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最初合伙人向“大中”索7000万 称当年投资3000

2012年01月04日15:01
来源:法制晚报

  街坊和张大中合伙创业 称当年投资3000元 如今按照协议应获得15%利润

  最初合伙人向“大中”索7000万

  24年前,出资3000元和“大中电器”创始人张大中一起办厂生产音箱;24年后,昔日伙伴起诉张大中和北京市大中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要求履行“合作圆满,大中电器支付全部利润15%”的协议约定,讨要7000万元。

  记者今天获悉,这起备受媒体关注的案件落判。一中院一审判决驳回了他的诉讼请求。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这起官司背后的尘封往事。

  讲述

  我跟他说:你叫张大中干脆改名叫大中电器吧

  上个世纪80年代,张大中和胡懂志住街坊。“我们都住羊坊店。我在铁道南,他在铁道北。他年长6岁,但我们都爱鼓弄各种电器,就成朋友了。”胡懂志说。

  1982年张大中从海淀区供销社辞职,创办了“张记电器加工铺”。那时胡懂志还是首钢的技工,但业余时间经常过来给张大中帮忙。

  胡懂志说,是他提议张大中把“张记电器加工铺”改名为“大中电器”的,“1985年9月份,我跟他说现在的名儿太土,你叫张大中,干脆改名叫‘大中电器’吧!”

  张大中很认可,花45块钱买了一块大理石,找人刻上“大中电器”的字样,和胡懂志一起把它抬到了店铺门口。自此,张大中的一切经济运作,打的都是“大中电器”的旗号。

  “当时招牌里的‘电器’俩字,可不是在大卖场里卖电器的意思,而是修理电器。”胡懂志告诉记者,“我俩根本没想到有今天。当时的理想就是在城四区开10个‘大中电器’修理铺,一个店铺一年挣七八千,十个店铺挣七八万,觉得那就已经很牛了。”

  音箱工艺研究出来后和张大中做了分工

  也是在1985年,胡懂志和张大中在修理电器之外找到了真正的“生财之道”。

  胡懂志说,那年他去邯郸,发现很多商店门口都摆着音箱,“音乐声特别响亮,招来很多看热闹的人。对商家来说,买对音箱放音乐揽人气特值。当时在北京还没人这么干。我觉得这是商机,回去就和大中商量生产音箱。”

  两人一拍即合。按照胡懂志的说法,当时“大中电器”修得最多的是半导体,半导体出毛病一般都是二极管坏了,换一个成本七毛五,收费一块三,而卖音箱的利润大多了。

  让胡懂志“过耳不忘”的音箱是石家庄产的某品牌,他们买来旧音箱拆解研究。

  制作音箱喇叭是关键。他们试了半年,喇叭总出不来人家那种清脆的声音。没辙了,胡懂志奔河北,向给石家庄某品牌供配件的喇叭厂讨教,终于从供销科长的嘴里套出了喇叭清脆的“秘密”:北京喇叭用的牛皮纸是单层的,而石家庄的喇叭用的牛皮纸是双层的,两层中间用糨子糊上。这样能增加纸的稳定性,起到了净音作用,提高了清晰度。

  工艺流程研究出来了,张大中和胡懂志做了分工,胡懂志负责找木工、联系木材,其他的都归张大中。胡懂志说,之所以这样分配,是因为张大中唯独不懂木工。

  筹划了两年,1987年10月两人决定成立音箱厂。

  借了3000元投资到“大中电器”

  胡懂志称,当时“大中电器”只有他和张大中夫妻俩。开厂至少需要1万元启动资金,而张大中只有7000元。于是张大中希望胡懂志能投资3000元。

  当时一个双职工家庭一个月才收入60多元钱,没几家有存款。胡懂志跑了一个月磨破了嘴皮子,从22家亲朋好友处借够了3000元钱。

  “三千块钱在当时是大数。你想想,我和大中当初一边吃早点一边聊发展的时候,要一桌子才一毛七。”胡懂志说。

  在胡懂志的提议下,双方签订了一份合作协议。

  当时,张大中除了修理电器,已经有了一家销售电器元件的商店。胡懂志说,张大中最初承诺把音箱厂的30%利润给胡懂志做投资回报,但他没答应,而是提出要“大中电器”15%的利润。

  这份协议留到今天,纸质已经发酥,但字迹依然清晰:大中电器与芦林木器厂合作开发音箱生产。由胡懂志投资叁仟元,并担负协调两单位经济往来正常进行,维护大中电器正常经济利益。两单位合作过程圆满,大中电器支付全部利润的15%于胡懂志。利润根据资金周转情况发放,并于前期优先发展生产。如果合作失败,大中电器将在3至6个月内如数退回胡懂志的投资。

