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相见 |
当地时间12月12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埃尔帕索的布利斯堡,一名从伊拉克撤回的美军士兵拥抱孩子。 |
当天,美国陆军第一装甲师第四旅的270名官兵从伊拉克撤离,返回其在布利斯堡的基地,并与亲人团聚。根据美国与伊拉克在2008年达成的驻军地位协定,美军将于2011年底全部撤离伊拉克。
观察
美军撤离后 伊拉克安全有隐患
美国总统奥巴马12日在白宫会见了来访的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双方商讨了今年年底前即将完成的美军撤离事宜、两国关系未来走向,并就叙利亚问题进行了交流。
马利基在美军撤离接近尾声时应邀访美,成为伊美关系正常化的风向标。在此之前美国副总统拜登突访伊拉克的过程中,“正常化”就已成为双方对未来关系预期的关键词。
奥巴马在当天与马利基会谈后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说,随着最后一批美军在今年年内离开伊拉克,持续近9年的伊拉克战争将于本月结束,美伊两国今后将是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并将建立全面的长期伙伴关系。
围绕撤军问题,美伊两国自2008年起进行了多轮拉锯式谈判。全部撤军并非美国的初衷,美方本来希望伊方“挽留”部分美军以便训练伊拉克安全部队,但在给予美军法律豁免权问题上,伊拉克方面态度坚决,予以拒绝,双方未达成一致。最终,美军全部撤离成为定局。
除了撤军和两国关系的议题外,奥巴马和马利基还就叙利亚问题进行了交流,前者力挺对叙利亚采取的强硬措施,后者则对地区安全局势表示担忧。
今年以来,伊拉克在周边地区的多个事件中,发出有别于美国立场的声音。在巴林乱局中,美国政府支持巴林王室,伊拉克却表态支持示威者;阿拉伯国家联盟做出制裁叙利亚的决定,伊拉克则表示不支持。分析人士认为,在巴林和叙利亚问题上,偏离美国指挥棒的选择,表明了伊拉克在外交上谋求独立自主的愿望。
令人意外的是,美国对伊拉克上述偏离轨道的行为却反应低调。巴格达大学政治学教授、国际政治学者萨巴赫·谢赫说,一个摆脱“被保护国”形象的更为超然的伊拉克或许更加符合美国的外交利益。美国想在它与伊朗、叙利亚的对峙中增加一个地位重要的中间人,而非一个可有可无的同盟者。
美军在12月31日前全部撤离后,伊拉克军队将自主承担安全责任。马利基在多个场合表示,伊拉克已做好准备,努力保证安全形势不会恶化。美国政府也多次强调,美方不会放弃在安保方面给予伊方支持。不过观察家认为,美军撤出后,伊拉克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安全真空,安全局势前景堪忧。
近年来,伊拉克武装部队尽管获得了较快发展,但伊拉克内部仍然存在多个派别的武装力量,民族和解进程停滞不前,政府能力仍然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各种矛盾容易激化,尤其是在处理石油业带来的巨大收益与政府权力分配时,各派很容易“闹僵”。
(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