝的桑树都被野猪拱翻了,收成最多只有往年的一半。”村民杨明亮的地就在后山,一个晚上的时间,他家的1.3亩山地被毁近半。本指望用这些番薯养家猪的老杨火大,决定当晚下套索抓猪。
野猪的獠牙,一下就在他身上留下两个洞
11月29日清晨杨明亮上山检查“成果”。从村里出发走路约25分钟,再拐过一个山台就是他家的山地。“这个时候我隐约听到了猪嚎,又沉又急。”老杨跑起来,中途拣了根手臂粗的木头防身。
尽管有思想准备,但眼前的一幕还是让杨明亮脸色大变——
一头满身棕色的猪,三脚着地,一脚悬空,像头牛一样挂在他设的套索上。
杨明亮靠近一看,固定套索的树枝已经移位,系在猪脚上的绳子断了一半。一见有人靠近,野猪暴躁不已。
杨明亮举起木棍,对着野猪打去。
野猪毫不示弱,一下挣断套索,朝他撞了过来。野猪的獠牙当即在老杨的大腿和腹部留下一个洞。
野猪伤人之后顺着地势逃出了山弯。
在出逃的路上,它又先后伤了2个试图拦截的村民。“这猪太大了,从来没见过,起码有三四百斤。”杨明亮说。
这一头超级野猪的出现让村民惊恐不安,他们想起了更多的往事:
10月初叶家村一头耕牛被伤;
10月中旬月山村村民已经扛进院子的番薯被拱被啃;
11月中旬鲍家村一农户圈养的家猪消失,猪圈被大力破损……
这样看起来,这些罪状很可能都与这头连伤3人的野猪王有关,如果继续放任,村民的担心还将持续。
它的蹄印,比一个鸡蛋还大
本报记者也在这个时候得到消息,决定去杨家村探个究竟。11月29日下午,记者抵达目的地。在淳安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的帮助下,下午3点左右一支由5人组成的队伍开始出发。
“从这个脚印看,野猪的确在28日晚间来到山地,29日离开。应该是头公猪,体重不会低于350斤。”当地老猎户郑振书这么判断是有根据的——
猪蹄有四爪,母猪着地爪印分开,公猪则闭合,现场留下的脚印仅中间两爪着地,所以来者应该是公猪。加上蹄印比一个鸡蛋还大,由此估计野猪的体重超过300斤。
“打猎二十几年了,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野猪。”现场专门负责“拣”(收集野猪信息,包括猪的数量、大小、来去时间、去向)的人判断和郑振书一致:这是一只单独行动的野猪,目前已经向西逃向大山。
抓捕队伍连夜出发
绕出山口向西,是更高的山,绵延几里路都种有庄稼。
队伍决定先行一段看看情况。
跟着“拣”脚印的人,大家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林间。
这个时候,领头人突然停下脚步。“进山了,野猪应该从这个地方爬坡上去的。”有能力清晰分辨野猪脚印的人在队伍中地位不低,很有话语权。他估计野猪就在这座被当地村民称为武山的山上——此地离杨家村后山约5公里。“晚上再来,带上Q、老K和加加。”
Q、老K和加加都是狗的名字,Q擅长跟踪;老K则对山猫、野兔特别敏感;加加的突出本领就是拦路,它可以组织狗队把野猪从山顶赶到山脚。
11月29日晚上9点,考虑到野猪王的体重,除了Q、老K、加加,郑振书还带上了小龙、小灰两条猎狗。所有的狗都进了铁笼,铁笼被固定在皮卡车上。汽车发动后,一分钟前还“汪汪”大叫的狗瞬间就安静了,耳朵竖起,一路上不发一点声响。
就这样,先期5个老猎户(后来扩大到6个),加上5只猎狗,向西出发。
“呜—呜—”距武山1公里左右,小龙和Q发出了警告,几秒钟后,其他3只不发一声的狗也发出了同样的声音。
“有了!”司机点点刹车,狗声停了,大家下车。打开铁笼,5只狗箭一般窜下车消失在黑幕中,无灯光、无犬吠,只有短暂的狗抓肉脯打击路面声。几个人很快摸了上去。
5分钟后,山脚有几束灯光亮起。等记者赶到时,狗已经围在了猎人身边。“闻到了气味,但猪还在山头。”另一个叫舒北的猎人带着加加、小龙又在附近转了几圈,无获。
郑振书认为是风带来野猪气味,风一停,气味消失了,狗也就失去了目标。
