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际先驱导报》专区

伊朗“愤青”并不全都敌视英美

2011年12月09日15:28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杜源江

  伊朗“愤青”并不全都敌视英美

 

 生活在伊朗的年轻一代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又不排斥现代事物。图为徳黑兰青年在电脑前工作。新华社

  “我的留学申请件想必也在空中飞舞”

  伊朗年轻人在各国使馆前的抗议活动非常频繁,只要伊朗与哪个国家关系出现摩擦,很快就有人前往这个国家的使馆前抗议,但这种抗议并非完全自发,基本全为政府或政界势力所组织。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杜源江发自德黑兰 伊朗与西方近段时间的紧张仍在持续,而这一切源于11月29日的“闯馆”事件。

  当天,英国驻德黑兰使馆前的抗议者开始时并不很多,约三百人。很快,抗议人群喊起“打倒英国”、“打倒美国”等反英美口号,一些示威者高举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巨幅照片和“英国去死”等标语。

  英国使馆大门前,是一条中间有隔离栏的双向马路,示威者开始全部集中在使馆门前马路的对面一侧,警察禁止示威者和媒体记者“越界”前往英国使馆所在的马路另一侧。

  出人意料。突然间,大批示威者拥过马路,冲向英国使馆大门,英国使馆前聚集的人数不经意间达到千人之多。一些人开始翻越英国使馆大门。一名骑在使馆大门上的示威者尝试解开锁住大门的铁链。

  越来越多的人翻过使馆大门,一些示威者登上使馆内一座建筑物的屋顶,抱起屋顶上的卫星电视天线“铁锅”向大门外抛去,使馆大门口的摄像头也被打碎。一名经常在各种抗议场合出现的女子身披伊朗国旗,对着外国媒体记者的照相机和摄像机高喊反英口号。

  ……

  这一幕,让人联想起1979年伊朗学生占领美国大使馆的往事。为什么冲击外国使馆的总是学生和年轻人呢?

  事实上,伊朗年轻人在各国使馆前的抗议活动非常频繁,只要伊朗与哪个国家关系出现摩擦,很快就有人前往这个国家的使馆前抗议,但这种抗议并非完全自发,基本全为政府或政界势力所组织。在抗议现场,经常能见到熟悉的面孔,示威者甚至会和一些熟悉的媒体记者打招呼:“好久不见,最近好吗?”

  闯馆的是“动员穷人组织”成员

  事件缘起伊朗议会。

  11月27日,伊朗议会以压倒性结果通过一项关于降低伊朗与英国外交关系的议案,以抗议英国向伊朗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次日批准了议会通过的这项议案。根据该议案,伊朗外交部须在两周内将伊朗与英国的关系从大使级降至代办级,议案还要求伊朗政府将两国经贸关系将至最低水平。

  29日抗议当天,《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试图采访几名示威者,请他们谈谈对英国制裁伊朗的看法。记者一连问了差不多10名示威者,结果都碰了一鼻子灰,无人愿意接受采访。在现场,有一些年轻男孩用围巾围住整个脸部,只露出眼睛,头上戴着帽子,显然不愿意被摄像机或照相机拍到。

  随着过往路人和看热闹人的加入,英国使馆前聚集的人多了起来,现场还有一些身着便衣的秘密警察。就在记者忙着在一个高台上拍照时,一位秘密警察指着记者说:“你下来。”由于经常遭警察盘问,记者已非常熟悉这种情况,立刻出示了自己的采访许可证。警察说:“你刚才拍照时拍了我的朋友。”“谁是你朋友?我是在拍现场的全景,不知道哪位是你朋友。”

  这名警察指着记者所拍摄的一张照片说,“这就是我朋友”。定睛一看,原来他说的是照片中人群最前面的一位便衣警察。在他的要求下,记者不得不删掉了这张照片。

  一些示威者砸碎英国使馆大楼玻璃并翻窗入内,找到一些文件向空中抛撒,还有示威者从大楼中带出电脑主机等办公设备,扔向远处。一名示威者找到一幅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画像拿在手中炫耀。一些媒体摄影记者也跟着冲进英国使馆拍照。

  实际上,参加这种示威的年轻人,并非伊朗普通的学生和年轻人,他们中绝大部分人属于巴斯基(“动员穷人组织”)成员。伊朗政府声称,全国巴斯基成员达数百万。巴斯基由伊朗已故最高领袖霍梅尼于1980年创建,其主要宗旨是“捍卫伊斯兰价值观”以及“在危机时捍卫国家主权”。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