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美第二大连锁书店“疆界”破产
随着电子书、网上购书的盛行,传统书店渐渐江河日下。2011年9月18日,全美第二大连锁书店“疆界” (Borders)也书写完了最后一章,以破产的形式黯淡地走下了舞台。
“疆界”书店于1971年在密歇根州开业,随后发展成为有着1000多家书店的图书大鳄。与走商业路线的书店不同,“疆界” 长期以来偏重文学,尤其青睐平装书。
但是,巨人也会跌倒。2011年年初,“疆界”采取“瘦身”行动,关闭全国各地多家业绩欠佳分店的连锁店。9月底,“疆界”关闭了剩下的399家分店,宣布破产。
“疆界”总裁迈克·爱德华兹说:“我们都曾努力取得另外一种结果,但我们在很长时间里一直都面临逆风,迅速变化中的图书行业、电子阅读器革命以及混乱的经济状况等,将我们带到现在这一步。”
“疆界”连锁书店的陨落代表着传统阅读的终结。在人们热衷于借助网络读书的今天,昔日书店林立的时光也将一去不复返。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完结
“哈利·波特”系列历经10年,终于在今年7月轰轰烈烈地落下帷幕。从2001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开始,“哈利·波特”系列成功取代了《007》等热门,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系列电影,它不但获得了骄人的票房成绩,更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但是,再好的电影也有落幕的一天。就像《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 海报上写的一样:“一切都将终结”。
魔法风席卷全球
尽管电影和书籍已经完结,但“哈利·波特”系列的影响却不仅仅限于此。铁杆粉丝们不愿意只从想象和视觉中感受霍格沃兹的魔法世界,因此,哈利·波特主题公园、玩具、游戏和服装应运而生。
“哈利·波特”还使几位主演风靡全球。哈利·波特的扮演者丹尼尔·雷德克里夫成为英国30岁以下演员中最富有的一位,赫敏和罗恩的扮演者也紧随其后。
不过,《哈利·波特》的作者J. K。罗琳已经表示,不会有第八部哈利·波特作品。作为魔法世界的创始人,她也成功地为读者的魔法梦划上了圆满的句点。
前全球最大社交网站Friendster衰落
在MySpace崭露头角之前,在Facebook的创始人刚进入哈佛就读时,Friendster就已经存在了。作为最早的社交网站之一,Friendster却在2011年5月退出了这片领域,转型成为一个社交娱乐网站。
新成立的Friendster可谓风靡一时,但是仅仅在两年后,Facebook的大热就让Friendster在美国失去了优势。而如今,大部分人或许已经遗忘了Friendster。2011年7月,Friendster正式改版,成为一个主打游戏的网站。
如今人们或许会问:“Friendster还存在吗?”Friendster的确还在,但已经不是曾经为人熟知的那个Friendster了。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Friendster在亚太地区、尤其是菲律宾保持着社交网站的优势。这也是曾经全球最大社交网站仅存的地盘了。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逝世
有人评论称,上帝创造了三个苹果,一个被夏娃偷吃,一个砸到了牛顿头上,还有一个在乔布斯手中掌握。作为首席执行官,乔布斯创造了苹果帝国的神话。最新产品iPhone 4S开始接受预定的24小时内,在线预定量就突破了100万台;而《乔布斯传》的销量更是惊人,中文版首印100万册20天即售罄。
乔布斯去世,但他的传奇不会中止。乔布斯时代的结束,并不代表其风格的消逝。
独特的魅力铸就乔布斯时代
新出版的《乔布斯传》中,作者描绘了一个美中有瑕的乔布斯。他有独特的个人魅力,追求完美,从不轻易满足。但在另一面,他焦躁、自私也刻薄。
乔布斯的人生观也深深地影响到苹果的设计。在他谈到死亡时,乔布斯说:“会有些什么东西留存下来,也许你的意识会不朽。但是另一方面,也许就像个开关一样,啪!然后你就没了。”随后,乔布斯淡然一笑:“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从不喜欢给苹果产品加上开关吧。”
《世界新闻报》因窃听丑闻停刊
有168年历史的英国《世界新闻报》停刊了。7月9日晚,《世界新闻报》的员工结束最后一天的工作,走出位于英国首都伦敦东区的报社办公楼。第二天,最后一份《世界新闻报》在头版发出绝唱:“谢谢大家,再见。”
《世界新闻报》的倒下是因为沸沸扬扬的窃听丑闻。窃听丑闻涉及人数众多,甚至可能有4000人,就连英国王室也在受害之列。2002年,该报记者窃听并篡改受害人米莉·道勒的手机讯息,妨碍调查,掀起了轩然大波。这次事件在曝光后,也成为《世界新闻报》停刊的导火索之一。
调查窃听只是开始
虽然《世界新闻报》因窃听丑闻停刊。但对媒体窃听的调查仅仅是一个开始。在《世界新闻报》停刊后,英国前首相布朗也发表独家讲话,指控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与地下犯罪集团也有联系,因为这家报纸和《太阳报》都曾试图获取他和他家人的个人财务与医疗信息。
此外,原英国《每日镜报》的记者也揭发《每日镜报》《人民报》也曾涉嫌窃听。这名记者称,当年身边同事“普遍”存在窃听电话的现象;作为见证者,他“知道周围人在干什么”。
虽然《每日镜报》否认了这一指控,但不难看出,英美媒体的窃听丑闻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窃听丑闻搞垮了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但它的关门,似乎不足以平息愤怒。2011年7月16日,当默多克谦卑地向窃听行为受害家庭道歉时,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颤抖着”的老人,还有一个“颤抖着”的新闻帝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