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林的书法作品,以大气磅礴、气势恢宏的风格享誉全国及世界各国。他是位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改革家,他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既是优秀的党政干部又是著名的书法家,他把一生的从政经验和人生感悟融入到书法创作中,他的书法充分体现了他豪迈的性格,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人格精神。
王德林是我国著名榜书书法家,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林业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榜书研究会理事、宁夏文史馆馆员,宁夏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1953年生于银川,祖籍河南舞钢,1975年毕业于西安地质学院(今长安大学),研究生学历,高级政工师。社会兼职有曲阜国际孔子文化促进会研究员、孔子文化书画院顾问、中国林业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教授,宁夏大学客座教授、宁夏书画艺术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宁夏标准草书研究会名誉会长等。王德林是一个为事业锲而不舍、为工作公而忘私、为艺术笔耕不辍、为社会无私奉献的人。
潜心研习书法三十余载终成大果
榜书虽然深受人们喜爱,但是由于其字体大,书写有难度,研习者甚少。乐于挑战的王德林向榜书艺术冲击,经过30多年孜孜不倦的潜心研习,他探索出独体榜书竖字横写的方法,解决了长期以来写大字难的要害,并创造了中国书法吉尼斯世界纪录。他的榜书一次蘸墨、一气呵成、大气磅礴、独树一帜、形神兼有,洋溢着龙虎精神。王德林榜书喜以龙、虎、鹰等字为内容。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民族的图腾,而虎是猛兽,鹰是猛禽,选择这类文字既能表形又可传神。在他的神笔下,龙有千姿,虎有百态,鹰有飞翔之动感。 观之犹如龙腾虎跃,横空出世;品之格调高雅,雍容不俗,是其内心世界与灵魂的体现,欣赏其书心旷神怡,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华人的智慧、民族的力量与不朽的精神。
王德林的书法赢得众多大学者的赞誉。北大党组副书记王登峰称赞他的大字是"神来之笔",北大书法协会会长陈玉龙赞扬他擘窠大字"璀璨壮丽",原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院长于宇称他为"千古探艺第一人"。现代书法的领军人物、中国书协理事曾来德,中国书协创始人之一、原中国书协副主席佟韦,全国著名将军书法家李铎看了王德林的榜书,都给予很高的评价。于宇为王德林撰写评论文章:在中国书法史上擘窠书法很少见,唐以前很少有人问津,宋以后也唯有朱熹,元以降亦无研习者,直至晚清才出现几位独体巨字的书家,但功力平平,难入上品。王德林能三十年如一日,在关爱百姓、政声斐然之下潜心巨字的研习,实属可贵。原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马启智为出版的《王德林书法作品集》写的序言中说:德林书法乃数十年如一日之修为,当有所成,其一气呵成巨擘榜书,峻利质朴,以气而胜,苍茫浑朴,大器浩然,壮观瑰丽,浑然天成,给人以痛快淋漓、潇洒自如之快感,真可谓一字千金,正如古人所云:"阔处能跑马,细处不容针"。其用墨正如孙过庭《书谱》所说,"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如崩云,或轻若蝉翼",读来给人海阔天空、行云流水之快感。其运笔造势,既有龙起云海之势,又有凤落梧桐之柔美。其结构布局,舒博壮筋,浑穆宽阔,此非胸有浩然之气不能致也。而他竖字横写,更显大气纵横,无炉火纯青之功力、无胸有成竹之稔念而不能达也。他对书法艺术追求已至沉明练达之境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切接见他;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为他的书法展题词;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王光英也对他的大字十分喜欢。应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邀请,王德林先后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司马义·铁力瓦尔地、陈昌智等创作榜书。
近年来,王德林和他独特的书法艺术在北京琉璃厂名声鹊起,叫响京城。在荣宝斋、汲古阁、宝翠堂、文房四宝堂等著名老店里,王德林的作品都被摆放在最抢眼的位置,许多人慕名前来购买,买家里外国人占了不小的比例,他的榜书成为那里最受欢迎的书法作品之一。
12月27日,由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宁夏报业传媒公司主办的2011秋季全国名家书画拍卖会上,王德林的一幅榜书"龙"力拔头筹,拍得1.2万元。
榜书走进世界艺术殿堂
2008年1月,联合国在北京召开"防治荒漠化国际会议",由于宁夏防沙治沙工作走在了世界前列,王德林有幸被邀请。会议间隙,来自各国的代表纷纷表演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文艺节目。主持会议的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希望中国的代表也能展示一下中国文化,由于无准备,中国代表一时冷场。这时王德林表示愿意为各国的代表展示一下中国书法。沙祖康十分高兴,亲自担当翻译,王德林拿出了自己的大毛笔一气呵成写下了一个飞舞的"龙"字,50多国代表一片惊呼,并纷纷通过会议组织方索要王德林榜书作品。大会期间王德林创作的130多幅榜书作品,被联合国官员和国外代表收藏。
