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瞭望》杂志 > 《瞭望》精彩报道

农产品供给保障之重

2011年12月26日14:32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管建涛

    文/管建涛

  2011年我国粮食产量“八连增”以及其他农作物的稳定供给,为物价水平的回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另一方面,土豆、大白菜等农产品遭遇了“丰收的烦恼”,农民增产却没能实现增收。

  在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农产品价格波动和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后,对2012年来说,继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将不仅仅是强化农业生产,还应该逐步完善农产品的产、供、销等多个链条。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惠农政策力度,良种补贴和农业综合补贴等政策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虽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但不断上浮的粮价确保了农民种粮收益稳步增加。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1424亿斤,连续5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有效保障了粮食供给。

  但应当看到,水旱灾害频繁发生,一些地区耕地质量下降,农田水利建设任重道远,农业生产基础仍不完善;只有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才能强化粮食供给保障能力。

  农业科技应用和推广是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通过推广良种良法、测土配方施肥、高产技术等,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稳定了粮食生产能力。对今后来说,增强农业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依然是确保我国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抓手。

  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蒜你狠”、“姜你军”等如过山车般的农产品价格波动,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埋下了不稳定因素。由于炒作和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部分农产品供应失衡,价格暴涨暴跌,严重打击了农民积极性,影响了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稳定和持续。

  所以,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恶意囤积、哄抬物价等行为,保证农产品市场稳定有序也应是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市场预警机制,引导农民理性看待供求信息,避免因为某种农产品价格上涨时盲目生产,既导致农产品市场出现结构性短缺,又损害自身利益。

  还须强化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管理,在种、管、收等环节严格把关,建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另一方面,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要想保质保量地从田间地头送到厨房和餐桌,还需要加强农产品加工、贮藏、运输等流通环节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同时,减少流通环节,推动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批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降低流通成本;更进一步来看,还应根据消费需求和季节变化,建立健全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完善农产品跨区调运、调剂机制。□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