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西方媒体称伊朗“坐收渔利”成为伊战最终赢家

2011年12月20日00:08
来源:现代金报
谁是伊战赢家?

  最后一支美军部队18日撤出伊拉克,沿着当年他们开入伊拉克的路线逆行,进入科威特。这场历时近九年的战争,美伊互有惨重伤亡,各留“难言之隐”,回顾起来,除了萨达姆·侯赛因一败涂地之外,究竟谁是赢家,确实难作评价。

  但跳出战事本身,纵观地区形势,一些西方媒体并不认为这是一场没有胜者的战争。美联社18日刊文,从伊拉克周边寻找“渔翁”,发现伊朗“坐收了渔利”。

  凌朔(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伊朗从哪儿获利了?

  军事上:1200多公里两伊边界全线轻松

  从伊朗的角度看,如今的地区形势其实不容乐观。

  一方面,受核计划争议拖累,伊朗屡遭国际和西方制裁,经济上负重不小;另一方面,伊朗的重要盟友叙利亚巴沙尔·阿萨德政权正在经受严峻考验,巴沙尔一旦过不了关,伊朗势必再添新堵。

  但从短期和局部看,伊朗至少在西线不再承受数万美军常年“压境”的压力。

  美军这一走,给伊朗造成的减压效果,不是一星半点,而是长达1200多公里两伊边界全线“轻松”。

  新千年后,美国人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的两场战争使伊朗东西两线压力巨大。对伊朗而言,东侧是驻阿美军,西侧是驻伊美军,南有美国的铁杆盟友沙特阿拉伯,波斯湾内是常设美军基地的科威特,可谓腹背受敌。

  政治上:美军走后,伊拉克现政府会对伊朗更“亲热”

  美国这一走,伊朗西线不仅在军事层面甩掉包袱,而且在政治方面也可长舒口气。按美联社说法,什叶派主导的伊拉克政府骨子里“亲伊朗”,他们无法忘却逊尼派的萨达姆当政时期伊朗对伊拉克什叶派的“收容之恩”。

  就整个海湾地区而言,美联社判断,美军撤出伊拉克后,地区形势或恐出现变化。海湾地区原有的“游戏规则”是,一方是伊朗、叙利亚与黎巴嫩,另一方是有美国人撑腰、以沙特为核心的阿拉伯国家。

  而“后美军时代”的伊拉克可能会为了凸显影响力而挺身而出,改变原有的“游戏规则”,成为逆转游戏走向的“变压器”。试问如今的伊拉克有这个能力吗?美联社认为有,因为伊拉克无论从人口规模还是探明原油储备,在海湾地区都数一第二。

  另外,伊拉克总理努里·马利基的伊朗立场让美国人“很不放心”。先前,马利基对伊朗一贯表现出冷淡的态度,但去年伊拉克议会选举后出现历时数月的政治危机让马利基“清醒”意识到,再不对伊朗“热情”些就会失去议会多数支持。

  由此,美联社判断,美军走后,伊拉克现政府会对伊朗更“亲热”。

  伊朗能好好喘口气吗?

  对伊朗而言,叙利亚是比伊拉克更重要的“砝码”

  但两伊的事情因历史原因和外部因素而变得更加复杂,伊朗在政治和军事上从伊拉克获得更大空间并不意味着“全身轻松”。

  两伊曾结过梁子。美国在伊拉克打了近9年的战争,而二十世纪80年代的两伊战争也干了大约9年。萨达姆当年将许多年轻的什叶派推向两伊战争的最前沿,让伊拉克什叶派与伊朗什叶派干仗,伊拉克什叶派最终蒙受了巨大损失。战争伤疤下的余痛未消,至今许多什叶派伊拉克人仍然对伊朗没有好感。

  而逊尼派伊拉克人对伊朗的憎恶感更是不言而喻。

  在两伊外部,伊朗所遭受的威胁与日俱增,这一威胁现今主要集中在叙利亚。

  美联社认为,一旦叙利亚“变天”,伊朗从伊拉克获得的喘息优势会立即荡然无存,因为对于伊朗而言,叙利亚是一个比伊拉克更加重要的“天平砝码”。叙利亚是伊朗通往黎巴嫩真主党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通道,伊朗失去叙利亚的支持意味着它一下子失去三个盟友。

  美联社甚至认为,正是这种势力牵制关系引导着阿拉伯国家联盟在叙利亚问题上摆出强硬立场,因为阿盟希望“斩断”叙利亚和伊朗之间的通道,希望借助制裁叙利亚实现压制伊朗的效果。

  在阿盟内部,沙特正力推约旦扮演更大戏份,因为约旦毗邻伊拉克、叙利亚和埃及,约旦或可拉拢这几个国家一道“结盟”,实现钳制伊朗的目的。
(责任编辑:车洁芳)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