沙祖康收藏王德林的作品并称赞道:"宁夏的美名通过你的榜书传遍了世界。"也正是这次书法艺术的交流,让王德林的榜书艺术与联合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他走到哪个国家就把榜书艺术展示到哪,在联合国总部和欧洲都引起了极大轰动,王德林创作的一幅"龙"字与中国的瓷器一起被摆设在联合国总部的艺术长廊里。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也收藏他的书法作品,这是中国书法艺术第一次走进这座世界标志性文化场所。德国马克思博物馆也收藏了他的作品,这也是国内书法界的第一次。今年,悉尼歌剧院首添中国书法藏品,将王德林的书法作品和它们已经有的中国算盘一起珍藏。从日本前首相到联合国官员、从非洲的广阔草原到美洲的千里沃野,至今,王德林的书法被中国、英国、法国、西班牙、奥地利5个国家公证,被联合国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日本、韩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机构和个人收藏。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等也收藏有王德林书法作品。上海世博会期间,大会组委会专门安排他创作书法作品,他创作的10余幅榜书作品除了在中国馆展出,还在西班牙、意大利、美国等20个国家馆分别展出。
近年来,王德林充分发挥榜书这一拿手绝技,利用参加国际会议、出国走访、在国外举办个人书法展等机会向世界宣传中国书法,传播中华文化。据了解,王德林以书会友、牵线搭桥、飞毫传情,直接和间接为宁夏生态林业建设拓宽了引进外资的渠道,已争取国外援助资金20多亿元。王德林的榜书成为宁夏对外交往的一张崭新的"名片",成为向海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促进中外生态领域合作的一座桥梁。现在王德林又根据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宁夏多种一棵树,华北少落一片沙,北京减少沙尘害"和自治区主席王正伟"抓生态建设就是抓生命工程,抓生态建设就是抓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用书法的形式在各种场合大力宣传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锐意创新的改革先锋
王德林在其二十多年的领导干部生涯中,虽然工作岗位几经变化,但他总是不断地在新工作岗位上力求创新,推进改革。虽然也遭到了种种非议,但他始终是勇往直前、不畏艰难、不怕责难。
1993年他担任固原地委常委、固原县委书记,随后便敢为人先,挑起了创新、改革的重担,开始了南部山区改革的"破冰之旅"。他兴建固原城市新区,置换老县委地址,拍卖县委招待所、让领 导干部分流下海学经商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在贫穷落后的山城掀起了一股"风暴"。 虽然这场"改革风暴"让王德林承受了很多的压力和艰难,但历史给了他正确的评价,也给了老百姓一个交代。现在固原当地老百姓将一条长约20公里的路称为"德林大道",还自发地为他立了一块功德碑,上书"德林精神,永放光芒"。这充分证明百姓对这一改革的肯定,他主政的这一改革精神深深扎根于百姓心中。他担任宁夏招标管理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时又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五年时间,使招标局每年的政府招标采购额从几亿元上升到三十多亿元,并与自治区卫生厅等一起,创造了在全国推广的药招"三统一"模式。他主动请缨支持永宁县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投资300多万元,促使该县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成为全国示范。2008年初,王德林担任自治区林业局局长后,又推进六个百万亩生态经济林工程,打造四条生态安全屏障,通过务实苦干,使宁夏的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名扬全国,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好评。贺兰山国际狩猎项目、治沙博览园项目、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庄、哈巴湖生态旅游区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还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办了全球第一所防沙治沙大学,为全球培养防沙治沙专门人才。
2009年3月10日,宁夏社科联专门举行了"王德林精神"研讨会。专家、学者在探讨"王德林精神"时认为,这种集理念、意志和行为有机统一凝聚成的精神,实质是宁夏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部的缩影,是顾全大局、勇担责任、克难攻艰、不断创造的一种勇气和态度。原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提出要学习"王德林精神",从"德林现象"到"德林精神",其中蕴涵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干部急需的不与庸俗妥协,敢为先、敢创新、敢负责和科学办事的精神。
全国最慈善艺术家名不虚传
王德林热衷慈善事业,2002年10月,他为中华英烈遗属救助基金会一次捐出多年辛勤创作的书法作品300幅,由基金会拍卖得到捐款220多万元,全部用于英烈遗属子女救助,王光英、顾秀莲等领导亲自出席并接受王德林的捐赠。近年来,王德林先后为贫困失学儿童、四川灾区、李瑞环桑梓助学基金会、长安大学等累计书法捐款800多万元。前不久在天津市举办的"民族之魂"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暨"我要读书"大型慈善助学系列活动中,他的独体榜书"虎"字拍出40万元的高价。近年来他为林业和各单位间的联络以及书法爱好者赠送作品不完全统计至少2000多幅。近日他又在北京为中国绿化基金会捐赠价值100万元的书法作品,由其拍卖后用于保护母亲河行动和宁夏的防沙治沙事业。王德林以突出的艺术成就和常年的爱心义举,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艺术名人(爱心人物)、全国德艺双馨模范、跨越2008河南十大优秀人物等。他与中国飞人刘翔、著名导演张艺谋、国民党主席连战等人一起荣登中国当代十大影响力人物榜。
王德林以书法服务社会与群众,时代需要这样的书法家,且越多越好。王国维曾说人生之成大事业大学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一种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是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笔者想用这段话来比喻王德林的书法探艺之路,不知是否恰当。祝愿他在书法人生境界的求索中,走得更高更远。(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