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方人物周刊专区

“欧元之父”的猛药

2011年12月30日17:46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郝愿

  欧债危机肆虐而起,欧洲统一货币的可行性再次遭到责难,但蒙代尔又为世界经济开出一剂猛药——发行全球流通的“世界货币”。

  特约撰稿 郝愿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总是走在时代的前面。他在1961年发表学术论文,为三十多年后的欧元问世提供理论基础,因此获称“欧元之父”。

  因为思想超前,蒙代尔常年游离于主流之外。他的前卫学说即使学术界也难以接受,更何况普罗众生。如今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欧元之父”再次受到责难。

  79岁的蒙代尔对此不以为然,还为欧洲乃至世界经济开出“猛药”:欧洲不但要坚持统一货币,更要建立政治统一的“欧罗巴合众国”;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等主要货币应当实行固定汇率,并以此为基础发行全球流通的“世界货币”。

  领先时代的研究

  “主权与货币有必然联系吗?一个国家非得拥有其专属货币吗?”怀着这样的疑问,蒙代尔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浮动汇率和资本高度流动对经济政策的影响。要了解蒙代尔研究的独创超前性,不得不谈到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这种货币体系确立了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在该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实行固定汇率制。除了美国和加拿大等少数国家,国际间资本流动受到严格控制。

  早在那个年代,蒙代尔就似乎预见到一个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资本跨越国界流动,汇率浮动变化。他着手研究,这样的变化将怎样影响各国经济政策。如今,这是几乎所有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当年却令人难以想象。那时候,全世界都实行固定汇率制,罕见跨国资本流动,蒙代尔的研究似乎毫无现实意义。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因美元危机和美国经济危机频发而终结。之后,世界进入一个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参半的时代,资本跨国流动已成现实。蒙代尔因为其颇具先见的研究,成为现代国际经济学的先行者。

  在1961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他阐述“最优货币区”理论,探讨不同国家货币实行固定汇率制的条件。他认为,在满足劳动力等多重因素自由流动的“最优货币区”,发行统一货币能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他的学说为欧元诞生提供了理论支持。尽管与理论标准尚有差距,欧洲在蒙代尔看来仍然最有希望成为“最优货币区”。他因此成为欧元最有力的支持者之一。

  迟来的诺贝尔奖

  正统经济学家发觉他的理论艰涩难懂,或者他们压根就不认为这值得研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顾问、蒙代尔的学生迈克尔•穆萨则认为,蒙代尔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不因循守旧,总以局外人的视角开辟新的研究方向。

  这位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一度银发披肩,终日以酒为伴。他在意大利锡耶纳乡间的一座古堡度过大部分时间。这是他上世纪60年代低价买下的产业,年久失修,设施简陋,甚至不通水电。自由派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毫不掩饰对蒙代尔的轻蔑,嘲笑他在锡耶纳的古堡是“摇摇欲坠、几乎无法居住的别墅”,而他在此举办的会议也总是止步于“寻常学术界之外”。

  1999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将当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蒙代尔,肯定他所做的有关国际货币和资本市场的“不同寻常却近乎先知般准确的预言”。无愧其“欧元之父”的美称,蒙代尔选择以欧元支取近一百万美元的奖金。他把大部分奖金用于修缮锡耶纳的住宅,为年幼的儿子买了一匹矮马,其余的钱全部存入欧元账户。

  颁奖典礼后的晚宴上,被《经济学人》周刊誉为“伟大怪人”的蒙代尔再次做出惊人之举,当场献唱歌星弗兰克•辛纳特拉的名作《我自己的方式》(My Way):

  我曾背负不能承受之重,

  但自始至终,就算充满疑惑,

  我还是克服困难战胜了它。

  我挺直身躯,勇敢面对,

  用我自己的方式

  ……

  这样的歌词,正是数十年来蒙代尔不顾旁人非议、坚持学术探索的写照。此时,距离他最早提出理论已过去近四十年,欧元也投入使用。一直领先时代的蒙代尔,终于等到时代追上了自己。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