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俄罗斯杜马选举舞弊 > 11俄杜马选举舞弊消息

普京的"苏联式帝国"

2011年12月13日19:00
来源:搜狐博客(系统默认)

  本周俄罗斯的杜马选举及其引发的动荡 显示了即便苏联体制瓦解已长达20年,要想肃清这种根深蒂固的体制的残留也是多么艰难。

  从苏联土崩瓦解至今已经长达20余年了,然而自俄罗斯此次杜马选举结果宣布以来,大批愤怒的年轻人不断走上莫斯科街头,抗议执政的统一俄罗斯党(被戏称为“骗子和小偷党”),并高喊“我们要的是没有普京的俄罗斯!”迄今为止,已有数百人被拘留,军队已经进入莫斯科市中心,意在“提供安全保障”。

  此次俄罗斯走上街头进行抗议的民众数量虽与从前约50万人塞满大街小巷要求推翻苏联体制相比相去甚远,然而已经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抗议集会了。这场危机的直接诱因是12月4日举行的议会选举涉嫌被操纵。然而深层的原因还不仅在于此。

  就在俄罗斯现任总理普京宣布胜利赢得了“稳定”局面,答应返回克里姆林宫担任国家总统,并承诺与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重建一个欧亚联盟之时,执政当局就已然开始失去其合法性。在11月末,在统一俄罗斯党的代表大会上,普京被提名担任总统,还有社会上的种种现象无不散发着曾经的苏联体制的气息。

  “我们需要一个坚强、勇敢而且有能力的领导者……而我们也却也存在这样一个人:他就是弗拉基米尔-普京!”有一名电影导演热情陈词。一名钢铁工人告诉国会是普京先生将“我们的工厂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并且用“他明智的方针”支持工厂的发展。一位有19个孩子的单身母亲为着“光明的未来”感谢普京。

  这种与理想化的苏联时代后期如出一辙的现象被认为是普京先生的卖点之一。没有烦人的政治辩论,相当广泛的个人自由,堆满食物的商店:这不是民众所期盼的吗?然而,不可想象的是,恰恰相反,如今普京已开始招致不少质疑。反对的人群首先是11月20日在格斗比赛现场向他喝倒彩的观众,然后是许多投票站的选民,如今则是充满了整个大街小巷的抗议者。苏联风格的叙事换回的却并非苏联式的回应。

  据来自独立选举研究机构列瓦达中心的Lev Gudkov 表示,对垄断、腐败和专制政权的反应本身就是苏联残余的一部分。民众的不满是因为缺乏选择项而不是缺乏变革的共同愿景而引发的。这是因为俄罗斯仍然处在一个混沌的状态。一方面,俄罗斯比前苏联小,也相对民主、更少集权;然而另一方面,虽然前苏联旧的意识形态消失了,然而维持旧政治权力的机制仍然存在。

  俄罗斯的主要机构,包括法院、警察和安全服务机构,电视和教育等等均被官僚把持,以维系权力和财富。直接任命、缺少监督的官僚机构,仍然占据着原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大楼。

  更重要的是,前苏联的某些精神残留的持久性已被证明远远超过意识形态本身。在1989年,一个社会学家小组开始研究他们所谓的“苏联人”。他们以为“苏联人”身上那种典型的凡事双重考虑、家长作风、富于猜疑和独立性格正在消失。但在20年中,这种性格通过变异有了不少新特点,比如愤世嫉俗和攻击性。这被认为是长期的政治管制、扭曲的经济体制、以及克林姆林宫所宣传的道德观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从此次选举过程中就能看出端倪,操纵选举的人不但有苏联时期过来的中年人,更有一些年轻人,他们被派到城市的各个投票站,去进行重复投票。由此可以看到有 “苏联情节”的人不仅局限于“故人”,更有数量众多的没有苏联时期记忆的年轻人。

  然而,与此相对的,很大部分人不愿意现行体制继续下去。数万名示威者让我们看到一股反“苏联”的力量。一名被赶出投票站的选举监控人员在他的博客中写道,“我以为我会耻辱地死去……我没有保管好你们的选票……请原谅我。”这样的声音可能仍然是少数,两个群体之间的冲突本质上是两种文明的冲突,同时也是“苏联体制”的瓦解的一种迹象。虽然这个瓦解的过程20年前就开始了,然而还远未结束。

  道德真空

  当前苏共政权1991年瓦解之时,无论在西方和俄国内都有过一种期望,即该国能够接纳西方的价值观,步入西式文明世界。但这种乐观完全忽视了前苏联长达70年的统治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没有人知道苏联之后,崭新的俄罗斯会是什么模样,俄罗斯人应该是什么风貌,意识形态的突然崩塌反而让俄罗斯人迷失了。

