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饶宗颐任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 饶氏白描当世独步

2011年12月14日08:01
来源:杭州网-都市快报
饶宗颐 
饶宗颐作品:牡丹 
 饶宗颐隶书: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

  现居香港的95岁文化大家饶宗颐担任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

  学界泰斗 实至名归

  现居香港的95岁文化大家饶宗颐

  担任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

  饶宗颐:

  我的学问

  是从小熏出来的

  饶宗颐对这个名字陌生的,恐怕不仅仅是老百姓。他是谁?

  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曾说:“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

  学界还有北钱(钟书)南饶、北季(羡林)南饶的说法。

  今年7月,国际天文联盟还批准,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017的小行星,命名为“饶宗颐星”。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饶宗颐也十分关心、重视。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多次在传统佳节致信、致电、题写贺年卡问候饶老,并曾在饶老九十五岁寿辰之际亲自看望。

  今年8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又亲赴香港看望饶老。

  学术成就

  “涉及范围广,使人往往有汪洋无涯涘之感”

  饶宗颐先生,广东潮州人,长期定居香港,1917年生,今年已95岁高龄。

  学界中人提起饶宗颐,都称他为“一代通儒”。

  他是当代中国学术史上少数几位能会通中西、熔铸古今的学术大师之一;通晓六国语言文字,对古梵文、古巴比伦楔形文字也颇有研究。

  季羡林先生曾撰专文,盛赞饶宗颐先生的学术研究,首要一点就是“涉及范围广,使人往往有汪洋无涯涘之感,这在并世学人中并无第二人”。

  甲骨学、敦煌学、楚辞学、古文字学、考古学、上古史、近东古史、艺术史、中外关系史、音乐、词学、经学、宗教学、文学、目录学、简帛学等,饶宗颐都有涉及,且都取得重大成绩,至今已出版著作八十余种,发表论文五百多篇。

  艺术成就

  “饶氏白描,当世可称独步”

  除治学之外,饶宗颐还精通琴、诗、书、画,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曾多次举办书画艺术展、出版书画集。

  擅山水与人物画,写生及于域外山川,不拘一法而有自己面目。人物画取法白描,张大千曾评价:“饶氏白描,当世可称独步”。

  还有他的书法,植根于金石文字,行草书融入明末诸家豪纵韵趣,篆书兼采金农、邓石如之长,自成一格。

  音乐领域,饶老著有《宋季金元琴史考述》,是中国近现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古琴艺术发展的断代史。

  出身广东潮州首富家庭

  很多人奇怪,饶宗颐先生哪来这么广泛的兴趣、这么旺盛的精力,作这么广泛的学术研究?

  饶宗颐的回答是:“得益于从小文化空气的‘熏蒸’,正如林语堂所言,学问是像熏火腿一样‘熏’出来的。我小的时候,上正规的学校成了‘副业’,我自己就有了一个很大很广的阅读范围。”

  饶老说,他只有初中毕业,主要的学堂,还是在“家”里。

  “我的祖父、父亲都是做生意的,我家是当时广东潮州地方的首富。我家里有那么多书,我整天在看,把读书当成了玩耍,用的时间比在学校上课的还多。

  家里从小就训练我写诗、填词,还有写骈文,写散文。”

  “有些人认为我‘钻’的是‘无聊的事情’,也没有钱赚,太傻。但我的兴趣就在这里,我就愿意追寻莫名其妙的那些问题,而且每个问题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是兴趣,推着我去搞那么多不同语言,不同门类的学问。尽管有些事情最终也不能弄得太明白,但是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很有趣味的,令我欲罢而不能。”

  虽已耄耋 却保持着一颗童心

  饶老现居香港,由女儿照顾。

  见过他的人,都说饶老白皙、清癯,虽已耄耋,但精神气好。

  饶老在他90寿辰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说过他的生活习惯:

  “我年轻的时候,学过一点佛家的、儒家的、道家的东西,每天打坐。我有个习惯,早上两三点钟就起来,做我的研究,做完后又回去睡觉。当然,现在年纪大了,这个习惯也改了。”

  香港饶宗颐学术馆馆长李焯芬则认为,饶老身体好,还和他始终保持一颗童心有关。

  在一次饶公的画展上,有人看着一幅他在香港大屿山盘腿打坐的照片,露出将信将疑的神情。没想到,饶公竟出人意料地当场在座椅上表演起来,他轻而易举地把双脚盘在了大腿上,脚心向上,连皮鞋都没脱。

