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人类登上南极点百年纪念日 南极承载科学梦想

2011年12月14日08:20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12月1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14日)是人类到达南极点100周年纪念日。100年前的今天,一位叫罗尔德·阿蒙森的人,带领着4位探险队员,驾驶着由18条爱斯基摩狗牵引的3个雪橇,到达了南极点。在这片世人从未涉足的地方,踩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

罗尔德·阿蒙森和罗伯特·斯科特
罗尔德·阿蒙森和罗伯特·斯科特

  人们往往容易记住第一,而忽略第二。然而,罗伯特·斯科特是个例外。一个月后,这位叫斯科特的英国人,紧随阿蒙森之后,到达南极点。在后人的眼中,第二的斯科特,与第一的阿蒙森,同样伟大。

  因为斯科特留给世界的,除了矿石样本,还有他的日记,这些都为后人登陆南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他的日记本上,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从我自己的角度,我不悔此行。它向人们证明,人类可以忍受艰辛,彼此帮助。可以以我们历来就拥有的坚毅,勇敢地面对死亡”。

  对于许多至今仍未到过南极的人来说,我们可能无法想象,南极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让这些人乐于为它付出生命?刚刚结束南极之行的中国之声特约评论员曹景行,在谈到阿蒙森和斯科特的举动时,一连用了两个了不起:

  曹景行:一百年前人类第一次到达南极点这个涵义可以说是人类到达地球上最远的地方,它背后实际上是有着一个激烈的竞争,特别是两支不同的探险队伍,人类当时在那样的物质条件下,那样的科技条件下要做到这一点真是非常不容易,今天我们一百年以后再去南极,这个条件已经跟当时根本不能相比,我现在的条件好太多,我们现在觉得还是很了不起,真的是很了不起。

罗尔德·阿蒙森和罗伯特·斯科特
南极风光

  那么,在您的想象中,南极是一副什么样的长相?白色的高寒之地?还是蔚蓝的浪漫之海?昨晚,曹景行在接受新闻纵横值班编辑采访时说,第一次见到南极,跟自己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曹景行:有很大差距,第一个就是对南极原来以为是很寒冷,但是现在我们实际上夏天,初夏,带去的很多防冻的东西都没有用上,基本上就是北京初冬的感觉,然后风比较大,另外一个是颜色,原来以为南极是,主要颜色就是白色,但到了南极以后主要看到的是两种颜色,一个是白一个是蓝,蓝除了天是蓝的,海水是蓝以外,还有一个是冰是蓝的,加上天空的蓝颜色,有的地方几乎是近深蓝了,这种蓝色的冰浮在蓝色的海上,背后衬的是蓝色的天,有的时候看到在间隔的也有白色的,就像那种真的水晶宫,这样一种感受是以前所没有想象到的。

罗尔德·阿蒙森和罗伯特·斯科特
中国南极中山科学考察站

  100多年间,人类对南极的探索逐渐从探险变成了科学考察。目前,世界上共有2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53个科学考察站,150多个科学考察基地。科学家在这里进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大气、海洋等多学科研究。原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公室主任魏文良告诉记者,之所要在这里建立这样多的科学考察站,是因为这里是人类唯一没有破坏的科学殿堂:

  魏文良:这近一百年来,为什么咱们人类不断去探索极地,就因为这个极地是咱们人类唯一没有破坏的,天然的一个科学殿堂,我们在南极的冰雪研究方面,也就是通过冰雪研究人类过去的气候也就是古气候,解释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气候变化的过程,南大洋海洋动力循环、动力学、生物学和大洋的气象和气候学,我们的科学家都取得了辉煌成就。

罗尔德·阿蒙森和罗伯特·斯科特
南极冰山

  南极大陆面积139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350米。表面全都被冰雪覆盖,但是在厚厚的冰层下,却蕴藏着220余种矿物。包括石油、天然气、金、铀、金刚石等等。魏文良表示,极地科学考察无论从现实还是长远,意义都非常巨大:

  魏文良:100多年来的考察,那么各国的科学家在这个环境当中已经探明南极有丰富的资源,特别是当今世界资源逐渐枯竭的时候人类把目光都注视到南北极,所以在南北极科学考察,虽然地球两极隔咱们比较遥远,那么实际与咱们人类的生活是息息相关,无论是从环境还是从资源,所以极地考察它的意义无论是从历史、现在和将来都是非常大的。

  南极大陆晶莹剔透,是地球上唯一没有土著人居住的大陆,也是至今唯一没有被工业污染的大陆。但是在1985年人类却在南极上空首次观测到臭氧空洞。世界其他地区的人类活动也在影响着人类最后的净土。人类抵达南极点一百年纪念日,更应该成为人类保护南极的一个新的开始。
(责任编辑:UN015)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