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际先驱导报》专区

中国可建印度洋“三线基地群”

2011年12月23日18:18
来源:新华网 作者:海韬

  学者建议,中国应在现有条件基础上,最终形成北印度洋补给线、西印度洋补给线、中南印度洋补给线的三线远洋基地群态势。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海韬发自北京 连日来,素以迤逦风光闻名的印度洋岛国塞舌尔,在中国国防部长首次对其进行访问后,被外界投以了不一般的关注目光。

  据英国媒体报道,中国防长梁光烈12月初访问塞舌尔期间,塞舌尔外长亚当透露:正邀请中国向该国派遣军力,加强反海盗力量。亚当表示,已邀请中国政府向塞舌尔群岛主岛马埃岛派驻军力,而中国目前正在考虑这一邀请的可行性。

  消息一出,“中国要在塞舌尔建设军事基地”的声音便不胫而走。虽然中国国防部对此传言予以否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2月13日也表示“中方没有在海外设军事基地的做法”。

  不过,随着中国海外利益的不断拓展,以及海军护航行动的常态化,在不久的将来建立中国自己的印度洋海外战略支撑点似乎已是外界眼中的未来大势所趋。

  “三无一没有”束缚了远洋能力

  自2008年中国海军正式启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行动以来,维护远洋战略通道安全逐渐成为中国海军战略运用的重要领域。

  经过3年多的实践和摸索,中国海军的舰艇装备、编队指挥体制、海外保障手段、国际交流能力,在亚丁湾护航行动中不断得到检验和提升。但是,在中国海外利益不断拓展以及国际反海盗形势日趋复杂的大背景下,中国海军采取的3舰编队长期离岸行动,持续承担高强度、高负荷、高要求护航任务的模式已经显露出一定的不足。无固定补给点、无固定休整地、无固定翼飞机支援,没有大型装备修理中心的“三无一没有”现状,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中国海军远洋能力的发挥。

  面对日本等国以反海盗为名,纷纷在吉布提等修建P-3C反潜基地与舰船驻泊点,建立我国海军海外支撑点的意义更加突显。无论是反海盗、反恐怖袭击还是战略威慑,可靠的海外支撑点不可或缺。即便是未来的航母战斗群,其远洋靠港补给、人员休整也不可缺少。可以说,构建印度洋海外常驻补给点和舰机驻泊基地,对中国海军而言已经迫在眉睫。

  随着各国纷纷派出军舰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行动,在密集海上巡逻的挤压下,武装海盗的活动范围逐步“南移和东进”、行踪更为诡秘,对各国军舰的“敌视”情绪也在日益提升。如2009年中国“德新海”号在印度洋被索马里海盗劫持事件,事发地点不仅远离中国编队的护航区,远远超出我舰艇护航任务半径,距非洲东海岸垂直距离也超过600海里,一支“远洋型海盗”似乎正在形成。“德新海”号事件恰恰暴露出中国在维护海上通道安全方面的薄弱环节。最为突出的就是在情报获取、兵力规模及应急反应能力上的不足。

  不过,用“军事基地”一词来概括中国对“海外战略支撑点”的需求并不确切。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基地”,指驻扎一定数量的武装力量,进行特定军事活动,建有相应的组织机构、设施并具备特殊法律地位的区域地区,是军队遂行作战、进行训练任务的依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战争准备色彩。

  而中国需要构建的海外战略支撑点,主要指的是为适应国家海外利益拓展与遂行反海盗、海外人道救援等国际义务需要,在平等、互利与友好协商基础上,在他国建立的相对固定的海外补给点、人员休整点以及舰机靠泊与修理点。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