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资料:基督教传入埃及

2011年12月15日17:39

  基督教在非洲大陆的传播,始於埃及。

  据传说,埃及基督教的奠基者是彼得的弟子马克。这位来自罗马的传教者,在埃及犹太教徒中找到了自己的信徒。犹太居民是在公元前就进入埃及的。公元初年,他们已经散布在昔兰尼加到努比亚之间的埃及广大地区,尤其在亚历山大城占有很大优势。因此,可以大致推测基督教传入埃及的时期,约在公元1世纪。公元2世纪早期,埃及出现了早期基督教文献,内容主要是反犹太教的。这说明,此时基督教与犹太教之分野已十分鲜明,争论已十分尖锐,基督教在埃及的势力已经相当可观。

  公元180年,首次出现了关于亚历山大城基督教会组织的记载。此时亚历山大城的教会是由主教和12名长老所领导。公元189年,长老们选举了德米特里乌斯为主教。他在位长达43年。

  从一开始,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就对基督教抱有警惕与敌视的态度。基督教以它平等、博爱的朴素教义在普通埃及百姓中传播,无疑意味着对统治者与压迫者——罗马人——某种形式的抗议。所以,早在公元203年,埃及的神学家克里门特就遭到罗马当局的迫害,逃离亚历山大城。

  对基督教的迫害不久就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行动。公元250年,罗马皇帝戴克犹斯全面迫害基督教。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基督教徒死的死、逃的逃。大批教徒在各种威胁之下被迫放弃自己的信仰,公开申明效忠罗马帝国和皇帝。此时,基督教在埃及的势力主要集中在城市,特别是亚历山大城。因而亚历山大基督教会的溃散,就意味着基督教在埃及的严重受挫。

  然而,基督教很快便从这次打击中恢复过来。因为促使埃及人民皈依基督教的社会因素——罗马帝国的压迫——更加残酷了。正是在戴克犹斯时期,罗马帝国已在经历它走向衰败的各种矛盾与危机。罗马人在埃及的统治也同样走向衰微。作为埃及生存命脉的水利工程逐渐废弛。又偏逢自然灾害:尼罗河枯水周期。罗马统治者又加重其赋税,并逮捕、拷打那些逃避赋税的人,甚至没收他们的财产。这样,衰落从城市蔓延到农村,基督教的势力也从城市发展到农村。大批埃及百姓不堪赋税繁苛之苦,纷纷逃入荒原,基督教势力也随之深入荒原。公元257年,亚历山大城主教迪奥尼西乌斯面临迫害性审判。这一次,从挫折中复苏的亚历山大城基督教会旗帜鲜明地支持自己的宗教领袖。当迪奥尼西乌斯被放逐到卡夫拉绿洲时,他就乘此良机在当地居民中进行传教活动。戴克犹斯迫害的最终结果,却是基督教在埃及城乡的广泛传播,以及亚历山大城在埃及基督教会中无可争辩的中心地位。

  在戴克里先统治时期,基督教遇到了一次空前的大迫害。为了克服罗马帝国所面临的危机,戴克里先进行了改革。他将埃及划为三个省,每省派军事长官实行严厉统治,并增加军队与驻防军的人数。这样就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与此同时,加紧迫害基督教。对那些坚持自己信仰、拒不屈服的基督徒,动辄处死。公元311年,甚至处死了亚历山大城主教彼得。不过,这一次迫害尽管严厉,埃及的基督教会却没有溃散与屈服。许多基督教徒宁死不屈,从容就义。以至戴克里先迫害时期又被称为“殉教者的时代”。正是在这一时期,基督教堂在埃及广大农村取代了旧时的神坛。

  在罗马人的迫害下,埃及基督教徒纷纷逃入荒漠,进行清修,逐渐发展起一种新的、修道院清修形式。中世纪欧洲盛极一时的修道院体制,盖源于此。到了公元4世纪时,在尼罗河三角洲西南山区,在上埃及的塔本尼西,以及在尼罗河东岸荒原上,都建立了强有力的清修组织。

