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环球》杂志 > 精彩报道

2012 经济学家怎么看

2012年01月10日10:10
来源:《环球》杂志 作者:刘娟娟 汤辉 塔娜

  外资巨头开始看多中国股市

  在2011年12月30日——去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深股指分别以2199.42点和8918.82点报收。按照收盘点位计算,两市年内累计下跌21.68%和28.4%,跌幅远远超过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的股市。

  经济总量全球第二、经济增速全球最快、外汇储备全球第一,中国股市却未牛起来,这是正常现象吗?

  2011年中国股市呈“熊”,从外部环境来讲,欧美债务危机打击市场信心,且西方经济衰退使我国出口形势愈发严峻;从内部来讲,通胀压力加大,迫使政府采取严厉的货币紧缩政策来控制物价,资金的流动性降低,一些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出现下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认为,中国股市的低迷还与外国资本的撤离不无关系,“不要把股市看作经济的晴雨表,股市无法反应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经济全球化使资本市场根本不能反映本国经济,只能反映企业收益。而这些企业都是跨国公司,其收益与中国经济没关系。”

  2011年中国股市已经让一些投资者有失落感,2012年能否迎来牛市,使人们重拾信心呢?

  丁一凡说,“现在有一些公司,利用唱空和卖空中国赚钱,如果股市下滑,他们反而赚钱。在2012年,如果这种唱空和卖空行为继续出现,或者外国资本继续撤离中国,那么中国股市还会遇到困难。”

  预测中国股市,已成为许多经济学家避之唯恐不及的陷阱。许多机构的预测也格外小心翼翼。在他们看来,2012年上半年,中国股市基本面仍有下滑的空间,具体表现在经济增速放缓和一些企业盈利减弱,而相对有利的一面,则是有针对性的灵活的调控政策,会使市场的流动性有所改善。

  总体而言,随着前一段的股指下滑,中国股市底部也正得到夯实。一些机构甚至认为,2012年中国股市将可望反转乃至孕育并逐步进入新的牛市。

  对于2012年中国股市走势,国泰君安就预计,一季度股市会处于低点,然后逐步向上,有望出现小牛市格局,全年指数运行区间在2300~3000点;申银万国预计2012年股市将出现4段行情,在政策调控的影响下,市场从超跌反弹,到再次回落,再到大幅提升,最后再次受到约束;中金公司预测2012年整体资金面环境要好于2011年,预计上半年股指有望上冲至2900点附近,此后可能再度回落。

  一些外资巨头也开始看多中国股市:高盛在2011年1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就认为,中国股市的底部已经确认,2012年股指有望升至3200点;花旗集团的分析师也表示,中国股票的市盈率较长期均值会低34%左右,未来一些个股涨幅将达25%。

  人民币双向波动中升值

  2011年12月3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报收6.294,突破6.3关口,叩开人民币“6.2时代”的大门,人民币兑美元全年升值5.1%。

  2011年人民币汇率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9个月,人民币基本上保持单边升值态势;第二个阶段是第四季度,双向波动态势明显。

  展望2012年,一些业内专家认为,人民币不大可能回复单边升值态势,“沿升值路径双向波动”可能性更大。

  王小广说,在2012年,人民币既不大可能单边升值,也不大可能出现明显贬值,“根据目前市场上的反应,人民币应该会走平或稍微贬值。前段时间人民币连续下跌,导致外部对中国有些看空,也致使有些热钱撤退。其实热钱撤退对中国来说也是件好事,我们应该避免热钱流入。”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看来,汇率变动取决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的平衡状况。经常项目又分为贸易项目和投资收益项目,而资本项目则可进一步分为长期项目和短期项目。2012年,中国经常项目和长期资本项目应该能继续保持顺差,但顺差额可能较小。在这种情况下,短期资本流动的变化,可能成为影响人民币短期走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2012年,“沿升值路径上下波动可能成为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常态”。

  但在国际上,压人民币升值,依然是一些外国政客对华施压的筹码。对此,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的答复是:人民币汇率目前基本处于合理水平,即便做出调整,也无法解决美国的逆差问题。一些分析人士也将此表态解读为人民币会更多地表现为双向波动。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表示,2012年人民币仍将会保持升值态势,但如果世界经济不好,外界对中国产品需求下滑,势必会导致人民币升值放缓,“国外的因素是无法控制的。但就目前来看,国外的情况不会有多好。”

  人民币升值,影响了中国出口。据海关总署的数据,自2011年8月开始,中国出口逐月下降,一些出口型企业挑战加大;但硬币的另一面是,这也倒逼中国经济结构加快转型,推动出口的升级。

  人民币升值也带来了出国旅行、留学成本有所降低,以及中国人海外消费力的增强。

  与人民币相关的另一个话题是人民币国际化。2011年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继续稳步推进: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哈萨克斯坦、泰国、巴基斯坦等多国和中国签订了本币互换协议;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增加;离岸市场建设趋热,伦敦、新加坡都表示了加入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的愿望。2012年伊始,央行行长周小川撰文表示,中国不拒绝资本项目可兑换。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可望加速。

  而霍德明认为,在未来三五年内,政府应该还不会取消资本管制,因为如果人民币在资本和金融市场上能够自由兑换,将会“天下大乱”——外币兑换自由化必将导致违法兑换行为。

  王小广则认为外币自由兑换是可控的,“一是金融机构比较集中,二是政府监控有力,风险是可以防范的。未来一段时间国际形势不太好,尤其是欧元比较弱势,可能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好时机,但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也可以预料,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最终将会走出国门,成为世界的储备货币之一。这一进程,也许会超过许多人的想象。

  来源:2012年1月16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