  “这不是计算机合成的。”饶公指着相片对怀疑者说。

  饶宗颐主要荣衔

  法国法兰西学院儒莲汉学奖(1962年) 巴黎亚洲学会荣誉会员衔(1980年)

  中国国务院古籍整理筹办规划小组顾问(1982年、1992年连续两届受聘)

  法国文化部文化艺术骑士勋章(1993年) 香港艺术发展局第一届终身艺术成就奖(1997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大紫荆勋章(2000年)

  中国国家文物局等联合主办之敦煌藏经洞发现百年纪念大会授予敦煌文物保护、研究特别贡献奖(2000年)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01年)

  2003年香港大学成立饶宗颐学术馆,以表扬其对学术文化的贡献。

  记者 陈奕

  西泠印社,这个蜚声国际的百年人文社团,自2005年第六任社长启功先生逝世后,社长一职就一直空缺着。

  谁能担当起这个在国际文化艺术界具有崇高地位和影响的社长一职,海内瞩目。

  昨天,西泠印社召开第八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社长”一事终于尘埃落定

  会议选举产生了西泠印社的第七任社长,为现居香港、95岁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

  执行社长则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刘江先生。

  彰显了西泠印社所倡导的艺术与学养并举的文化理念

  昨天会上,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翁卫军受市委委托,在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执行社长的建议人选说明议程中,这样表述中共杭州市委对此事的重视。

  “由于西泠印社是卓具盛名的国际性文化艺术社团,尤其在国际印学界享有崇高地位和影响,历任社长均为大师级人物,故继任人选也必须为具有较高资历和名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师级人物,兹事重大。”

  对饶宗颐担任西泠印社社长这一选举结果,是昨天经所有到会理事一致举手表决通过的,可谓“实至名归”。

  “这是一次在西泠印社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杭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西泠印社社委会主任、西泠印社副社长魏皓奔这样说。

  而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则认为:

  “饶宗颐当选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也进一步印证了西泠印社这一文人艺术社团对传统文化血脉的尊崇,彰显了西泠印社所倡导的艺术与学养并举的文化理念。

  在当代文化环境下,饶宗颐先生与西泠印社的这一结合,尤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选饶宗颐当社长

  其实2005年西泠印社内就有人提议

  昨天会议现场,年事已高,远在香港的饶宗颐先生,没有到会,但陈振濂表示,本周五,他们将赴香港,向老先生颁发聘书。

  他说,其实,在这之前,他就和有关人员一起去香港饶老家中,向饶老发出担任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的邀请,饶老欣然接受。

  陈振濂说:早在2005年,启功先生去世后,西泠印社内部就做过一个调查,当时重点问题是两个:

  一是问大家,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是在社团内部产生还是从外面延请,还有一个就是请大家推荐具体人选。

  结果,大部分人赞同,社长一职从外面请“高人”担当。

  这也充分体现了西泠印社人的博大胸怀。你看,最早的时候,西泠印社四位创始人叶为铭、吴隐、王禔、丁仁,都是虽无社长之名而有社长之实的,但一到推举名义时,四位又都互相谦让。直到1913年,才从外面延请了吴昌硕出任社长。

  这样的风格一直保持到现在。当时,请大家推荐具体人选时,饶宗颐先生就是焦点之一。

  西泠印社社长的位置太重了。曾经有一个说法,西泠的社长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艺术大师(书、画、印方面);第二是学术泰斗(有理论著述);第三是文化名人,也就是必须要有社会影响。

  像之前的社长,沙孟海、赵朴初和启功,他们的影响显然远远超出了书法界以外。这样的人来当社长,才反映出西泠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以刻章为业的社团组织。

  所以,对这次的第七任社长,我们也是考虑了又考虑。在还没考虑好之前,社长一职宁可空缺。

  其实,在西泠印社历史上,社长位置曾经几度空缺在创社之初、吴昌硕出任第一任社长之前,就有9年空缺;而吴昌硕去世之后,它又曾空缺长达21年;马衡、张宗祥任后也均有较长时间的社长位置空缺。

  如今,眼看2013年西泠印社成立110周年大庆即将到来,社长这个事,越来越迫切。

  我们也和杭州市委经常沟通社长人选,放眼海内外,仔细遴选。最后,认为目前饶宗颐先生为最佳。

  他,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饶宗颐和杭州的渊源:

  非常关注良渚文化

  昨天会上,当宣布饶宗颐先生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后,杭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魏皓奔还说了一段饶老和杭州的渊源。

