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中国新闻周刊》 > 《中国新闻周刊》精彩报道

白岩松:说真话只是新闻的底线

2011年12月23日10:48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刘子倩

   “说真话是全世界几百年以来新闻最基本的底线,从来就不是上线。就比如,你永远不能夸别人不偷东西便是好人。”

  本刊记者/刘子倩

 

  穿过西客站附近一条小胡同,就到了白岩松工作的地方:一座不起眼的四层小楼。楼道昏暗,室内装饰简单,地板踩起来“咯咯”直响。很难想象,如此大牌的主持人,办公室竟然如此简朴。

  身着蓝色衬衣,休闲裤,习惯性地将双臂交叉于胸前,并时不时用手轻扶一下黑框眼镜,屏幕下的白岩松依旧口若悬河,侃侃而谈。他曾说过,10年前只是姓白,而如今头发也都白了,见面之后方觉并非戏言。

  当《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问他,在央视度过了18个年头,最为满意的是什么?他沉吟片刻,答案出人意料:“《新闻1+1》还活着。”

  “节目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2008年,《新闻1+1》开播,不仅改变了传统电视评论刻板的说教方式,而且大胆触及有关国计民生的敏感话题。曾有人私下对白岩松说,且看这个节目能活多久。

  4年过去了,这个节目不但还活着,而且在白岩松看来,它的锐气和精神还在,对新闻和社会的理解并未退步。“节目的媒体和公众关注度还在,‘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的确,活着并不容易。“如果只是报道事实,可能不一定特别难,但这是一个新闻评论,而且几乎是中央电视台唯一的评论节目,挑战当然是很大的。既有外在的环境问题,也有你自己的理解能力、反应速度、社会的传播过程中的分寸拿捏。这些东西,每天都是挑战。”白岩松坦言。

  事实上,自从这个节目开播以来,关于白岩松的传闻不绝于耳。从2009年的“自杀”,2010年的“挂职”,再到今年“辞职”,几乎每年网络上都会有一条关于他的传言。

  对此,白岩松一笑而过。他坦言自己是一个在互联网上极不敏感的人,从未开过博客和微博,甚至也从未有人收到过他发的电子邮件。每每关于他的谣言在网上流传,他大多是几天后从同事处获知,哈哈一笑置之。

  今年,他再次“中枪”。温州动车事件发生后,白岩松在节目中批评时任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现在我不敢信,不能信……要不停地、不断地、永远说真话,直到大家的信心真正建立起来。”事后,这期节目的文字版被网友整理出来,在网上广为流传。

  网上盛传他因此遭到批评,还写了检查。连同事都来向他求证,白岩松如以往一样大笑:“我多么希望是真的啊!”

  他向《中国新闻周刊》确认,他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辞过职或写过检查。

  最近,他的一番话又被过度解读。在2011中国梦践行者致敬盛典上,当胡耀邦之子胡德平为白岩松颁奖时,白岩松说,作为一名1989年毕业的大学生,与胡德平的家庭有着没有血缘的血缘关系。话音刚落,掌声雷动。

  可在白岩松看来,这话再正常不过。“我是1989年大学毕业的,而且我们这代人对邓小平、胡耀邦充满了敬意,之前也看到中央领导写的纪念胡耀邦的文章,所以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表达。”

  白岩松对于引起这么多的议论也有几分无奈,他说他不会把每个问题都想得那么周全。“那会太累,大家愿意怎么解读就怎么解读吧。”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