  特别是,前苏联知识分子,在1991年之前,这对他们来说完全是天方夜谭。而今它的突然崩塌让他们措手不及,以至刚从专制阴影中走出的俄罗斯知识分子落入巢臼,又成了鼓吹“精英领袖治国”的摇旗呐喊者。前苏联已经成为过去式,然而它能给后人带来怎样的经验教训,去从来缺乏认真的反思。相反,一切和前苏联有关的东西都只是供人嬉笑怒骂的谈资而已。自我嘲讽从来就不是对历史的负责态度。高层的家长制作风和排外的政治体制,让多数俄罗斯人对国家事务缺乏责任感。

  如果说苏联的解体,让人们对未来心生憧憬,对过去满是嘲讽的话。那么叶利钦1993年开向议会大楼的炮火,让这份憧憬彻底破灭,人们再次对过去的稳定和秩序充满怀念,但他们更渴望军队,而不是靠政治家去让国家得到稳定和秩序。

  英雄出世

  普京年轻、清醒、冷静,深蓝的眼睛,真是民众心中所憧憬的形象。虽然为不那么受欢迎的叶利钦所推选,然而普京与孱弱的叶利钦形成鲜明的对比。经济持续增长、养老金欠账的偿清、车臣战争,让俄罗斯人看到了昔日大国的身影。

  普京的俄罗斯,没有新视野和国家定位,方向迷茫,与20世纪90年代孱弱的俄罗斯相比,前苏联又成了普京和俄罗斯的模仿对象。普京确实给了民众一个强悍的俄罗斯,对前苏联的迷恋情绪在俄弥漫。但普京无意真正的回归苏联模式,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版图上。正如他一再表示的,“一个不为苏联的倒下后悔的人是无心的;一个想让前苏联卷土重来的人是无脑的。”

  作为一名前克格勃,普京很清楚前苏联经济体制行不通,意识形态空洞。他坚信民主和民意都是西方的惯用障眼法,在普京看来,不管在哪里,真正重要的是金钱和权力,而这就是他需要极力巩固的。

  意识形态已经使人筋疲力尽,所以普京没有强制推行意识形态。而是更实际的,承诺(也很大程度上兑现)提高收入;恢复稳定和价值观的认同;提供更多的消费品,让民众自由旅行。由于这些承诺很大程度上符合了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就流行起来的“自由”二字内涵,人们愉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把国家政治留给普京,不再过问”。因而虽然普京任内专政迹象明显,但他民众却显得相当“民主”。

  普京轻而易举地消除了权利被取代的可能性并非他实力的证明,而是俄罗斯的体制弱点的最好诠释。叶利钦痛恨共产主义,因而拒绝审查媒体或干涉法院系统。普京则不同,他将先是把电视等媒体收于控制之下,然后是石油和天然气。

  协助成立NTV电视台,俄罗斯第一个私人电视频道的伊戈尔表示,“我原本以为年轻的记者都不愿意重新回到过去。然而,我错了。”在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比普京掌权时更为自由。然而变化是渐进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这依旧是通过钱与权的交易,这种前苏联的方式实现的。

  20世纪90年代的私有化将财产都集中到了前苏联官僚和一小撮俄罗斯寡头手中。正如史学家所言,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资本积累不公平,而是将财产从少数人手中转移到运转更高效的人手中,这样的明确规则和竞争机制从未建立。

  在叶利钦时期,寡头的影响力使他们免于竞争。普京将法则简单地倒置了一番,将财产所有人变成他的附庸,只有在他的意志之下才能保住财产。官僚的权力逐渐取代了财富的主人,对资产所有权有决定权。20年来政治权力和财产间的捆绑关系从没被打破,反而越捆越紧。

  货币化的特权

  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私有财产的缺乏是用权力和地位作为补偿的。一党领导人并没有自己的工厂,甚至连住房都买不起。然而他的地位使他能够获得国家集体的财产,包括精良的住房和特殊膳食。“特殊”是苏维埃制度最喜欢的一个词语,它们有“特殊会议”,“特殊部门”和“特殊制度”。