  公元312年,君士坦丁皇帝即位。罗马帝国对基督教的政策开始从敌视、迫害转变为利用。公元325年,君士坦丁亲自在尼卡雅召集宗教大会,讨论教内争辩不休的诸神学问题。埃及长老、神学家阿里乌斯的学说被宣布为“异端”。尼卡雅大会的一个成果,是由宗教法规宣布基督教三大主要的主教辖区:罗马、亚历山大城和安条克。承认这三个宗教中心指导其下属主教的权力。其中,亚历山大主教控制了从利比亚边界到努比亚边界大片地区的基督教会事务。亚历山大城成为基督教世界的宗教中心之一。由于亚历山大城是罗马帝国时代对红海印度洋贸易的起点,伴随着贸易活动,基督教也向南阿拉伯与埃塞俄比亚地区扩张自己的势力。公元4世纪,阿克苏姆古国采用基督教为国教,并奉亚历山大教长为自己的宗教最高首脑。

  公元379年,西奥多昔乌斯一世即皇帝位。在他统治下,君士坦丁堡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一跃而成为“新罗马”。君士坦丁堡的崛起,对于亚历山大城在基督教世界的地位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与打击。从此,埃及的科普特基督教派(阿拉伯人征服以前,埃及人用希腊字母来拼写埃及语,这就是科普特语,科普特教派以此得名)同拜占庭正教之间不断进行教义之争,即科普特派奉一性论而正教奉两性论。这一斗争终于导致双方分裂。

  科普特教派同正教的分裂,表面上看是教义之争,实质上却是由于亚历山大城所代表的埃及不甘受拜占庭帝国政治、经济与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控制。科普特派基督教已是全埃及性的宗教,并控制着从昔兰尼加到努比亚和埃塞俄比亚的大片地区的宗教事务。尽管如此,东罗马帝国仍然维持着自己在埃及的统治。

  公元619年,波斯人入侵埃及。次年攻占亚历山大城。在波斯人短暂的征服期间,埃及科普特教会对波斯占领者采取敌视态度,但并不进行积极抗争。公元639年,阿拉伯人入侵埃及,641年占领亚历山大城。广大仇视拜占庭帝国统治的埃及人民和科普特教派,认为拜占庭在埃及统治的瓦解是罗马人罪恶统治的自然结果,因而不仅未对阿拉伯人实行抵抗,反而采取静观与合作态度。

  埃及以外受罗马统治的北非地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罗马很深的影响。不过,当我们仔细考察,就会发现:在北非当地居民的宗教生活中,尽管罗马诸神也受到祭祀,但当地原住民的宗教仍然根深蒂固。即使是罗马时代北非的浮雕,仍反映着对当地诸神如马库尔塔、维希纳等的崇奉。特别是远离海滨的内地山区,罗马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

  基督教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传入埃及以外的北非地区的。

  关于基督教传入北非地区的时间和路线,目前难以确定。大致说来,基督教可能主要是从埃及经过一些港口,特别是迦太基传入北非的。时间大约在公元2世纪。公元197年,著名的非洲基督教神学家德尔图良已经指出,在罗马北非“基督教徒遍布四野、城堡以及岛屿”,“不同性别、不同年令乃至担任不同职务的人都转到”基督教一边。他在15年后又指出,基督教徒“在每一个城镇几乎都占多数”。诚然,作为基督教的辩护人,德尔图良的话完全可能带有宣传的味道,难免夸大其词。但它毕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观情况。到了公元3世纪初,在迦太基举行的宗教领袖会议上,已经有以阿格里平主教为首的70名总督领行省与努米底亚的主教参加。在240年前后举行的另一次宗教会议有90名主教参加。

