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中国新闻周刊》 > 《中国新闻周刊》精彩报道

2011影响中国年度海外人物潘勋卓

2011年12月26日17:25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庞清辉

  他记得每个成员的故事

  温慧玲是潘勋卓说服的第一个人,铁三角终于汇合到一起。2008年1月,“美丽中国”诞生。

  “美丽中国”的第一场宣讲是在中山大学。当天的情况出乎潘勋卓的意料,来了几百个学生。宣讲会一结束就有很多学生愿意加入“美丽中国”。这给了潘勋卓很大的信心。

  从哈佛、耶鲁到斯坦福,然后再飞回北京,潘勋卓跑到美国去做宣讲,和中国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谈。但是并不是每个高校都认可。大部分时间,他们要在网站、社区发帖传播“美丽中国”。“有时候见100个人,只有1个人能帮上忙。”胡婷婷说。

  “美丽中国” 终于在云南大理州鹤庆县打开了第一扇窗。2009年8月,“美丽中国”第一期20 名项目成员前往大理州鹤庆县。随后,“美丽中国”和“美国教育行动”合作,更名为“中国教育行动”。2010年8月,第二期57名中美两国项目成员拎着简单的行李从世界各地汇集到了昆明。2011年扩展到广东汕头地区。目前,已经有150多名来自北大、清华、上海交通大学、哈佛、耶鲁的项目成员在支教。

  “听过我们的老师讲课没有,那些孩子可爱吗?”潘勋卓几乎记得每个项目成员的故事。他每次演讲时,那些山村里的青年人总是最重要的内容。

  杨潇是清华大学航院的直博生,本科毕业后直接读博士学位,他休学来云南。张新振毕业于武汉大学,辞掉江苏台资公司的工作,在云南成为了张老师。

  肯·萨托夫来自哈佛大学,刚到云南时,一个汉字也不认识,一句中文不会讲。比比划划地生活和教课,在云南的山村小学待了两年。美籍华人陈起翔,漫步走在云南的山间小路上时,会想起以前在华尔街和华盛顿工作的经历,如今才慢慢发觉自己的方向。

  艾米丽·科尔是“中国教育行动”2010届项目成员,在临沧市云县幸福镇支教。她的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于是她让自己身处世界各地的朋友们给孩子们写明信片。当第一张来自瑞士的明信片到达幸福镇邮局时,邮局的工作人员说,这是百年来他们收到的第一封来自海外的邮件。这成了小镇的一件大事。

  “很多人放弃了优越的生活环境,放弃了高薪的工作职位,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加入到‘中国教育行动’,我想不是因为有谁喜欢和蟑螂小强睡一张床,也不是因为谁喜欢每天洗冷水澡,更不会是因为谁想感受一下在异乡出水痘、发高烧的滋味。每一位项目老师,都有一种坚定的信念:无论出生在什么地方,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享受优质的教育。如果教育不能够给民众提供一个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生存境遇的机会,如果社会的等级和阶层通过教育也无法得到缓和调整,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潘勋卓说。

  80后的脸,60后的心

  潘勋卓每个月都穿梭于繁华的都市和贫穷的乡村。这五年中他偶尔才会回美国。

  “回到美国后有些浑身别扭,没有个四五天时间适应不了,反而像个过客。每次还没等到再适应在美国的生活,我就又回到中国了。”潘勋卓说。

  不同于其他老外讲汉语,潘勋卓讲起汉语来,都是很官方的正式用语,不会开玩笑。因为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和政府、教育局沟通协调。

  从和学校谈到和政府官员谈,潘勋卓不懂得推辞,总是一瓶又一瓶地被灌酒,走出饭店找个没人的地方吐。“在中国做事很多东西不能绕开,我们必须要生存下去。”几年下来,潘勋卓慢慢开始了解中国的规则。80后的他严肃起来像是60后。

  很多地方仍很难接受他们支援过来的老师,很多高校也不同意“中国教育行动”去做宣讲。“中国教育行动”要注册为全国性的公益组织,就更加困难了。

  直到2010年4月,“中国教育行动”才在云南省民政厅完成注册。“注册挺难的。”各种关卡,各种公章,材料送到每个部门一次一次不合格,潘勋卓和胡婷婷一遍一遍地修改。刚开始“美国教育行动”也持有保留态度,“怎么是两个老美来做中国教育行动?”而中国人则纳闷“这个外国人怎么这么重视中国的孩子?”

  20年前,“美国教育行动”开始挑战教育资源不均衡这一现实时,很少有人相信他们会成功。20年之后,“美国教育行动”成为了美国最大的教育非营利组织,改写了成千上万孩子的命运。

  潘勋卓希望通过“中国教育行动”培养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全球青年代表。潘勋卓执著于100个人、1000个人里总有一个人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选择最优秀的人来最贫困地方的原因。”潘勋卓坚信他们可以改变。项目给孩子们带来的改变,仅仅是“中国教育行动”的短期目标。

  “中国教育行动”的长期目标,是要让这些项目成员在两年教学中有所得。“我觉得这个力量是巨大的。”潘勋卓用他一半的时间为成员的平台搭建而奔走于各种饭局,和中美两国的大学谈,希望与大学建立长期关系帮助成员深造学位,与政府、学术和企业界的领导谈,希望他们支持项目结束后为项目成员提供更多指导和发展机会。

  潘勋卓在星巴克的卡已经是最高级的卡,他每天喝很多咖啡保持头脑清醒。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打开一扇窗,把孩子们举到窗前,让他们看到外面的风景后再把他们放下来;我们要做的是把孩子们举到窗前,让他们看到窗外的风景,并帮助他们走出窗口,接触外面的世界。”28岁的美国青年潘勋卓说。 ★

  获奖理由★

  潘勋卓和他的中国同学正在进行一场艰难的理想主义实践:动员、组织名牌大学毕业生和都市精英白领到中国的西部偏远山区执教。这项名为“中国教育行动”的创举,在努力改变中国乡村教育窘迫现状的同时,还将为未来的中国造就一批心怀天下、有责任、有奉献精神的杰出青年。

  简介:

  2008年,美国籍意大利人潘勋卓创立名为“美丽中国”的中美青年联合教育实践项目,招募中美顶尖大学优秀毕业生,为中国教育资源匮乏地区提供优质教育,并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全球青年代表。2011年,“美丽中国”正式更名为“中国教育行动”。

  言论:

  如果教育不能够给民众提供一个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生存境遇的机会,如果社会的等级和阶层通过教育也无法得到缓和调整,那么还有什么可以?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