  苏联体制崩溃之时,特权被“货币化”,变成了财产。从一座房子到简单的理发,所有东西都可能会有“特殊”种类。

  在普京政权下,“特殊”在不失去商业价值的前提下,重拾其在前苏联语境下的意义,一辆黑色奔驰驶过行人,成为权力和金钱的体现。这背后的社会不公也引起了不满。

  官僚机构,尤其是安全服务机构,对企业施压的情况在如今的俄罗斯司空见惯。最著名的例子是入狱的石油巨头霍多尔-科夫斯基和他的尤科斯石油公司的肢解。一项惊人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年,六个商人中就有一个而遭起诉,被指控经济犯罪。 这些案子大多数没有原告,宣告无罪的数量接近于零。研究称,这意味着,多数身陷囹圄的俄商人是腐败检察官、警察和法院的牺牲品。因为这些机构可以没不受追究的罚没企业资产。

  在过去几年中,权力腐败已开始将触角延伸到每个可以赚钱的领域。商人遭受暴力的例子比比皆是。这就是典型的苏联式的政策,最好的、最活跃的必受抑制,而最寄生的官僚和执法者反而会获奖赏。斯大林曾致力于压制和消灭的,如今的俄罗斯的权力腐败又让其死灰复燃了。

  普京一直努力打造其作为俄罗斯国家“恩人”的形象,利用高油价的支撑提高国民收入,借此赢得信任。正如他在统一俄罗斯代表大会上强调的那样,只有国家及其执政党能够解决人民的问题。“此外没有其他力量能对一个村、镇、城市或地区或整个国家的事务负责。”

  在此次杜马选举之前,当局通过地方政府传播这样一个原则,地方政府能获得多少财政资金,是由当地统一俄罗斯党的得票决定的。“我们别无选择。” 贫困的Udmurtia地区总督告诉当地民众,“我们必须得去投票, 99.99%的选票都投给统一俄罗斯党。前苏联时代的情形就是这样的。如果我们不打破这样的秩序,我们将无异于仍然生活在苏联,甚至情况会更糟。”而实际情况是,批评家表示,普京政府不能完全履行其职能,例如医疗、教育、安保等,有些政府许诺都是说说而已,并不见实施。

  堡垒心态

  在普京发现的前苏联符号里,最重要的便是“俄罗斯是一个被敌人包围的大国”。普京沿袭了斯大林主义的论调:俄罗斯是一个被“孤立”和被“包围”的最后要塞。

  分析者这样写道,“如今俄罗斯虽然没有铁幕,互联网自由,但无形之中仿佛仍然有一堵墙,将我们的和一切 “外来的”’分割开来。”2004年民调也显示,持“俄罗斯被敌人所包围”看法的人数有所上升。

  俄罗斯最近举行的议会选举,还伴随着一个如火如荼的宣传活动,即美国的反导弹系统被描绘成对俄罗斯构成生存威胁。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最近发表了挑衅性的声明,而国家电视台连续播放冗长的关于俄罗斯导弹、雷达和其他威慑性事物的录像,还伴随着紧张的配乐。整个氛围就如同俄罗斯即将被袭击一般。这种宣传的对象显然不是西方而是国内观众。

  “任何国内对政府的批评都无异于在向俄罗斯的敌人提供援助”,在党代表大会上,普京曾在讲话中抨击了接受西方资金的非政府组织(NGO)影响国内的竞选活动。最后还援引来自斯大林时代的一句话来结束他的讲话,“真理在我们一边。胜利将属于我们!”他慷慨地喊出第三句:“敌人必将被摧毁!”

  事实上,很多克里姆林宫的政治家将自己视作民主人士,致力于反击国内反民主势力。他们以为只要收入不断上升,民众就会保持隐忍。但是,当普京表示他与梅德韦杰夫的职务交换是早就酝酿好的,民众觉得受到了欺骗。这些公然的阴谋诡计,让统一俄罗斯党失去了很多民众的支持。而统俄党对选举的公然操纵更是激发了民众愤怒。

  在十年的“稳定”局面之后,俄罗斯如今似乎面临与阶梯前的前苏联同样的尴尬境地。然而,最大的区别是,首先前苏联有明确的结构,其次当时的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不会用武力捍卫自己。然而今天的情况已大相径庭。

  在这点上普京不大可能跟随戈尔巴乔夫的脚步,更不可能取消这场被操纵的选举的结果。相反,他可能采取更严厉的镇压措施,而这将使得俄罗斯更加“前苏联化”。这样做只会使危机进一步恶化。普京的权力将如何受到挑战,而其后果是什么,目前尚不得而知。

  但很明显,除非俄罗斯建立一个更加诚实、开放、宽容和主动的政治体制,俄罗斯很难从前苏联阴影中走出来。

(责任编辑:UN913)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