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古人员在现场工作
|
中广网西安12月15日消息(记者雷恺)我国12个国家遗址公园中第一个被批准进行考古发掘的考古项目西汉景帝阳陵东阙门遗址考古现场今天(15日)对媒体开放,考古证实汉阳陵东阙门是我国古代最高等级三出阙,曾遭猛烈火烧遗弃。
汉阳陵是汉景帝刘启与王皇后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景帝陵园四周原有一圈城垣,城垣四周中央均有一门阙。东阙门西距帝陵封土约120米。遗址南北长135米,东西宽12米到28米。发掘前,遗址地面保存有南北相对2个高大夯土台,形状为土丘状。
唐代诗人李白有两句词:“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阙就是“门阙”,是我国古代设置在城垣、宫殿、祠庙、陵园大门两侧标示地位尊崇的高层建筑物。在汉代,阙的等级森严,一般官员只能用一对单阙,诸侯可用一对二出阙,只有皇帝才能用三出阙。考古人员在发掘汉阳陵东阙门遗址中发现,东阙门作为汉阳陵的正门,它的形制结构是等级最高的“三出阙”。
在发掘现场记者看到,遗址有大量被火烧过的夯土、土坯和瓦片等堆积,柱槽周壁也被火烧成红色,考古人员推测,可能是一场猛烈的大火使东阙门在短时间内被彻底毁弃。同时,考古人员在遗址上还发现了保存较好的草拌泥墙皮,墙皮由两层构成,每层厚度约5厘米,考古人员推测东阙门在使用过程中经过一次大规模的维修或重修。在草拌泥墙皮表面,还发现了多处青灰色彩绘的痕迹,有的多达3层,结合在南阙门曾发现的零星红色彩绘痕迹,考古人员认为西汉帝陵在设计、装饰方面深受五行思想的影响。
东阙门考古项目采取了开放式发掘的形式,让公众可以近距离地观摩考古发掘的过程。东阙门遗址位于汉阳陵的主要保护和展示场所“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的入口处,是游人进入地下博物馆的必经之路,在此开展考古发掘活动并采取有效的管理和引导措施,能向游客全面展示考古发掘过程,拉近专业考古学与普通大众的距离。现场设立了考古发掘项目公示牌和宣传板,向公众介绍考古学基础知识及古代门阙相关知识。博物馆讲解员和工地发掘人员随时会回答游客的咨询和提问,为游客讲解发掘情况和考古知识。
汉阳陵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附近,是汉景帝刘启与王皇后“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汉阳陵考古发掘已经进行了将尽40年,特别是1990年以来,随着西安咸阳机场公路的建设,考古工作在在帝陵东南区域进行大规模考古钻探工作,发现了南区丛葬坑并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一批彩绘着衣式裸体陶俑,被西方称为“东方维纳斯”。
作者:雷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