  1990年8月21日至24日,杭州召开了首届国际百越文化学术讨论会。来自亚、美、欧三大洲的100多位代表出席了这次盛会。

  大会共收到论著84篇(本),其中就有一篇来自于饶宗颐先生的著作,叫《哈佛大学所藏良渚黑陶上的符号试释》,后来该文刊登在1994年第6期的《浙江学刊》上。

  文章中,饶老根据美国哈佛大学SacKlei博物馆收藏的良渚黑陶,仔细研究了良渚文化遗物中陆续发现的多个符号并刻在一件陶器上的现象。

  哈佛大学收藏的这件良渚黑陶,质薄,脚部有刻画符号,饶宗颐认为上面共有9个字,写的是有关古代“奇肱民”的事情,可释为:子正人丘,宅。人巳迁居。

  “人丘”,为今山东章丘地域。

  整句话的大意为:有个女氏族迁徙到今山东章丘地域,其首领成为了当地的地域之长,建宅而居。而原人群则迁出了其原居地。

  从这件事上,固然可看出饶宗颐先生在古文字方面的造诣,但也可感受到他对杭州良渚文化的兴趣。

  饶老曾经在省博物馆作过一首长诗

  曾任浙江省考古所研究员的王明达先生,也和饶老有过多次接触。

  上世纪90年代,正在编著甲骨文全集的饶宗颐先生,曾到杭州来看良渚玉器。王明达陪他一起到浙江省博物馆观看:

  别看他名气那么大,但完全没有架子,很随和,平易近人。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老先生精神劲特别好。

  他去看了钱塘江大潮,还去玩了西湖,回到省博后,又兴致勃勃捋起袖子,挥毫写了一首长诗。诗的内容,具体记不清楚了,但是和钱塘江大潮、西湖美景有关。

  诗写得很长,好几页纸,一边的服务员帮忙把纸拉过去。现在这首诗,应该还在浙江省博物馆收藏。

  后来,我们良渚玉器到香港展览,老先生还特意自己开车过来看。当时他已经80多岁了。”

  西泠印社历任社长

  均为大师级人物

  时至今日,西泠印社以西湖孤山为基业,不断发展,融诗、书、画、印于一体,在艺术创作、学术研究、文物考藏、出版交流等领域均取得卓越成就,已成为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大的学术团体,在国际印学界享有崇高的声望,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誉。

  目前,整个社团共拥有社员420人,分布在我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美国、加拿大、捷克等国家。

  西泠印社历任社长,均为大师级人物

  第一任社长:吴昌硕

  公认的艺术大师。在书法、绘画、篆刻等方面表现出色。作为西泠印社社长,他的篆刻开宗立派,治印别开天地,印面古朴苍劲,气魄雄伟,为印学界开出清刚高浑一路。业界认为,在百年间还没有人能超越他在篆刻方面的顶峰地位。

  第二任社长:马衡

  郭沫若评价他为“中国金石学第一人”。他在金石学的建立、石鼓文研究、青铜器研究,居延汉笔、新莽嘉量铭及衡器的研究、石经研究诸方面,功勋卓著,是一个有着纯正风范的大学者。

  马老还曾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1949年北平(现北京)解放前夕,力呼国民党当局避免战火,保护北平文化古城。

  第三任社长:张宗祥

  印学方面,有《张宗祥印选》、《张宗祥藏印选》等著作。

  同时,张老在目录版本校勘之学上,功力极深,曾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等各种古籍,后来还把毕生所抄稀世善本、孤本二千卷捐赠给浙江图书馆。

  1956年,他在浙江省人大提交议案,建议恢复西泠印社活动,获得广泛响应,为西泠印社后五十年立下奠基之功。

  第四任社长:沙孟海

  历任社长中,他的篆刻成就仅次于吴昌硕。

  沙老还是一位在文物考古研究方面极具开创性的大学者,并对从书法到文学再到更广泛的文化领域,均有较大贡献。

  第五任社长:赵朴初

  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虽不以篆刻闻名于世,但以书法驰名当代。

  在他任期,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印学博物馆。

  第六任社长:启功

  前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更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曾任中央文史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小组组长。

  他著述《诗文声律论稿》、《古代字体论稿》,校注《红楼梦》,以及在书画鉴定方面大量的研究论文,足可奠定他在中国书画、诗文方面的大学者地位。

  某种程度上讲,启功先生任西泠印社社长,表明了印社在中国文化界的“存在”,而不仅仅是囿于印学界。

(责任编辑:UN607)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