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方人物周刊专区

应星:我不想做空洞的激进派

2012年01月10日14:56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张莉亚

  “社会政治的最关键并不是被统治者的经济处境,而是统治阶级的政治素质。”

  本刊记者 彭淑 实习记者 张莉亚

  发自北京

  1990年代中期,应星攻读北大社会学硕士学位,师从社会学家孙立平。

  如今校友聚会,大家都还记得:尽管那会生活俭朴,应星却几乎每天必吃一只鸡腿。人问他为什么,他正经答道,我将来是要干大事的,得有个好身体。

  “小王少有大志,他看不惯眼前的一切:父母俗,老师昏,同学愚,社会乱。幸而高中三年,有两个同学跟他很谈得来。由朋友进而成为同志,对‘谁来改变中国’当仁不让……”学者余世存笑着回忆北大读书时期的“小王”应星,“他年轻时候,甚至娶妻都想过要娶‘十二月党人’之妻。”

  直到现在,发生在应星身上的“大事”不外乎到重庆某县挂职副县长、出版3部著作、担任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院长。

  更关心“沉默的大多数”

  应星在北大曾和余世存共同编辑《战略与管理》。那会他从不掩饰其抱负:成为储安平式的人物,做富有“中国特色”的揭露时弊的报告文学作家。彼时的他认为传媒是宣传思想的最佳途径。

  “后来他从一个激进派变成了体制内的主流学者,”余世存思忖着“起变的动因”,“在重庆挂职时,他在县档案馆里无意找到3年自然灾害时,当地大批农民饿死的实况。一腔热血的他撰文,想将这段史实披露于众。最后,他严重受挫。另外,眼见我们这些朋友也一步步地边缘化……”他没有再说下去。

  北大的“理论读书小组”曾在内部讨论应星一部关于移民上访的著作。应星的好友、曾在北大社会学系任教的李猛开场即说,在他看来,书中写得最好的部分,是其中的两段插曲:“出现在电站大门口的疯子”与“山坳里的孤魂”。

  村民姚锡田是一个疯子,没人知道他怎么疯了,疯后为什么专跑电站撒野——在大河电站门前,他“开始不断大骂:‘你在我们地盘上修电站,我不打烂你才怪!”,“第二天上午,姚锡田两次在电站桥头往下扔砖头,砸坏了一台机器的外壳,到傍晚,他又准备在桥头扔石头……”;而“山坳里的孤魂”,实则是列出了一份1976年至1982年,山阳公社4个大队的14个农民因触电身亡的“死亡清单”。

  “还是李猛看得准。”如今,应星在炕上感喟。10年前,他就陷入思索——“到现在,我也没有弄清这个故事在我讲述的政府与移民的鏖战中有什么意义。一方面,政府只能把姚锡田看成是‘危险的个人’,既没法将他作为群众来教育,也不能将他作为坏人来教训,因为他已经失去了理智;而另一方面,移民精英也不会说姚锡田仇恨的是贪官,因为他是不明事理的。”

  “无论上访精英,还是维稳的基层或高层领导,都共享了同一种政治文化,逻辑是相似的。不管疯子还是被电死的农民,他们从没被拉进抗争的队伍。他们进入不了维稳者的逻辑,也进入不了上访精英们的逻辑,他们就是福柯所讲的‘无名者的生活’,或是王小波说的‘沉默的大多数’。恰恰我关心的就是‘沉默的大多数’。”

  “从那时起,我不想做一个空洞的激进派。”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