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江苏一手足口病患儿7分钟被打2针镇静剂昏迷2天

2012年01月05日07:32
来源:现代快报
医生当时开出的注射单
医生当时开出的注射单


  一个24个月大的孩子患手足口病,导致高烧、全身惊厥,被送到医院急救中心救治。由于情况紧急,医生下了口头医嘱,给孩子先打了镇静剂鲁米那,然后补开了处方和注射单让孩子的家属去配药,取回药后,孩子的家属直接去了注射室,在那里孩子再次被注射镇静剂。这意味着在几分钟的时间里,孩子被多打了一针镇静剂,这让孩子整整昏迷了两天。是哪个环节出现了失误?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快报记者 刘劲松 文/摄

  家长:孩子被多打一针镇静剂

  “我们是下午6点多钟直接把孩子带到急救中心的。”镇江市民窦先生回忆说,女儿静静(化名)12月27日那天全身抽搐,“我们赶紧叫了车,把她送到了镇江某医院。”

  窦先生说,孩子被送到急救中心后,护士见情况比较危急,便叫来了值班医生田医生,“田医生看了看孩子的情况,便让护士给孩子打针,后来我们得知这是一种镇静剂,叫鲁米那。” 窦先生说,孩子打完镇静剂后有所好转,此后田医生又开了处方和注射单,让自己去药房和收费处交钱拿药,然后去注射室交由护士处理。

  “我们交了钱,拿了药,直接来到了注射室,然后把单据交给了护士,护士又给孩子打了一针,两针相隔的时间也就7分钟左右。不一会,孩子出现了昏迷。”窦先生回忆,当孩子再次送到急救室后,他们才发现,护士给孩子打的针竟然还是鲁米那,“护士是根据田医生的处方单和注射单打的针,也就是说,他们在7分钟的时间里连续给孩子打了两针镇静剂,而事后医生也承认,孩子被多打了一针。”

  据窦先生称,孩子打了两针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直到两天后,孩子才有些清醒,“这是医院不负责任造成的后果,所以我们要找医院讨个说法。”

  院方:重复打针过错在家属方

  “静静来我们医院时正发高烧,全身惊厥,于是直接送到了急救中心。”该医院党政办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经初步诊断,孩子患了比较严重的手足口病,情况比较紧急,需要立刻处理,田医生直接让护士给孩子打了75mg的鲁米那,剂量是根据孩子体重测算的,这种药主要起镇静安神的作用,是普遍使用的一种镇静剂。”

  该负责人表示,按照一般程序,医生在进行药物处置之前都应该先开处方,然后患者取药,凭着注射单到注射室挂水打针,但如果出现紧急情况,医生会通过口头医嘱的形式先实施药物处置,然后再补开处方和注射单,“当时医生让患者家属拿到药后,把鲁米那拿回来还给急救中心,可能当时患者家属慌张没听清,而是直接把配好的鲁米那拿到了注射室。”

  据该负责人称,事后田医生曾对医院调查人员解释,他曾在注射单上注明“已用”二字,以证明已给孩子注射过鲁米那了。“先处置,再补医嘱处方,是医院实施紧急处置时的通用做法,也是正常的诊疗过程,出现这样重复打针的事在医院还是第一次发生。”

  业内人士:

  注射室护士

  疏忽所致

  在田医生开出的鲁米那注射单上,记者的确看到了“已用”二字,这证明田医生所言非虚。那么,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失误,导致孩子被多打一针呢?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紧急情况时医生的确可通过口头医嘱的办法先实施抢救,之所以出现重复打针的结果,责任应该在注射室的护士,“当护士看到田医生开出的注射单上有‘已用’二字时,应该明白针可能已经打过了,她首先要做的就是核实情况,同时给患者足够的提醒,因为很多患者并不了解具体的诊疗过程,但正是由于护士的疏忽,才出现了失误。”

  对此,该院党政办负责人也表示,正是由于护士的疏忽才导致了这次医患纠纷,医院已决定给予当班护士相应的处理。

  记者了解到,鲁米那的学名是苯巴比妥,是一种镇静剂,在小儿患者的抗惊厥治疗中被普遍使用,在应用5-10倍催眠量时可引起中度中毒,10-15倍时会引起重度中毒。该医院有关人士表示,按照孩子的体重测算,注射两倍剂量的鲁米那不会给孩子的身体带来太过负面的影响。

(责任编辑:丁进华)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