  音箱供不应求 张大中雇工人三班倒不停生产

  胡懂志称,刻着“大中电器制造”的音箱制作出来以后,声音响亮清脆,把市面上其他音箱都比了下去。当时音箱供不应求,张大中雇工人三班倒不停生产,仍然是“今天生产出来明天就卖光”。

  据胡懂志介绍,运营一年后,“大中电器”的纯利润做到了17.5万元。那年张大中按约定给了自己1.7万元。当时,胡懂志在首钢的月工资是150元。

  他还回忆了当年音箱的销售状况:1988年“大中电器”给某粮食局做音响工程,一笔挣了20多万;1989年“大中电器”参加亚运会招标,为亚运村会议中心配备了全套的扩音设备;1990年颐和园开展园林公程,公园里安的750个小喇叭,全部由“大中电器”供货。

  在北京市工商联网站上刊载的张大中传记里有这样的表述:“……张大中凭着对市场行情的感悟,又推出了音箱,这为大中电器企业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没提给我股份的事我当时也不懂什么叫股东

  1988年6月,张大中注册了“大中电器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北京最早的三家私营企业公司之一。

  据胡懂志讲,之前“大中电器”一直是“个体”。公司成立后,“大中电器”依然属于张大中个人,张大中占78%的股份,其妻占剩下22%的股份。

  “他没提给我股份的事。我当时也不懂什么叫股份,什么叫股东。”胡懂志说。

  胡懂志说,公司成立后,他从首钢停薪留职,任音箱厂厂长。

  按照胡懂志的说法,他没和张大中一道卖电器是有考虑的。“家电零售在当时还被当做‘倒买倒卖’,所以我和大中约定,我负责音箱厂,他负责家电零售,也算是相互照应。如果他行了,他养我;如果我行了,我养他。”

  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大中电器”全年营业额突破64亿元,拥有72家门店,稳居北京地区电器销售之冠。

  与电器销售的辉煌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大中音箱”的由盛至衰,渐渐不为人知。

  从1999年开始,胡懂志就不怎么去音箱厂了,开始担任“大中电器”的“顾问”。

  按照当初协议36.5亿的15%是5.475亿

  胡懂志强调,虽然音箱厂成立的头两年张大中挣到钱后分过他几万元,此后20多年每逢过节也会给他一些礼金,还给胡的女儿等亲戚安排了工作,但“按15%的比例支付利润”协议的承诺,张大中从没兑现过。

  2007年12月,张大中把“大中电器”以36.5亿元的价格“卖”给了国美。

  胡懂志算了一下,按照当初的协议,36.5亿的15%是5.475亿。

  他说曾找到张大中,说“既然大中电器已经卖了,咱们得算算账了”,但张大中没理。

  2011年6月21日,胡懂志聘请律师,将张大中和北京市大中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起诉到法院。讨要的金额为7000万元,是5.475亿的十分之一多点。

  胡懂志的代理律师张成茂认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公司法律不健全的背景之下,这种协议或被认定为借款性质,或被认为是投资性质。但从“两单位合作过程圆满,大中电器支付全部利润的15%于胡懂志”等条款看,3000元应属投资,胡懂志应享有投资权益。

  回应

  大中电器副总:说是原始股东应该拿出证据

  大中电器一位副总经理告诉记者,张大中在事业初创期确实和胡懂志合作过,但合作没成功。胡懂志早年间也确实帮过张大中,曾为大中电器的员工。

  记者将对胡懂志的采访稿给该副总经理看。他表示胡懂志讲述的大中电器的创业史,基本属实。

  这位副总经理觉得胡懂志的起诉有些“不可思议”。他提醒记者注意,协议中已经写明,所谓“合作圆满”,是指大中电器与芦林木器厂之间。“我1988年进大中电器,当时就没听说过这个芦林木器厂。后来我听说,双方当年只合作了一两个月,之后就散了。”

  他说,张大中给过胡懂志钱,但那是出于情谊。据他了解,张大中早已经把当年的3000元钱还给胡懂志了,事情早已了结。如果胡懂志说自己是原始股东,应该拿出证据来。

  法务部负责人:胡懂志针对诉讼的言论都不是事实

  该案诉讼过程中,张大中通过大中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法务部的负责人向本报转达过他的话:胡懂志针对诉讼的言论都不是事实。

  “张大中不亲自接受采访,是不想通过舆论以势压人。孰是孰非,法庭上自有公论。”大中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法务部负责人说。

  文/记者付中闫新红实习生王晓飞

(责任编辑:UN606)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