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经济

中国汽车市场“降温” 自主品牌发展面临转型

2011年12月26日14:5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合肥12月26日电(记者詹婷婷 郭信峰)今年以来,在小排量车购置税、以旧换新以及汽车下乡等优惠政策退出、部分城市限购、节能补贴标准的提升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中国国内汽车市场迅速“降温”。

  从2001年入世时产销量200万辆,到2010年1800万辆,中国汽车创造了世界汽车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但2011年,高层人事变动、销售部门大幅裁员、经销商频频退网……车企频频出现的负面消息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推上了风口浪尖。

  一些专家认为,在过去的“黄金十年”里,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成长,2011年成为中国自主品牌的重要“转折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各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552.35万辆,同比下降2.34%,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15%。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266.51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9.05%,市场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1.50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指出,自主品牌乘用车将很难实现2009年初颁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拟定的到2011年底“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超过40%,其中轿车超过30%”的目标。

  “前几年汽车产业发展很快,许多问题被表面的繁荣暂时掩盖。一旦有些不利因素刺激,这些问题就会显现出来。”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左延安告诉新华社记者,“自主品牌车企自己需要反省行业内部积累已久的问题。”

  专家表示,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急速发展,自主品牌凭借性价比打开了市场,而由于品质和技术问题而难以取得更大突破成为自主品牌之殇。制约瓶颈关键在于核心技术方面,自主品牌与国外技术有着较大的差距。

  学发动机出身的左延安高度重视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掌握。“江淮公司甚至在没有申请到轿车生产许可证之前,就分别于2005年、2006年在意大利都灵和日本东京注册成立了两家研发机构。”他说。

  2011年间,江淮乘用车于上海车展发布《江淮乘用车品质保障公约》,同时联合300余家核心部件供应企业、400余家渠道合作伙伴,以及国内主流媒体和中国消费者协会成立江淮乘用车品质保障联盟。

  奇瑞公司总经理助理、新闻发言人金弋波也表示,奇瑞公司从创建以来,十分注重研发投入,每年都会将销售收入的5%-10%投入研发,十多年来,已经累计投入研发和装备费用近200亿元。

  “自主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体系创新,只有技术加体系才能创造出品牌。”奇瑞董事长尹同跃说。

  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公司总经理吴松此前表示,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应利用好冬眠期强筋壮骨,苦练内功。

  “自主品牌寻求突围,关键在于以世界眼光整合全球资源,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创新,不懈地追求品质的提升和技术的创新,”吴松说。“越是身处寒冬,越是要重视品质的提升和技术的创新。”

  金弋波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奇瑞采取措施不断推动产品转型升级。精品车型的销量占比,从2009年的46%提升到2011年的55%以上,产品结构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金弋波表示,面对消费者对汽车品质和品牌越来越高的要求,必须进行发展模式的深层次转变。“我们必须从注重数量和规模转变到注重质量和效率。”他说。

  对于中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江淮汽车有着自己务实的理解:首先是自主品牌车企的努力,其次是国家的支持,然后是民众的理解和关注。

  在左延安看来,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是制定汽车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的重要依据,只有战略明晰,产业政策才能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国家战略的制定也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转型期"中所需要的最大助力。”左延安说。

  作者:詹婷婷 郭信峰
(责任编辑:UN603)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