从千岛湖一直追到浙皖交界,背水一战的一夜,野猪逃到了安徽
三声枪响,放倒大闹浙皖的野猪王
第一个晚上没有收获,猎人们从武山附近收队回家。
11月30日下午,“拣”又出发去了武山,在此后的追寻中,队伍人数时多时少,从浪川追到了双源,又从芳梧追到了浙皖交界山脉——连岭。这段山路,总行程超过了130公里。
在漫长的追击中,野猪王时隐时现,无论是狗还是人都在体会靠近和离开的落差,都在创造机会等待那最后一声枪响……
令人兴奋的消息:三天后终于发现了野猪窝
30日晚再度出发,目的地浪川鲍家村,这是“拣”们一个白天勘查得出的结论,他们认为当晚野猪应当在该村大坞一带,此地距离武山约有2小时的步程。但这一次同样没有收获。
12月1日,事情出现转机。
“拣”跟着猪脚印继续西行,他们先后在浪川马石村、芳梧村的山上看到了野猪临时睡觉的窝。
大家信心大增。“应当就是野猪王留下的,从足印深浅看,野猪的左前爪已经受伤。”商量后,大家决定放弃当天晚上的围捕,一方面给野猪以放松警惕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便于猎民好好休整。
12月2日下午,根据“拣”的线报,野猪再次西窜进入林家坞。再往西是海拔600多米的连岭山,野猪一旦过界即进入安徽,因受地域限制浙江猎人也就失去了围捕的机会——11月29日~12月2日,除1日晚的休整,我们已追了3天3夜,所以这一夜是此次围捕的最后一战。
步行上山匍匐守候,记者数次紧张得出汗
12月2日晚9点,山上气温4℃。队伍扩大为6个人、5只狗、3把双管猎枪。猎户们统一着迷彩服、头顶一盏“矿照灯”,灯光雪白。
郑振书简单做了分工,记者被安排到了“粕”组(行话,意为新手,需别人带领。位置在队伍的第三或第四位),手势翻译就在记者前方。
约40分钟后我们到达林家坞。按照白天设计好的线路,一行6人弃车步行,向连岭山进发……越向山里走,路越加崎岖不平。记者连滚带爬才走完十余公里山路。
步行将近90分钟后,走在队伍最前面的郑振书熄灭了头顶灯,右手做了下劈的动作。“熄灯,放轻脚步。”手势翻译压声告诉记者。
所有的灯都熄灭了,四周一片漆黑。路两边是高过人的柴草,叶片上的霜花滑过脸颊,阴冷。记者猫着腰跟在队伍里,因为高度紧张,衣服很快就被汗浸湿了。
“蹲下!”翻译的声音低沉。
静静地蹲了六七分钟,记者前面的猎人舒北开始趴身匍匐而行。
“趴着别动。”其他的人按照事先的分工向自己的位置爬去。
枪声响起,野猪王倒在了安徽境内
矿照灯突然亮起,几束灯光照在距离记者50米左右的地方。“嗷——”伴随着一声嚎叫,一个黑忽忽的影子向山上窜去。
猎狗们冲了出去。猪叫声、跑动声、柴草折断声和成一片。
尽管已经开灯,但在没有路且长满灌木茅草的山上跑还是不稳。很快记者掉队了,看着最近的灯光越来越远……
“砰、砰、砰”较远处传来3声连续枪响,紧接着响起狗的狂吠声。
记者加快摸爬的步子,约10分钟看到了郑振书等几人站在山脊上。
“打到没有?多大?是不是追了多天的那头野猪?”来不及站稳,记者急急发问。
“那边的人打到了,我们不能过去的。”郑振书指的“那边”是指安徽。原来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到了连岭山脊,该山以东为浙江,以西为安徽。持枪的猎人如果跨地域打猎是非法行为——郑振书他们眼睁睁看着安徽猎人开了枪……
灯光聚集处离我们原先站定的地方仅200米,人、狗、猪都在。猪脑部中枪倒地,受伤的左脚有被绳索系吊过的痕迹……
安徽的猎人一共4个人,他们追踪这头猪亦已多日。开枪的猎人叫李红华,他住安徽黄山石门乡。他说这只猪在安徽也是“作案累累”。此次围捕成功要感谢浙江猎人的配合,他们愿意分给浙江猎人肉50公斤、猪蹄2只、獠牙半副(上下獠牙各一个)。打到的野猪王体长166厘米,毛重408斤,大獠牙全长15厘米。这是他亲手打到,也是他看到过或听说过的最大的野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