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瞭望东方周刊 > 最新文章

三代核电角力往事

2011年12月19日11:12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不能让美国人卡脖子”

  “高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拿钱是买不来的,靠外商是靠不住的,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风险都很大,”温鸿钧提醒说,“以我为主是发展核电的必由之路,也是规避风险的必由之路。”

  AP1000技术中有卡脖子技术(外商通过这个技术,可以掌握对中国核电发展的生死控制权),例如屏蔽泵技术。西屋公司曾经答应转让AP1000主泵技术、AP1000爆破阀技术、安全壳技术、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一体化封头技术及运行管理技术等,但是,“屏蔽泵技术美国不会同意转让,是拿不到手的卡脖子技术。”温鸿钧表示。

  其实,早在上世纪90 年代,美国西屋公司研发AP600时,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针对其缺点,提出了一个改进方案,定名为CAP600,即中国的AP600。该方案曾得到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国际同行的高度好评,西屋公司就把此方案纳入他的系列,称为AP600C,即AP600 的中国方案,该方案现也被纳入AP1000之下。

  如今,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NP1000国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正在推进,2006年底已经完成了浙江海盐方家山厂址的工程初步设计和初步安全分析,完成了反应堆安全壳设计分析和试验验证等先期的工作。

  此外,温鸿钧说,西屋已经衰落,已经不是上个世纪的那个西屋了。据了解,虽然以前日本、德国、法国等都是从西屋引进的技术。但现在的西屋已经几经转手,先是卖给了英国BNFL,后又转手给日本东芝,已经把核设备制造等都卖给日本、西班牙等国家了,只剩下机型设计的一个核心班子了。

  有分析人士指出,这种重商主义的技术引进道路对中国的核电事业是不利的,它可能导致引进一代,再引进二代、三代的依赖性引进习惯,应鼓励中国核电企业并购美、日、法、德的核电公司,并购国际核电企业巨头,创造性地发展中国核电制造业。

  还有人算了笔账,西屋公司为研发AP1000技术仅花费5亿美元,东芝公司花费41.58亿美元买了西屋,而中国却出资53亿美元买了AP1000技术。差不多的成本费用,日本人买了一个完整的公司,中国却只买了几项不完整的产品技术。

  温鸿钧提醒说,中国要进口设备、引进技术,但进口设备、引进技术的目的是要提高自主的能力和水平。至于国产化,也应该转变观念,要把只为提高经济性而国产化,转变为提高综合国力而国产化。

  三代未平,四代又起

  温鸿钧指出,三代技术就技术而言,需要引进,为我所用。问题出在第三代核电机型身上,现在推出的三代机型,经济性不理想,未经过整体验证,可能会被更新的机型取代,只能被认为是一些过渡性机型。与第二代相比,只是安全性有所提高,经济性不够理想。美国的许多公司,口头承诺要建AP1000,但见不到实际行动,所以有人怀疑是帮着西屋忽悠中国。

  而当前核电技术的发展,更注重经济性的改善。温鸿钧进一步指出,核电发展的潮流主要由核电市场需求决定,不取决于技术的先进程度。三代核电国际上似乎呼声很高,但实际工程建设的行动很少,实际进行的仍是二代的建设和增效延寿。

  推出三代机型的美国,并没有将三代机型落实到产业中去,以三代技术为主的核电站一个也没有开始建设,更谈不上大批量兴建了。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核电大国通过对运行核电机组的技术改造,增效延寿,普遍把原来40年的设计寿期延长到60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挖掘了核电机组的潜力,进一步提高了核电的经济性。与此同时,一些国家新开工的项目也还在继续选用第二代改进型技术。

  更为重要的情形是,美国出于对核扩散的担忧,于1999年6月,首次提出了第四代核电的倡议。在2001年1月,由美国能源部发起组织9个国家的政府,确定要合作发展四代核电技术。并且提出了今后核电发展的新思路:四代核电到2020年前建成一批首堆工程, 2025年左右研制成功,2030年后逐步推广使用。

  到那时,中国的核电技术需要再次升级换代吗?

  (文章来源:科技部主管《科技中国》)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