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缓解“血荒”,献血年龄将放宽?“目前这还只是个别专家的建议,卫生部还没有启动与之相关的工作。”12月13日上午召开的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上,该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做出如上澄清。
据报道,“血荒”在部分大中城市成为常发事件的同时,公众的献血意愿却有下降趋势。《新京报》此前报道称,北京、浙江两地的采血量半年以来持续下降,献血人次比2010年同期分别下降5.59%和1.63%。在个别地区,血液供应紧张或呈“常态化”趋势。
对此,《扬子晚报》近日报道称,江苏省血液中心主任孙俊表示,全国人大明年将对《献血法》实施13周年进行调研,并酝酿修改献血法,有望将献血年龄从18至55周岁放宽至17-60周岁。
有关资料显示,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献血年龄是18-65岁,澳大利亚是16-65岁,美国是17-65岁。
消息引来争议无数,为缓解血荒要放宽献血年龄了吗,放宽献血年龄就能缓解血荒吗?不过,消息很快遭到了卫生部的否认。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12月1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这只是个别专家的建议,卫生部没有启动与之相关的工作。
“我国的人口基数非常大,我们应该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动员更多的健康适龄的公民参加无偿献血,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用血需求。而不是去考虑有限的,放宽的那点人数的增加。”邓海华说。他同时强调,“(法律上)并没有禁止其他年龄段的健康公民自愿无偿献血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卫生部通报的数据,在我国的血液供应量以年均12%的速度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仍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用血需求,2010年与2009年相比,手术人次增长18.6%,而采血量增长只有7.7%。
邓海华透露,中国人口献血率只有8.7‰,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也低于中国香港的30‰和澳门的23‰,离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0‰也有一定的差距。
是什么原因让人们不愿意献血?前述《扬子晚报》报道引述江苏省血液中心一位负责人表示,“郭美美事件”导致的社会公信力下降,宁波大学生无偿献血后晕倒,左眼砸到椅背导致失明等事件对无偿献血造成了很大影响。
实际上,让人们纠结着要不要献血的远不止上述原因。
根据昆明的早前一项统计,昆明市农民工和大学生无偿献血的比例超过了90%,为何公务员和医务人员不带头献血?免费捐的血却以一袋200元甚至更高的价格“卖”给用血者,血站有没有从中牟利?人们捐的血到底最终输给谁了,会不会因为储存不当被浪费掉,例如用血浆浇花?……从公众的这些疑问看来,在《献血法》实施十多年后,公开的、透明的、让人信任的献血用血机制和政策却始终没有出现。
其中,由于献血信息未全国联网,“献血简单,用血繁琐”就是被诟病已久的一个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无偿献血的公民自献血之日起,五年内免费享受五倍无偿献血量的医疗用血。为了让自己和家人免费用血是很多人献血的理由。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患者献血信息没有全国联网,献血者用血时不能在医药费中直接扣除,而需要先垫付用血费,然后拿着献血证回到原来献血地区的卫生部门报销。
由于先用血后报销的过程极其繁琐,很多人都不胜其烦,放弃了本应属于他们的用血权利。以北京为例,献血者需要回到当时献血所在地区县卫生局献血办公室报销,《北京日报》公布了2010年北京市报销血费的人次,仅1834人。为此,北京新实行的制度允许献血者到北京市任一区县献血办公室报销,但仍然需要在用血时先垫付用血费。
公众献血热情的下滑正在倒逼制度的改良。据前述《扬子晚报》报道,从2012年开始,江苏省13个城市都将实现献血者用血手续简化,献血者用血可以在出院时一次性扣减用血费用,不必再先垫付用血费。此外,全省血液中心还将实现联网,可以让献血者在省内用血时实现异地报销。
一方面,公众对献血安全性有质疑,另一方面,临床用血的需求在显著增加,而今年出现的“郭美美事件”等又加重了公众的信任危机。新华网据此评论称,缓解“血荒”需先治“心病”。在目前的现状下,当务之急是改变用血机制,比如增加透明度,厘清费用,真正做到让无偿献血者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