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际先驱导报》专区

硬碰硬难解中韩渔警冲突

2011年12月16日11:08
来源:新华网 作者:黄莹莹

  韩方的执法检查越来越苛刻

  事实上,中韩渔警冲突由来已久。为了解决双方的渔业纠纷,2001年两国政府达成协议共同实施《中韩渔业协定》,根据该协议,中韩两国国民和渔船可持对方国家发放的入渔许可证,在对方国家专属经济区从事渔业活动。中国渔船到韩国专属经济区管理水域作业,应将赴韩入渔许可证置于渔船驾驶室明显位置,并接受韩方检查人员的登临检查。

  而中国渔民却屡屡“犯禁”,使得韩国海警抓捕中国渔民,成为近年来愈演愈烈的一个问题。根据韩国海洋警察厅的资料显示,今年1月到10月间,韩国西部海警厅就扣留290多艘中国渔船,几乎平均每天一艘。

  由于在韩国专属经济区的渔船越来越多,韩方准予中国渔船进入的船只数和渔获配额越来越少。据了解,2012年的配额数量定为1650艘,捕捞量为6.25万吨。韩方的执法检查越来越严格,对网具网目的尺寸规定、渔获量记载数目、作业日志填写等的检查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罚款是常有的事情。每年有限的配额和苛刻的捕捞规定,使得更多的中国渔民不得不进行非法捕捞。

  而韩国海警近乎“骚扰”式的检查,给中国渔民出海的道路带来了不定的风险。据了解,进入韩国专属经济区的合法渔船需要时刻与韩国海警保持联系,不仅要不停地报产量和位置,还要迎接随时登船检查的韩国海警。

  今年3月,在忠南泰安郡近兴面海域,海警在追捕非法捕捞的中国渔船时,遭到中国船员的反抗,一名韩国海警用携带的装有实弹的K-5手枪,朝中国船长的大腿开了一枪。这是韩国海警在追捕中国渔船时首次开枪。

  跳出恶性循环需双方协力

  执法越粗暴,反抗越激烈,这是一个普通的逻辑。如何跳出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是中韩双方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辽宁省社科院边疆所所长吕超告诉本报记者,这次不幸的事件,双方都很悲痛,悲痛之余不应该是谩骂,而应该想办法,如何使今后尽量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这毕竟是一件由渔业冲突引起的偶发事件,而韩国媒体却将其定性为‘两个民族’和‘两个国家’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并且要求采取更加强硬的外交手段,是非常不妥的。”

  吕超说,“如果这种激烈的情绪长期持续下去的话,也很难保证中国民间不会出现相应的情绪,这种恶性循环继续下去的话,势必会影响到中韩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

  吕超表示,妥善处理事件的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通过法律渠道来进行解决。“希望韩方能本着人道主义精神,从法律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要采取情绪化的暴力手段来处理,将矛盾进一步激化。”

  韩国留华学者李成贤告诉本报记者,韩国人性格急,更有效的沟通方式是先对死者表达哀悼的词语,然后再妥善解决问题,中国人要求韩国保持冷静,是不懂得韩国的文化。事实上,此次事件并非个案,只是中韩复杂关系的冰山一角,中韩复杂关系背后有更多的感情因素在起作用。

  李成贤因此认为,两国在努力解决渔业纠纷的法律合作时,要更重视解决两国深层次的感情问题。

  显然,若想跳出中韩渔业纠纷的恶性怪圈,还黄海一份平静,还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中国渔民的自律和自制,还需要韩方的冷静和理智,也离不开中方对本国渔民的管理。

  韩国海警频繁扣押中国渔船

  2011年11月16日和17日,韩国海警扣押“非法”中国渔船共26艘。

  2011年10月22日,韩国海警扣押三艘中国渔船,并扣押31名船员,声称将以“妨害公务”罪名起诉其中的5人。三天后,韩方以接受罚款的方式放船放人。

  2011年9月29日,韩国海警在黑山岛海域扣押一艘中国渔船。

  2011年9月27日,韩国“西海渔业管理办公室”在韩国专属经济海域扣押了一艘涉嫌“非法捕捞”的中国渔船。

  2011年3月3日,韩国海警扣押了两艘涉嫌“非法作业”的中国籍渔船。在登船检查过程中,一名中国船员被韩国海警开枪击伤。这是韩国海警第一次向中国船员开枪。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至010—63073377)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