  不过,我们迄今并未能发现早期的基督教堂以及修道院等建筑。这大约是因为,早期北非基督教一般首先在犹太教徒当中活动,吸收教徒,直至利用犹太教堂作为自己的活动场所。本世纪初德国考古队在北非的发掘活动表明,甚至直到公元3世纪中叶之前,还无法找到带有鲜明标志或文字的基督教徒的坟墓。因此,对于北非地区早期基督教之影响,也不应有过分的估计。

  从传入北非那天起,基督教就带有鲜明的被压迫人民反抗罗马统治的色彩。北非人民从基督教博爱、和平的教义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他们在热诚地信仰天堂和上帝的同时,就暗含着对世上统治着他们的罗马帝国的否认。因此,基督教从一开始就受到北非地区罗马统治当局的敌视。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180年,在西里城就审判了12名基督徒。公元203年,在总督领行省的土布尔波—米努斯市,又有6名基督徒被判投给野兽。其中有一位22岁的少妇佩尔佩图亚。她的献身基督教的故事被写进一篇文献流传下来。

  罗马当局早期对基督教的迫害,还带有某种自发和分散的性质。被审判的基督徒们的命运,往往还取决于某个总督或市政长官个人的态度和意志。进入公元3世纪以后,罗马帝国危机日益加深,即使是进行改革也无济于事。北非地区柏柏尔居民反抗罗马统治的活动也日趋激烈。在这种形势下,从公元3世纪中叶开始,罗马人在北非开始推行对基督教进行大规模迫害的政策。

  公元250年,罗马统治者戴克犹斯宣布敕令,要求臣民摒弃一切其他信仰,特别是放弃基督教。他还强迫帝国所有臣民公开表明自己忠于罗马帝国。在罗马北非,到处掀起捣毁教堂、没收财产、强迫基督徒叛教等活动。这一迫害活动,在戴克里先统治时期,又一次加剧起来。在罗马帝国迫害时期,更多的基督徒宁死不屈,成了殉教者。但也有不少教徒被迫叛教。特别是一些高级神职人员甚至同当局妥协。他们的妥协行为引起广大教徒不满。努米底亚地区的教徒拥立多那图斯为领袖,组成了多那图斯教派,坚持了反对罗马帝国的斗争。

  公元4世纪初,迫於形势的发展,罗马帝国改变了它对基督教实行迫害的政策,转而承认教会。从此,基督教从一个“抗议的教会”转变成为一个压迫者的教会。罗马帝国在承认基督教的同时,却宣布多那图斯教派为“非法”。罗马统治当局同教会当局联手,共同残酷迫害多那图斯教派。

  公元4世纪中叶,不甘受压迫的北非居民掀起了大规模的阿哥尼斯特运动。罗马当局迅速同基督教非洲教会组织联手镇压起义。这一形势促使阿哥尼斯特运动和多那图斯教派联合。后来,另一次柏柏尔人大起义——费尔姆起义也同多那图斯教派联合。罗马人的镇压,反而促进了多那图斯派的巨大发展。然而,教会当局在对多那图斯教派斗争中找到了自己的领袖,这就是雄辩的奥古斯丁。奥古斯丁以他出色的辩才,精彩的神学著作和超人的组织能力为教会赢得了巨大的胜利。

  但是,奥古斯丁的成就并不能挽救罗马帝国的统治,因为帝国已经病入膏肓。公元435年,汪达尔人入侵北非,占领了迦太基。在汪达尔人百年统治期间,信奉基督教的另一个教派阿里乌派的学说,对罗马天主教实行迫害。公元533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命贝利萨留率军攻克迦太基。汪达尔人败亡。天主教会又一次抬头,修建教堂,同时迫害阿里乌派、多那图斯派和犹太人。在被压迫人民中又出现了与天主教会对立的聂斯托里教派。而基督的神性与人性的无休止的辩论,使北非基督教会完全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①。

  公元7世纪中叶,阿拉伯人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占北非,在摧毁东罗马帝国的统治时,也摧毁了压迫北非人民的基督教。随着伊斯兰教的迅速传播,北非地区基督教影响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若干教堂的废墟供人凭吊

(责任编辑:UN60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