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美元紧缺融资成本飙升 欧洲银行不堪重负缩战线

2011年12月09日07:39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陈植

  如今的美元炙手可热。

  “即使当前美元融资成本逼近LIBOR(伦敦银行业美元同期拆借利率)+400个基点(4%),也未必能很快拿到短期美元贸易融资头寸。”一位欧洲银行贸易融资部主管向记者表示。

  美元融资成本不断高企,使得美国银行业正借助欧洲银行业“融资荒”,步步“蚕食”后者的全球贷款市场份额。

  美元融资成本飙升

  12月8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连续7个交易日触及跌停。

  “这表明国内企业持有美元的意愿正不断增强。”上述贸易融资部主管解释说,尤其是年底需要筹集美元偿还外债或货款的企业需求迫切,“他们发现原先借美元兑换人民币的低成本融资模式,现在却面临高成本的美元融资还债压力。”

  以往,在美元流动性相对宽松的情况下,中国企业能以接近LOBOR+40-50个基点的成本在香港做美元融资,再兑换成人民币作为企业运营资金,加之人民币每年约5%升值幅度,较人民币贷款能省下5%以上的融资成本。

  但如今,上述低成本融资模式渐行渐难,一年期美元贷款利率超过5%,令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贷款利差优势迅速收窄,而人民币即期汇率连续跌停又增加了国内企业美元融资的汇兑损失。

  “LIBOR利率持续上涨情况下,多数国内企业更担心美元融资成本水涨船高,最近几天在即期汇率市场追加买进美元,锁定美元兑换成本。”他透露。

  截至12月7日,三个月期美元LIBOR收在0.54%,创下2009年7月以来最高水平。

  但对银行而言,高企的美元贷款利率同样“放大”了美元融资业务的利差风险。

  “每天的美元头寸拆入利率波动也变得相当高。”一家外资银行中国区业务主管透露,如果当天有大额美元头寸“进来”,其向同业拆借的美元融资成本则能相应下降50-60个基点。而所谓的大额美元头寸,主要来自外资银行母公司的资金拆借。

  然而,对欧系外资银行而言,银行母公司的资金拆借成本同样变得不可捉摸。随着标普等评级机构警告或将下调欧元区15个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当前欧系银行向美国金融机构拆入美元短期头寸时,多需要以AAA级国债作为融资担保物,这更变相推高了欧洲银行美元融资成本。

  “目前在香港,有些欧洲银行从当地金融机构拆入美元头寸或吸引美元存款的融资利率,要达到同期LIBOR+150-200个基点。”他表示,“但目前还没发生由于美元头寸短缺,银行给不到客户足额美元头寸的现象。”

  毕竟,11月底全球六大央行联手行动将美元互换利率下调50个基点,一度令美元头寸紧缺状况有所缓解。

  本周欧洲银行业通过与欧洲央行进行三个月资金互换交易操作,共计拆入超过500亿美元,远高于市场预期的100亿美元,同时欧洲银行业还拆入约16美元的一周期限短期资金。

  “除了欧洲银行业需要留存部门美元头寸用于年底支付,其中还存在利差套利机会。”上述贸易金融部主管透露,按当前美元融资利率维持在同期LIBOR+300-400个基点测算,欧洲银行业从欧洲央行拿到的美元头寸一旦“转贷”给企业融资方,只要后者能提供足额的担保抵押,银行“转手放贷”的无风险利差收益在100个基点以上。

  欧系银行“资本回流”背后

  但欧洲央行的500亿美元“救助”,并未改变欧洲银行业美元头寸紧缺的窘境。

  “当前欧洲银行业仍没有停止将全球各地的美元头寸回流至欧洲。”一家欧系外资银行资金管理部人士透露,总行决定通过缩小全球放贷规模,以满足欧洲银行业管理局(EBA)对欧洲银行业在2012年年中满足资本充足率达到9%的硬性规定,“这也是无奈之举,目前欧洲银行信用评级普遍被下调,很难从股市或债市以低成本集资弥补银行资本金缺口,最终只能靠收缩资产负债与贷款规模满足上述规定。”

  而欧洲银行管理局此前对欧洲银行业欧元区主权债务风险敞口的压力测试发现,约70家欧洲银行当前的资本金缺口总计达1060亿欧元(合1430亿美元)。

  “这可能让欧洲银行业需要降低近3万亿欧元的贷款规模。”他透露。

  目前,欧洲银行业已经在“节衣缩食”。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英国汇丰银行向欧元区外围国家金融机构提供的同业贷款减少约40%。在欧洲银团贷款市场,Bloomberg数据显示法国三大银行的市场占有率已跌至近15%,为雷曼兄弟破产以来的最低水平。

  不过,欧洲银行业大幅压缩贷款额度,却有着作茧自缚的副作用。

  “西班牙、意大利等欧债危机沉重的国家银行业由于无法从欧洲同行低成本拆入美元头寸,只能以4%以上的存款利率吸引欧元区居民存款,比欧元区央行基准利率要高出近3%。”上述资金管理部人士透露,上述国家银行业高息揽存进一步推高欧元区银行的美元融资成本,结果是欧洲银行 Euribor-OIS息差(即欧元区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与隔夜指数掉期利率间的息差)今年涨幅超过30%;欧元/美元三个月互换基差至负161个基点。

  “到了10月底,欧洲多数银行业都觉得难以承受美元头寸融资的高成本,宁愿进一步收缩贷款规模。”在他看来,这同样离不开美国大型货币基金与投资银行的“帮助”。

  后者一度是欧洲短期无担保票据与短债市场的主要美元拆出方。但随着美国投资银行与货币基金今年以来大举撤离欧洲市场,并大幅提高短期美元头寸拆借担保物(主要以AAA评级国债或流动性较好的黄金资产为主),倒逼欧洲多数银行缺乏足够多的AAA级国债进行美元融资,只能收缩贷款规模先弥补自身资本充足率“缺口”。

  而美国银行业则迅速填补欧洲银行业退出的“市场空白”。Bloomberg数据显示,在欧洲银团贷款市场,花旗集团和摩根大通在内的美国五大银行的市场占有率在今年三季度已提高约3%,达到13%。

(责任编辑:车洁芳)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