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国工程院士周炯槃病逝 中国信息论研究奠基人

2011年12月10日04:12
来源:新京报 作者:范春旭
灵堂内,学生们在向周老的遗像鞠躬。
灵堂内,学生们在向周老的遗像鞠躬。

  本报讯 (记者范春旭)著名科学家、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周炯槃因病医治无效,于6日8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前日和昨日,北京邮电大学将科学会堂北厅布置成灵堂,很多老师学生都前来献花,以寄哀思。

  治丧委员会工作人员说,8日接到教育部办公厅来电,转达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周炯槃逝世的哀悼和对其家属的慰问,并请学校代送花圈。

  捐生前存款设教育基金

  周炯槃生前为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被誉为中国信息论研究的奠基人、通信网络理论的开拓者。

  昨日,治丧委员会的一名工作人员说,灵堂设立两天来,前来悼念的师生很多。一些年迈的教授,包括周老生前的好友,都亲自前来悼念,周老生前的很多学生,也专程从外地赶回来。学生们手持白色和黄色的菊花,集体来到灵堂,对着周教授的遗像深深鞠躬。

  据了解,周老在病重期间留下遗嘱:将自己的全部存款捐献出来作为学校的教育基金。此前,他把自己获得的教育部优秀教材特等奖奖金全部捐献给学校设立“信息工程特别奖学金”,以鼓励学生。

  “先生话不多却总能切中要害”

  周老病逝后,学校开了网上灵堂,很多学生也在这里寄托对周老的哀思,短短几天,网上纪念堂的“追思留言”已经有上百页,近千条。很多学生说,自己和周老师未曾谋面,但都读过他写的《通信网理论基础》和《通信原理》。一名学生说,《通信网理论基础》伴随了自己多年,“周教授也是我的恩师。”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郭军在留言中写道,无论在什么场合,先生的话都不多,而对别人的讲话却总是很认真地去听。在自己不得不讲的时候,也只是和风细雨地寥寥几句。但那几句却总能切中要害,令人折服。

  据了解,周老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12月10日上午10时在八宝山殡仪馆竹厅举行。

  远在深圳,不能去灵堂祭奠,犹记得硕士毕业典礼看到先生出席,学生们倍感荣幸,台下掌声历久不停。先生一直是我们的楷模,和蔼亲切,北邮上下皆以先生相尊。先生没有离开我们,《通信原理》依然放在手边,先生一路走好! 网友在网上灵堂追悼周炯槃

  生平

  周炯槃

  1921年1月5日生于浙江省上虞县崧厦镇,1948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应用科学系学习,以全优的成绩获得理学硕士学位。时值新中国诞生前夕,周炯槃先生毅然放弃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经香港回国,开始了长达60余载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生涯。

  1954年根据国家政务院的命令和邮电部的安排,他参与了新中国第一个邮电高等学府北京邮电学院的筹建工作,是学院创办人之一。

  他是新中国第一套教学电视台的主要研制者和指导者,是我国通信理论、信息论、通信网理论众望所归的带头人,在我国首创信息工程专业,为我国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95年7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责任编辑:UN055)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